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体制化
第296章 体制化
张浩兄弟六人习惯性的一同举杯,一杯温热的黄酒下肚之后,也驱散了这冬日的寒冷。
今天晚上后街这里的店铺生意也是十分的红火,想来来的人也都是和黄庆他们一样刚刚考完试,都准备出来放松一下的。
后街位于两个学校之间,学生现在又位于考研结束和期末之间的时期,大家都需要在这个时间点出来放松一下,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红火的场景。
张浩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通过透明的玻璃门看着后街的街道,年轻的同学们成群成群的,有说有笑的来往着。
无论是餐馆里面,还是外面的美食街都是嘈杂一片,如果你不细心灵去特别聆听,这些嘈杂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反而对你没有太大的打扰。
像张浩他们这样即将毕业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还是大一,大二的在校生们,所以整个街道上面还是积极活泼的。
张浩看着这些又笑又闹,不知道是在谈论着八卦还是趣事,或者是在讨论着今天晚上到底该吃哪一家的年轻学生。
只要看到了这一幕,张浩就觉得内心无比的安定。
张浩记得自己上专科的时候就经常看到这一幕,反而升本以后忙碌了起来,很少会来小吃街放松,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一幕了。
一年半的时光总感觉匆匆而过,张浩总觉得时间过去的竟然这么的快,他还没来得及品味就溜走了。
这两天张浩回来以后基本上都在学校,开始享受着学校的慢节奏,他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看着窗外的行人,张浩不觉间就想起了过去。
小的时候,张浩因为身体原因,所以在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就不好。因为基础薄弱,所以整个小学阶段张浩的成绩并不理想,总有一些厌学的成分。
那个时候的张浩就想着快一点长大,长大以后就不用上学了。
上初中时正是青春期,但是张浩那个时间段又刚好经历了大家庭分崩离析,所以变得有些沉默。
初中时候的张浩其实成绩还不错,尤其是数学,初一初二基本上没有一次是低于130分的。除了个别不会的题目之外,大多数是因为粗心才丢分的。
张浩喜欢数学的那种逻辑思维,每解出一道题目之后那种豁然开朗,那种突然的惊喜,那种数学的美感,让张浩沉迷不已。
因为小学的原因,张浩讨厌语文,即便是到了中学时期也依然是如此。
同时因为张浩所在的地区只是一个小镇,张浩上四年级的那一年,小学才有真正的英语老师。
而在那之前,其实学校的英语课基本上都是被其他老师用来上课的,期末考试给答案抄就完事儿了。
因为学习英语的时间比较晚,大部分乡镇的小学也没有英语课,所以基本上真正接触英语其实是上初中。
而这个时间段再接触英语的话,其实很多同学是抵触的,这也是大部分乡镇来的同学和城里面同学成绩差距最大的一项。
很多时候学习语言是需要语境和从小培养的,一旦你达到了一个年龄,你再来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话,不说难度如何,首先那个心理你就很难克服。
其实这就跟学驾照一样,在大学时候,很多同学用个半年基本上就能考下来一个驾照。
但是如果是一个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再去驾校考驾照的话,其实反而没有那么容易了。
自从到了中学以后,课程当中多了政治和历史。
张浩其实不太喜欢政治,总觉得那些东西绕来绕去的,挺麻烦的。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跟你说很多小故事,然后让你划线记内容。
再加上初中的时候,张浩他们的学校考政治的时候都是可以翻书的,所以张浩平时上课也都是半听半不听。
但是相对政治来说,张浩反而对历史很感兴趣。
张浩很喜欢老师说着古代的那些历史和人物,他总是会对着历史书上面的那一幅幅画面和记录想入非非。
或许是真的因为小地方的娱乐太少,张浩从小到大的娱乐方式也很少,所以那段时间张浩其实挺迷历史的。
初二以后的物理刚开课的时候,张浩还挺喜欢的,但是后来因为转学的同学带来了网络小说,后来张浩也因为沉迷小说,就没有好好的学习了。
而当化学开课的时候,张浩那时已经沉迷小说无法自拔,同时也因为张浩觉得化学有些晦涩,大部分都是靠记忆才行,所以也有些抗拒。
小乡镇的中学哪有什么实验室?
