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水字辈(二十七)

第一百六十九章 水字辈(二十七)

三个月后

同年(熹平六年)

大雪

雒阳

凌晨

蔡宅

一个女婴在寒冬飞雪中诞生,已经被罢免官职的蔡邕,给女婴取名琰,蔡琰。

而当天夜里

袁宅

苏雯也刚刚诞下一个女婴,被丈夫袁基取名瑶,袁瑶。

苏雯,二十六岁,袁基正妻,有子袁泰,有女袁瑶。

袁基,袁家嫡长子,二十七岁,五官中郎将,秩比二千石。

不满三十岁,就坐上了秩比二千石的位置,这是大汉升官最快的士族子弟。

冬日里,百姓们都在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冬天是农闲时节,所以各种祭祀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

翌日

雒阳

何家

自从何贵人生下男婴后,南阳何家就搬家来了雒阳居住。

何贵人同父异母的哥哥何进,也一步步被提拔,如今已经是虎贲中郎将,秩比两千石。

苏家敏锐地察觉到何家将要崛起,于是让苏斌前来拜访何家。

“苏韬略能来拜访我们何家,这是我们的荣幸啊。”

何母以及何苗前来迎接苏斌。

“雪日多有打扰。”

苏斌只说自己是仰慕何家兄弟的高风亮节,所以前来拜访,绝口不提生下男婴的何贵人。

苏斌送了许多珠宝玉石给何母,又为何母作赋一篇。

又几天后,袁基也前来拜访何家。

何母喜笑开颜:“未曾想我何家也能有今日。”

宋皇后无子,只有何贵人有一个男婴,不出意外,何家恐怕是要成为新外戚。

当然,如果宋家足够强势,也可以效仿邓太后,强行过继何贵人的儿子,这样就能继续做外戚。

不过,宋家看起来并不强势。

从皇帝提拔何家人就可以看出,皇帝是有换外戚的打算。

又一个月后

熹平七年

新的一年刚刚到来,震撼的消息就从雒阳传遍天下

皇帝刘宏下令,卖官鬻爵!

列侯以下,皆可卖。

两千石以下,只要不是在皇宫里的,皆可卖。

看来,皇帝是真的没钱了。

即便杀了养肥的王甫等宦官,也只能缓解一两年的财政,想要长期解决财政问题,还得靠卖官鬻爵。

中常侍王甫奉旨卖官,在人生的最后一两年,为皇帝背最后一口锅。

反正已经打算杀王甫了,所以皇帝干脆让王甫来负责卖官的事,就算王甫贪污了,他也能抄家王甫把钱拿回来。

郎官是卖的最多的,不管是谁,只需要五十万钱,就能买一个郎官,等于是五十万买了一个举孝廉名额。

这可比地方官私底下卖的价格便宜多了。

不过,毕竟是买的郎官,所以升官速度肯定比不过举孝廉出来的郎官,所以,很多有钱人,还是更愿意买举孝廉名额,只有买不到举孝廉名额,才会找朝廷买郎官。

豪强们是不能直接买县官的,买官也是要走流程的。

如果想买比两千石的官,那你首先得是一千石的官,如果想买一千石的官,那你首先得是比一千石的官,如果想买比一千石的官,那你首先得是六百石的官,如果想买六百石的官,那你首先得是比六百石的官,如果想买比六百石,那你首先得是四百石,如果想买四百石,得先是比四百石,如果想买比四百石,首先得是三百石,如果想买三百石,首先得是比三百石,如果想买比三百石,首先得是二百石,如果想买二百石,首先得是比二百石,如果想买比二百石,首先得是一百石,如果想买一百石,那首先得是郎官。

try{ggauto();} catch(ex){}

买官是有流程的,不存在说一个平民富商一瞬之间就可以花钱买个县令当。

他得先五十万买个郎官,然后一步步往上买,买到六百石的时候,也不一定能上任县令。

因为,买六百石的人很多。

同一个岗位,出钱最多的人,才能上任。

比如曹操今年刚刚升官了,涿县县令的位置空出来了。

那么,所有比六百石的官员,都可以找中常侍王甫去买涿县县令的位置。

想买涿县县令者,至少得出钱六百万,而且必须是比六百石的官才有资格来买,在所有出钱买涿县县令的比六百石官员里,出钱最多的那个上任涿县县令,其他没买到涿县县令的人,他们的钱如数奉还。

同样的例子,如果想买涿县县丞,必须是比四百石或者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至少得出钱四百万,因为是四百石的官,出钱最多者上任。

【官位拍卖底价】

比两千石=一千五百万钱

一千石=一千万钱

比一千石=八百万钱

六百石=六百万钱

比六百石=五百万钱

四百石=四百万钱

比四百石=三百五十万钱

三百石=三百万钱

比三百石=二百五十万钱

二百石=二百万钱

比二百石=一百五十万钱

一百石=一百万钱

郎官=五十万钱

这些只是竞拍底价,实际成交价肯定远远不止。

比如涿县县令,就有十几个人同时竞拍,出价最低的那个人,只出了六百万钱的底价,而出价最多的公孙瓒,却出了两千万钱。

因此,公孙瓒上任涿县县令,其余竞拍者的钱如数退款。

所有豪强富商,都用一百万钱自己买了个关内侯。

虽然关内侯不算侯爵,不能世袭。

不过,即便是真正的侯爵,其实也只是理论上可以世袭,大部分都会给上各种限制条件,或者世袭几代以后,被皇帝找借口剥夺爵位。

因为世袭侯爵越多,朝廷的税收就越少,所以每一任皇帝在封自己的功臣为世袭侯爵的同时,又在想办法剥夺上一代皇帝封的世袭侯爵。

比如苏家曾经有世袭归顺侯(县侯),是皇帝刘秀册封给苏清的,但是只传了一代,就被明帝刘庄找借口给剥夺了,然后给苏家一次性补偿了一千万钱。

关内侯之上是列侯,列侯分为:都亭侯、亭侯、都乡侯、乡侯、县侯。

县侯之上,就是公爵国,比如曹操的魏公。

公爵国之上,则是诸侯王国,比如曹操的魏王。

有些特别有钱的,甚至给全家人都买了关内侯,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全是关内侯。

比如徐州糜家,全家都是关内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