第45章 刘氏艺学
因此,恒远镖局一成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安全、快速、诚信等名声,接管了很多商路,所过之处,盗匪都按兵不动,这让使用过恒远镖局的商家尤为满意,其名声口口相传,成为居家旅途的首选。
而张氏一族也随着乔征的升迁而水涨船高,其声势更胜从前。尤其在张瀚升中了秀才之后,更是风头无俩,一举成为宝县望族。无论是财富还是权势都远远超越了刘氏一族。
但此时的老刘家早已在府城站稳了脚跟,并且成为了副其实是书香之家,是商贾之家难以比拟的。况且,两家的发展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上。因此,现在已经无法说清到底是谁强谁弱了。
刘永亨离职后,除了教导两个孙子,偶尔出外以文会友外,其他时间都用来苦心钻研《蒙学》了,到底是教了半辈子书的老夫子,在他持之以恒的研学中,对《蒙学》的领悟越发精进了。
现在很多学堂都想邀请刘永亨客座讲解《蒙学》,就这样,刘永亨不但没有沉寂下去,反而更有名望了。因此,他经常受邀各种文人聚会,偶尔有兴致了,刘永亨也会带着两个孙子参加这类聚会,正是刘永亨抱着这种随心而动的态度,让安定府士林中人更加尊重了,这才是大儒风范啊!
而老刘家的长孙刘毅,更是以其出口成章的学究气质,掳获了一大票文人雅士,俨然成为了安定府文人中的最闪亮的一颗新星,而刘毅也不负众望,将一板一眼发挥到了极致,众人再是推出。
赞美,都不能让他有一丝改变,一如既往的恭敬、谦虚的。
而每次双胞胎所穿戴的服侍都成了孩童们的首选,而刘氏绣坊正是借着这种东风,其商业版图也迅猛发展起来,刘氏绣品开始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附近居民家居首选,同时也为老刘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终于在庆华十八年,肖石榴做完月子后,终于下定决心将培养绣娘这件事情独立出来,成立“刘氏艺学”,这样就会为刘氏绣坊培养更多可用的绣娘,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现在肖石榴已经知道了婆婆竟然还有一手不为外人到来的绣技-千层绣。而且这个绣技极难学会,就是刘韩氏也是到安定府后才真正参透出了千层绣的精髓,而王小花就是她在这个世上唯一的继承人。在众多从绣娘当中,刘韩氏只发现了王小花这一棵好苗子,掌握此绣技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其中的利益显而易见,但是其中也蕴含着无限的风险,光凭老刘家现在的势力根本就保不住这个绣技,如果贸贸然传出此消息,将给老刘家或者王小花带来无尽的麻烦。
怀璧其罪,就是这个道理。
当时,肖石榴和刘韩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此,刘韩氏想了很久。也是在那时,肖石榴直到自己的这个包子婆婆是有秘密的,她没有追问刘韩氏到底是什么秘密,只是守在她身边,静等她考虑清楚。世人都有不愿让人探知的对方,这,肖石榴懂,也给了刘韩氏足够的时间。
最后还是同意了肖石榴的建议,同意将千层绣公之于众。
因此,肖石榴才会开设“刘氏艺学”,让刘韩氏在艺学内传授千层绣,有更多的绣娘学习、掌握千层绣,这样千层绣就不再是秘密了,只要大家很容易就能够学到千层绣了,就不会再有人死盯着教授这一绣技的人了,老刘家和刘韩氏也就都安全了。
而且成立“刘氏艺学”,也可以为那些年老的绣娘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
虽然她们的眼睛不行了,但她们的技艺还在,有她们的经验在,就能让新入门女孩子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这样也更能让更多以刺绣为生的绣娘们安心,不用担心以后干不动了就老无所依。
因为,她们可以在教导绣娘时收上一两个徒弟,届时,她们百年之后也不要担心没有香火供奉了。而那些初学者也能得到师傅的精心指导,这样两厢便宜。
所谓“天地君亲师”,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大周朝非常注重师徒关系,特别是传授手艺和技术的行业,更是把师徒关系看得仅次于父子关系那样重要。
一旦有人在艺学里举行了拜师礼,便确定了俩人的师徒关系,就连她的亲生父母都不得再干预她们的生活,一切皆由师父来管教。而徒弟对师父也有奉养的义务。而且,整个艺学里的绣娘都是见证人。
这一举措大大安定了绣娘们的情绪,让她们再没有了后顾之忧,终于将刘氏绣坊当成了她们的第二个家。
而艺学里第一个举行拜师礼的就是刘韩氏和王小花,在众人的见证下,王小花正式成了刘韩氏的入室弟子。当,刘韩氏接过王小花递过来的拜师茶时,刘韩氏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
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她太喜欢王小花了,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刘韩氏也是个有故事的人,而这个故事就连刘永亨都不知道。而略有所觉察的肖石榴依然没有吭声,讲与不讲的,这还得要婆婆自己做决定。
不管怎么讲,王小花在艺学里进步很快,经过一到时间的锻炼,肖石榴觉得王小花越来越有一个大家风范了。
这段时间,王小花在“刘氏艺学”里面的表现,让大家都很信服。整间学院都是王小花一手建成的,从找教室,招收绣娘,制定招收简章,都是王小花自己独立进行的。
再到后来的课程安排,包括总体课程安排,具体教授详情和进度,以及绣娘招生跟先生的安排,都是王小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其中既考虑到了艺学的实际情况,也兼顾了绣娘的学习速度,同时还配合了先生的时间安排,虽然第一批学生较少,但从零开始,还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