化学和物理大部分都是靠老师描述以及画图,就可想而知这些课程是多么的枯燥了。
整体上而言,张浩中学时期反而变得自由了,但是因为初二转学新同学的到来,让张浩迷恋上了小说,所以后来成绩不太理想。
或许是因为即将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大考,所以初三下学期学校管理的还是很严的,再加上张浩初一和初二上学期的基础还可以,然后最终凭借着这半年的努力,最后成绩还是上来了。
这主要还归功于张浩班主任的督促,张浩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沉迷小说,一年来成绩一直在下滑。
尤其班主任还是数学老师,张浩的数学成绩在整个班里面也是比较靠前的,尤其是张浩数学成绩一直保持了一年半。
可是从初二下学期以后就开始缓缓的下降,从初三开始做综合卷的时候则是一泻千里。
张浩的班主任管老师是一位非常年轻,有责任心的青年老师,所以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最终知道了张浩这一年来沉迷于小说,最终还请了家长。
当时那个时间段里,张浩挺恨班主任的,但是从现在的目光回顾过去的时候,张浩由衷的感谢他。
那时的张浩凭借着一些小聪明以及数学上面的优势,中考其实表现还不错,最后还是考上了县里面的二中。
就这样,张浩糊里糊涂的上了高中。
但是张浩上高中那年暑假,张浩老妈有胆结石,父亲一直在医院照顾着母亲。
当时张浩也已经中考结束,一直就在家玩手机,补漫画,成天哪里也不去,所以最后张浩的老爸老妈也对他放松了警惕。
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忘记了开学之后张浩是要去县城上学的,是需要在学校周边租房子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浩在开学的前一天才和老爸匆匆忙忙的去了县城里面租房子。
学校里面和周边的房子肯定都被租光了,剩下的要么就是太远,要么就是就近的小巷子,小胡同里面的那种特别不好的房子。
最终,张浩老爸就在学校对面巷口不远处的一家租了一间小屋子。
基本上对面胡同里面的每一家都是租房子的,张浩租的这一家基本有4栋瓦房的大院,除了最前面的瓦房是房主家几人在住的,后面3栋两层瓦房,一共有十几个房子。
而这十几间房子也就只剩下张浩这一间盖在旱厕旁边的房子没租出去了,其他早早的也都被租走了。
转了半天二中,方圆一公里内的地方基本上都被租满了,剩下的几间屋子,要么就是房租贵的要命,要么就是房间位置不太好。
最终张浩的父亲发现既然都不咋地,就近租下了这间旱厕旁边的房子。
张浩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其实第一时间也是好奇的。
租好了房子之后,张浩老爸就喊张浩小舅开车帮忙把家里面的东西运了过来,顺便又买了一些新的洗漱用品,牛奶,还有热水壶以及烧水的电水壶。
在上高中之前,张浩其实一次都没有用过电水壶,第一次知道烧水可以这么的方便。
当时张浩老家那里大部分人用水都是去茶炉,基本上一角钱一壶水,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去打水,小镇上面的生活也基本上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很多人家里面有烧水的,但大部分都是煤炉或者柴炉,都用了很多年,已经习惯了。
帮张浩处理完这些之后,父亲就回家了,走的时候给张浩留了一张银行卡,里面放着600块钱,是张浩一个月的生活费,这对于当时的张浩来说是一笔巨款。
但父亲离开没多久,晚上就下起了小雨,张浩就坐在狭小的房间里透过窗户看着雨景。
这一幕的画面,张浩永远都不会忘记。
当时张浩既对自由充满了渴望,同时也有些忐忑。
可能是从小就喜欢下雨天,所以因为雨天的到来,安抚了张浩那躁动不安的心。
张浩在父亲离开的第二天,就在周边的各个书店逛了起来。
小乡镇里就没书店,基本上都是文具店,张浩后来一有空就来几家大型连锁的书店,在那里看漫画,看小说,那时的张浩是无比的自由。
他第一次不觉得上学是痛苦的,他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而那个时期也是他们青春最旺盛的时候。
来到这里之后,张浩第一次和同学他们去KtV,第一次去吃自助,第一次看片,第一次前往网吧……张浩第一次觉得原来学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张浩刚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都告诉张浩,高考是他们人生重要的一次转变。
小的时候家长们就说;你现在要好好学习,好好努力,等你考上大学以后就可以玩了。
