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汉匠人的智慧
“公孙大匠客气了,昨日殿前奏对后,还有诸多族人拜访,诸事缠身未曾提前拜帖,还望大匠海涵。”
如果说这个时代谁能对工匠抱有最大的敬意,那无疑便是武将。
若是再严格细分一下,能横刀立马,冲锋陷阵的猛将,会对工匠更加客气。
可是无论别人再怎么尊敬,比之现在孟焕夸张的把臂相交,自来熟的热情,好像都有所不如。
“大将军要不还是说正事吧,您这样我总觉得您像是要招募专诸、聂政之辈一样,让我有些害怕……”
见此情景,孟焕也忍不住撇了撇嘴,心中腹诽不已。
谁说古人就憨直的?这不是挺聪明的吗?
“行了,你别跑,今日我前来所为两件事。”
“其一,便是听说工官的匠造库中有不少精锻的神兵利器,远超寻常制式武器。所以讨得陛下允许,特来寻找一两件趁手的兵刃。”
公孙造长长松了一口气。
既然是讨要兵器,那就不是什么大事。
“呼~此为小事尔,诸多勋侯家中有子弟从军,都会来工官寻觅一些上好的兵器,只要大将军看上的,在下可以做主,您尽可挑选。”
“就是不知道您所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事情?”
孟焕习惯性的龇着牙笑道:“不着急,不着急!”
“先带我去看看你们的作品,等我选完兵器之后,我再与你说一说这第二件事。”
公孙造不明所以,不过还是带着孟焕,向工官官署的后殿走去。
一路上行进,这一片看起来虽然还是传统的汉代建筑风格。
也就是高台楼阁,多宫阙。
阙分大小,大型的阙多数用在宫殿的门口,以及帝王陵寝入口部分。
小阙没有那么鲜明的特点,没有大阙所需要的台基、高大的阙身,和类似于亭阁的屋顶,多在成建制的宫殿内部,作为类似于拱门一样的存在。
一路之上,每一扇石制拱门之后,都是一处独立的院落。
就有点类似于苏州园林里,从大门而入,其中有好几个庭院,有水榭风格的,也有假山石林,每一处都像是一個单独的小院。
只是汉代建筑讲究大气磅礴,装饰性上弱了不少,实用性上增强许多。
孟焕也有一些眼花缭乱,忍不住出声赞叹。
“不愧是工官,汇集天下能人异士,想必这样一处犹如宫殿一般的建筑,都是您这边的匠人所建造的吧!”
说到自己专业的领域,纵使他并非建筑石匠出身,也难得露出骄傲的神情。
“大将军过誉了,这不过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您所习得的战阵之术,军争妙用,才是堂堂正正的正途,何必羡慕我得位卑之人?”
“大将军还请移步,如今您所在的地方是为农家打造农具的地方,往前再穿过缫丝的匠人庭院,研究弓弩发矢的机括庭院与烧石夯土的石匠庭院,便能抵达工官存放兵器的兵库。”
听着公孙造说,往前好像只需要走上小小几步就能到达目的地,可这一处处庭院可真不小。
一路走马观花之下,众人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才算是大饱眼福的同时,抵达兵库入口。
不过也正是这一路行进,也让孟焕明白了先前在门口的时候,那扑面而来的热风是什么。
除却与精密物件、布匹丝绸有关的匠作庭院以外,有不少的匠作庭院都与火有关系。
比如说先前烧炙石砖,正在试图用不同的土石混合物烧制一些神奇的建筑原材料,那高耸的火炉里便是木材燃烧之地。
“公孙兄,焕不理解,为何你们不用煤炭?或者用木炭也行啊,木材的燃力好像不太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公孙造眼前一亮,先是爽朗的大笑了几声,然后抚着下巴不算浓密的胡须,有些意外的解释道。
try{ggauto();} catch(ex){}
“看来大将军也是颇懂冶炼之法的高人,煤炭是为何物,造不知,但是料想应该与那些露天可拾的黑球有关。”
“其实我们也尝试用过各种可以燃烧的物体做过冶炼之源,类似于木中取炭之术,古代炼气士们早有涉猎,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冶炼之源,只不过目前冶炼不易,除非是精锐之士所用,正常供给辅兵与常规郡兵,还是用铜做为主体,佐以铁水融入其中,做刃开边。”
“黑石脂也有曾试过,只是其中容易燃起大烟,烧出的铜水与铁水都会很脆,很容易产生裂纹,废掉一炉好铁。”
“高奴县,有淆水,肥可蘸,我等也曾用过其作为火源,效果更差,故而您都能看见的冶炼,多数以炼铜为主,真正炼制铁器和精密机括的地方,自然不会在如此醒目的地方。”
孟焕瞠目结舌。
我滴个乖乖,谁要是真把古人当傻子,把古代的科学家们当成不会创新的木偶雕塑,那简直就是太小瞧古人的智慧。
此时的孟焕严重怀疑,这些人或许就差一个开悟,若是能告诉他们怎么建造高炉,怎么提炼焦炭的工艺,这些东西恐怕很快就能被这些匠人们玩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冶炼方式。
他们不是不知道石油和煤的
珍贵,只是一时半会不知道脱硫的办法。
当然,孟焕也只能可惜,他也不会冶炼,正常现代人除非在钢铁厂内工作,或者理工专业就是金属材料,或许还能和公孙造说个一二三四。
可是很遗憾,孟某人既不是其中专业人士,也没有钻研过其中之道。
如果是给他一段和平时期慢慢推演,或许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毕竟耳濡目染下,他也还是知晓一些大概的原理。
再加上此世这些匠人,每日里都扎在研究上,说不得还真有可能会懂一些新事物。
毕竟,这可是百家争鸣之后的时期啊,如果他们没有钻研的精神,也不会有汉剑和时代的发展。
随着兵库大门的缓缓推开,孟焕也紧随着公孙造,走进这座凝聚大汉工匠精华的库房。
正如公孙造所说,这里摆满了由匠人们运用各种燃烧物和金属材料打造的各式兵刃。
有类似于斧钺,长枪,战锤,戟戈之类的长兵重器,也有刀剑一类的近身兵刃。
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大将军,右边这一批不建议您观看,这些物件我等还未印证其中特性,有各种各样的瑕疵。”
孟焕向右望去,这里的兵刃都有一些问题。
有的在锋刃位置能感受到一股磨砂感,有的顺着铭文有深深浅浅的裂纹。
“这种裂纹是最麻烦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在铁水与铜水之外,还没有找到一种能与铁阴阳调和的新矿石。”
“不过也有成功的,左边有一些兵刃,我们采用了高温熔炼,低温浇铸,来保持铁与锡铜的稳定,然后再用多次锻打,才有您当下看到的成品。”
孟焕随意拿起一把左侧的汉剑,手指顺着剑锋轻轻在边缘抚摸纹路。
“剑锋可见寒光,弹剑犹听嗡响,好剑,真是一把好剑啊!”
听着孟焕的称赞,公孙造一改局促的情绪,嘴角微微上翘,显得很是骄傲。
轻轻放下手中剑,孟焕轻轻叹气:“可惜剑锋虽好,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上,此剑还没办法大规模提供给士卒使用吧!”
“呃,陛下也曾提过此事,只是熔炼不易,恐难以列装……”
说着说着,公孙造却发现身后没了动静。
等他回头望去,只见孟焕迷惑的捧起一杆约有丈八长短的长枪形状武器,一脸震惊的问道。
“此为何物!?”
“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