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黄山云隐录 > 第两百七十章 自立门户

第两百七十章 自立门户

杜威作为赵汉政权的谈判代表,为了抬高投降的价码,

反复强调王郎确实是成帝的嫡亲骨肉,试图以血统纯正来作为谈判的筹码。

听完这位傻里傻气代表的发言,刘秀都被逗笑了。

怎么能跟另一个政权说自己的血统更纯正呢!

更何况是在这政权更迭的乱世之中,血统论更显得苍白无力。

对于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刘秀来说,对这种血统论更是嗤之以鼻。

他坚决地表示:

“即使是成帝本人复活从棺材里爬出来,皇帝的位置也跟他没关系了。

更何况他这个冒牌的儿子!”

杜威见血统论无法打动刘秀,便直接喊出了投降的价码,请求封王郎为万户侯。

然而,刘秀对这个曾经将他逼得狼狈不堪、给他留下人生阴暗回忆的王郎深恶痛绝。

愤怒地回应道:

“我饶他不死,已经给你们很大面子了!”

谈判破裂后,杜威愤然离去。

刘秀随即发动猛烈攻击,经过二十多天的激战,

终于在五月初一这一天,王郎的少傅李立开城投降,邯郸陷落。

王郎在逃亡途中被王霸连夜追上并就地斩首,王霸也算报了当年在蓟城街头受辱之仇。

然而,在邯郸陷落后发生了一件极其影响团结的事情。

在清理王郎的文书时,发现了大量刘秀这边将领写的投降信,数量竟达数千封之多。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秀并没有看这些信件,

而是集合了所有将领,当着他们的面将王郎的所有信件全部烧毁。

经历过背叛的刘秀深知人性的脆弱和不可试探。

他明白所谓的忠诚是奢侈品,可遇而不可求。

在乱世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墙头草、势利眼,人性的本性就是自私的。

因此,当自己前途渺茫时,别人想要找个好出路是可以理解的。

刘秀也深知在乱世中获得忠诚的秘诀。

那就是把自己变成最粗的那条大腿,成为别人可以依靠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那些真正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共同开创一番事业。

刘秀的高明策略让所有人都感到安心。

这种宽容大度的态度,不计前嫌,赢得了将领们的深厚忠诚。

然而,他刚刚解决掉王郎,内部团结尚未稳固,就发现自己的处境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因为王郎的问题刚解决,刘玄的封赏就随之而来。

刘玄封刘秀为萧王,并下令黄河以北的所有部队全部复员。

命令刘秀和有功的官员一同返回长安接受封赏。

同时,还另行任命了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郡守。

蔡充为渔阳郡守,让他们前往北方接任职位。

刘玄在利用完刘秀之后,就想把他抛在一边,

显然是把刘秀兄弟二人都当作了自己晋升的阶梯。

但刘秀并非他的哥哥,他有着自己的雄心和计划。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在河北的这段时间,刘秀已经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原本的光杆司令变成了有如龙行大海的领袖,身边有众多支持者拱卫。

他决定要掌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

try{ggauto();} catch(ex){}

面对刘玄的封赏,刘秀的一众干将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他自立门户。

刘秀向更始帝刘玄回复道:

“黄河以北还没有完全平定,我无法抽身返回长安。”

这个回复实际上标志着双方已经基本撕破了脸。

只要刘秀不像他的哥哥那样毫无防备地回到大本营,

刘玄其实对他无可奈何,因为河北已经成为了刘秀的地盘。

刘秀是河北各豪族投票选出来的领袖,这一地位是刘玄无法轻易动摇的。

从最早的信都、和成两郡的支持,到后来真定刘家、郭家的加盟。

再到上谷、渔阳的突骑支援,这一切都是当地豪族对刘秀的一次次投票和支持。

刘秀能在河北稳固立足,确实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折。

首先,任光和邳彤的坚决支持及他们的建议,为刘秀提供了初步的基础和立足之地。

其次,与真定王刘杨的联姻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并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最后,得到上谷和渔阳的支持,无疑是刘秀能够在河北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

面对刘玄的一系列官员任命,刘秀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因为在河北,地方豪族的力量极大,

甚至刘秀本人在官员任命上也要依赖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这种情况使得刘玄的任命在河北实际上难以执行。

刘秀首先解决的是刘玄在幽州的部署。

他派遣耿弇和吴汉以讨伐农民军为名前往幽州,成功征发了幽州的精锐骑兵。

这一行动不仅削弱了刘玄在幽州的影响力,还进一步巩固了刘秀在河北的地位。

接下来,刘秀将注意力转向了河北地区最大的流寇势力——铜马。

铜马势力庞大,拥有数十万人。

刘秀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将铜马军围困在清河县,并通过高壁垒和断绝粮道的方式逼迫他们投降。

在整个围困过程中,幽州突骑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的高机动性和强大的打击力使得铜马军无法突围。

经过一个月的围困,铜马军粮尽,最终被迫投降。

刘秀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再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成功地解决了河北地区的一大威胁,并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是刘秀军团的重大转变。

首先,幽州突骑的加入使得刘秀军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刘秀的军事实力。

其次则是此次铜马军的投降,刘秀的军力在数量上有了巨大的增长。

此役之后,刘秀收编了数十万的铜马军,使他实力大增,甚至有了“铜马帝”的称号。

这本应是刘秀解决豪族问题,进一步巩固自身实力的关键机会。

然而,由于刘秀在河北起初并无多少实力,

打败铜马军主要依靠的是各豪族的支持,因此在处理铜马军的问题上,他显得有些英雄气短。

受降后,刘秀选择将这几十万铜马军打散,然后分拨给了麾下的诸将。

这个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他与诸将的关系,

但也使得他未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直接控制力。

尽管如此,刘秀的功业仍在不断扩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