所以刚上高中的时候,张浩当时也想好好学习,想好好交朋友。
第一个月张浩是那么的努力,可是当第一个月的月考之后,张浩在班级里面最终的排名则是38名,在全年级的排名也排到了700多名。
张浩开学的第一个月已经用尽了全力,最终只是这样的结果。
明明张浩在上初中的时候只要稍微的努力一下就能进入年级前50,可是来到了县城以后,他拼尽了全力,也只不过是垫底。
当时的张浩是那么的失落,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是个天才。
而后来来自同一个小镇的同学杨凯,虽然在初中时他们不是一个班的,但是上高中的时候他们却被分到了一起。
以前在初中的时候,他们没有太多的交集,可是自从来到了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反而成为了好友。
或许正是因为孤独和寂寞,他们又是同乡,所以就分外的亲切。
或许杨凯也是看出了张浩的苦闷,所以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就带张浩去了网吧。
当时的张浩其实还没有办过身份证,上网的时候都是报身份证号码,然后网管给他们开一张临时上网的小票。
第一次上网的张浩觉得十分的新奇,他知道怎么打开电脑,但是不知道怎么登录。
在好友的帮助下,他才知道原来这张小票上面的号码就是登陆号,上机密码是。
从那以后张浩就迷上了网吧,每天晚上放学之后就会和杨凯到这里玩两三个小时,然后在晚上12点之前回家。
也正是长期泡在网吧,张浩后来认识了何峰,王凯,张宏以及叶子坤。
何峰和张宏是表兄弟,两个人游戏天赋都很好,但是学习都不咋地。
叶子坤也是学习不咋地,但是玩fps游戏那是好手,同时他和张浩一样都是小说重度沉迷者。
通过叶子坤的教导,张浩学会了在网上如何下载小说,后来也购买了读卡器和储存卡。
王凯倒是不怎么打游戏,甚至也不怎么看小说,他来网吧基本上就是看电影以及给他的手机刷机,算是几人当中的一个怪态。
慢慢的几人混熟了,于是就有了每周五,周六晚上出来在网吧包夜的习惯,因为长期在一起,慢慢的他们的友情也逐渐的深厚。
他们几人相互之间住宿的地点大家也都去过,但是待的最多的地方还是何峰的家,毕竟就在学校里面,也方便。
他们总是会在周末一起去公园散步,去超市逛逛。
但是当时的他们只是穷学生,只逛不买,但也很开心。
不过好景不长,自从上高二以后,张浩他们高中部就被分到了新校区,从此以后他们就在郊区上学,同时住宿也在学校的宿舍。
因为这边刚刚开始规划,所以整个路段上面只有一个16路公交车,这个公交车是县城里面开往高铁站的特列,每隔四五十分钟才有一班。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张浩他们想要前往县里面上网或者玩的话基本上就得叫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们就是看准了他们这个,明明包一辆车才15块钱,但是只要是来新二中或者去高铁站的,通常都是一个人十五。
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是通过气的,每次他们学生晚上和周末想跑出去玩的话,就不得不咬牙切齿的给这个车费。
后来张浩的父亲住院了,张浩更加没有学习的心思,他也没有把家里面的事情告诉朋友们,只是一有朋友想去上网,张浩就会陪同他们一起去。
张浩也就在那几年里把网吧里面所有可以玩的单机游戏都玩了个遍,看了无数的动漫和小说。
就因为这样,张浩没有考上的本科,但是张浩并不后悔。
因为张浩回忆起高中三年并不是一片空白,他的那三年里收获了他最重要的朋友,也有着无数和伙伴的回忆。
张浩就这样回忆着,发现人生当中他已经经历了很多次毕业,但这一次毕业是特殊的。
因为这次毕业以后,张浩就再也不是学生了。
每当想到此时,张浩心里面总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小的时候不想上学,总期待着考上大学,总期待着毕业。
可真当大学毕业了,张浩却无比的怀念它。
他们前半辈子的十几年里基本上都在学校,从厌恶它到习惯它,最后要离开它时,还有些恋恋不舍。
或许这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面所写的:生活就像一座围城,很多人想出去,又有很多人想进来。
我们早已在这十几年的时光里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习惯了这样既忙碌而又安逸的生活,习惯了只要付出自然就会有反馈。
一切都是有数据的,一切都是看得清摸得着的。
他们这一代早已经在学校这样的环境里被体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