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宋何所有 > 临安危局

临安危局

贾似道被贬而死的同时,南宋朝廷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德佑元年三月元军在攻占溧阳后突然暂停了进攻,原因是农历进入四月份,江南开始炎热起来,伯颜的蒙古将领和士兵们受不了了。

趁着敌人休整的工夫,朝廷火速下诏各路勤王,在赶来入卫临安的各路勤王之师中,赣州知州文天祥带来了五万军队,成了临安最后的可战之师。

文天祥原名文云孙,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人,端平三年生于吉州富田村,相传出生前祖父梦到孙子“腾紫云而上”,故给孙子起名文云孙。

文云孙家中一共兄弟姐妹七人,文云孙是老大。父亲文仪是当地有名的大儒,文云孙自幼便受到了父亲的谆谆教导,父亲不仅自己给七个孩子教授知识,还聘请家乡其他名师来家中授课,文云孙兄弟们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逐渐长大。

随着年龄的增加,文云孙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而父亲文仪也发现了文天祥一个有趣的爱好:除了普通的四书五经外,文云孙特别爱读史书中的忠臣传,历朝历代忠臣们的故事都被他如数家珍。

自古英雄出少年,文云孙也不例外,由于学问扎实,文云孙早早便考完了吉州贡士,宝佑四年,二十一岁的文云孙赶赴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一般来说,二十一岁的年纪如果能高中进士已经是天才了,可文云孙可谓天才中的天才,他在这一年的策论中高中榜首,成了当年进士科的状元。

文天祥的策论写的实在太漂亮了,漂亮到理宗都为之赞叹,亲自召见了他勉励,并且给他赐了字-宋瑞,意寓着大宋有了你文云孙是国家的祥瑞。

皇帝亲自赐字何等荣耀,由于文云孙本来是有字的,字天祥,理宗赐的字又不能不用,于是干脆把字做名,改名文天祥,字宋瑞。

少年状元、意气风发的文天祥本该有着远大的前程,可就在自己中进士不久,噩耗传来,父亲文仪病逝,文天祥回乡守孝。

开庆元年,居丧期满的文天祥被朝廷任命为宁海签判,就在当年忽必烈南下围攻鄂州,临安震动,董宋臣请求迁都四明。文天祥听说之后立即上梳请求诛杀董宋臣以安社稷,后来因为贾似道成功苟合南宋朝廷不再追究任何人的任何过错,董宋臣也因此未受处罚。

虽然文天祥没能扳倒董宋臣,但这位仁兄名声实在太臭了,鄂州议和后谏官们不断上梳弹劾,理宗不厌其烦最终还是罢了董宋臣的官,把他撵出了皇宫。可好景不长,景定四年,晚年的理宗似乎又想起了董宋臣的贴心,再次把董宋臣从外地召了回来。当时文天祥任职刑部郎官,听说大奸臣董宋臣又回来了立即上梳请求理宗收回成命,否则自己就辞官不干了。

小小的刑部郎官在皇帝那儿根本就不够看,文天祥的上梳没等来任何回应,董宋臣还是回到了宫中,失望的文天祥见状辞职回乡,经过几年为官生涯,文天祥对腐败的吏治心生厌倦,虽然此后在贾似道安排下短暂出知瑞州(今江西高安市),但不久后因母丧再次去职守孝,一直到咸淳五年才再次出来做官,转任多职,咸淳九年开始任赣州知州。

德佑元年正月,南宋朝廷下诏诸路入卫临安勤王,文天祥在赣州散尽家财以为军资,加上赣州本地守军,短短数月间居然聚集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于当年七月正式率兵北上。

朝廷的勤王诏书虽然便传诸路,真正形成有规模战斗力的却只有文天祥这一支援军。文天祥到达临安后,朝廷在主和派宰相陈宜中的主导下一心求和不修战备,文天祥多次上梳要求重整全国防务均未收到回应,陈宜中派出去求和的使者也被元朝拒绝,南宋朝廷想打打不过,求和求不得,就这样一直耗到了十月。

到了十月,耗不下去了,因为秋高气爽天凉快了,元军再次开打了。元军此次南下开战主要兵分两路,一路由阿术率军攻打江北扬州的淮东宋军,另一路由伯颜亲率南下攻打临安。

伯颜大军南下,临安危在旦夕,慌乱之下南宋朝廷只得派出手上有些兵力的文天祥率军抵抗。德佑元年十一月,文天祥奉命来到平江府(今江苏张家港市),此时元军已经接近常州,文天祥派部将朱华、尹玉率军三千前往常州救援,恰逢朝廷也派了将领张全率军两千前往救援。元军进攻常州期间朱华尹玉奋勇抵抗,张全畏敌潜逃,造成宋军大败,尹玉战死,朱华率残兵撤退,常州很快沦陷。眼看着元军马上要兵临平江府,此时临安再次急调文天祥回援,因为另一支元军经太湖南岸湖州等地已经接近临安城了。

平江要收守,临安也要守,反复权衡之后,文天祥将近五万大军一分为二,一半兵力仍然留在平江,由部将王举之率领防守,另一半由自己亲率,急赴临安城西的独松关防守。

十一月十八日文天祥率军赶赴独松关,文天祥所部宋军多为步兵,行军较慢,还没等进入独松关,二十一日便传来了独松关失陷的消息。接着二十四日又传来了部将王举之在平江献城投降的消息。外出抵抗元军一战未胜反而损兵折将,可此时不是怨天尤人的时候,外围城市和据点几乎全部失陷,无奈之下文天祥只好率部回到临安城中。

回到临安原本想在朝廷的统一指挥下继续抵抗元军,可文天祥却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城中人心惶惶,军民毫无抵抗之意,首相留梦炎逃跑,次相陈宜中主张投降,就连谢太皇太后都告诉文天祥,大宋官家准备投降了。

国家危难正是用人之际,文天祥带回来的军队帮助朝廷稳住了临安城的局势,德佑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文天祥为临安知府。临安知府属于朝廷高级官员,已经有了参与军国大事的资格,文天祥坚决反对谢太皇太后和陈宜中的投降战略,多次提出将太皇太后、太后和恭帝三人迁到南方,自己留下来与元军决一死战拖住敌人。

客观地讲,文天祥的战略是有一定成功的几率的,江南水网密布,就算元军过了长江依然还有无数江河所阻挡,南宋依然有转移的余地,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们都已经不愿再冒险了,陈宜中更是多次拒绝文天祥的提议,一心只想跟元朝赶紧谈定投降条件。

太皇太后和宰相一心要投降,文天祥也无法阻止,正月十八日,伯颜率军进驻临安城外的皋亭山,朝廷派出使者献上传国玉玺和降表,提出恭帝赵显去帝号、仅称“国主”,以南宋现有全部州县悉数奉上,希望元朝能接受自己的投降。

收下了玉玺和降表,伯颜表示原则上同意南宋投降,但需要南宋派人来营中商讨投降的具体事宜。

投降的具体事宜?这里面的讲究可大了,同样是称臣去帝号奉上所属州县,西夏投降北宋那种是投降,吴越国投降赵光义那种也是投降,前者保留国祚李家依然掌管西夏百年,后者国家直接灭亡了。南宋想要的肯定是西夏那种投降,但伯颜肯定不会给南宋如此优厚的条件,派人来商讨具体事宜跟吃鸿门宴也差不多了。

如此严肃庄重的场合,肯定是宰相去最合适,可投降宰相陈宜中听说伯颜提出的要求后当晚就跑了,消失的无影无踪,无奈之下,谢太皇太后只好下诏任命回到临安不久的文天祥担任次相兼枢相,全权负责与伯颜商讨投降事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