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 第144章 史上第一渣男

第144章 史上第一渣男

司马相如,一个传奇一般的人物。

只不过史书上传奇的人物不胜枚举,人们在欣赏文学时更容易品味到唐诗宋词,而忽略了汉赋的存在。

嗯,也有可能因为汉赋太长,出教材的大师们觉得《出师表》、《蜀道难》除了更加经典以外,全文背诵已经让孩子们痛不欲生,所以大发慈悲,没把汉赋作为重点教材。

故而,汉赋四大家在后世并不出名,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四大家是谁。

能记住的是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写《汉书》的班固,以及始乱终弃的渣男司马相如。

扬雄?不看某知名历史网文,有几个记得他是谁?

说回司马相如。

此时孟焕睁开了眼睛,四周的闲杂人等已经退去。

充满闷热药臭味的屋子里除了他不过四人。

其中一人便是眼前这位,头发灰白交织,可依然难挡丰神如玉,俊朗容颜的老者。

说是老者有些言过其实,只是如今时代的人或许是养生保健与生活营养所致,年过四十的司马相如已经不复昔日奶油小生的形象。

不过成熟稳重的气质,却让他比年轻时期更多了几分沧桑与深邃。

“大将军何苦如此?若非陛下相告,老夫都忍不住想要拔剑,去淮南王府好好问问,诸侯者,可敬天子乎?炎汉下,可尊族之大义也?”

看着孟焕露出标志性的憨笑,司马相如也不惯着他,又低声呵斥起孟焕。

“你也是,年纪轻轻不是你胡作非为的理由,身为我大汉郿侯,征西大将军,你是万千将士心中的英雄,不思报国,为大汉建立不世之功,怎可如此涉险?”

“英雄,就不应该把血留在这种微末小事上,有什么委屈陛下自会为你做主,谁让你将自己置身如此凶险之中?”

眼前老者大义凛然的话语震耳发聩,就连一直恭候在另外一侧照料的三老,都忍不住频频点头。

孟酩更是杵着拐杖,也露出义愤填膺的神情,要不是怕伤上加伤,这位甲子之年的老者都想动手,好好敲打一番这個肆意妄为的小年轻。

如果只是光听《凤求凰》阴谋版的故事,很难让人将那个阿谀谄媚却又始乱终弃的司马相如,和这个在孟焕面前微言大义,言辞间全然远大抱负与理想的人联想在一起。

叫人忍不住怀疑《凤求凰》的所谓阴谋版,怕不是小仙女魔改理解后,把一个偌大的营销黑锅,扣在了汉赋四大家之首,赋圣司马相如的头上。

老者没有骂脏话,也没有说孟焕所做之事的对错。

通篇责备下来,都是说他责任重大,应该顾家国大业,而非让自己陷入诸侯间的风波之中。

孟焕也不生气,就这么等待这位大诗人说完,刻意不与其争辩,说起正事。

人家是赋圣,不需要骂脏话,只是稍微写几篇文章,子虚乌有一个故事,就足够把人钉在耻辱柱上,千年不消。

孟某人还是分得清好赖话,不至于见人就怼。

好久没有教育年轻人的司马相如也是心满意足的取了一碗清水,润了润喉,浑然不觉先前严厉的模样,沉声问道。

“赋税之事,陛下有与相如说过,敢问郿侯,有何事是相如能够帮助到您的?”

“哈哈哈,司马先生可真是个妙人,前一刻您还在数落在下,如今却又直奔主题,倒是叫孟某有些不太适应。”

“骂你,是因为你的能力没有用在正途之上,你不是主父偃那种小人,不该做这样的事情。”

“而我不讨厌你,愿意帮助你,不单单是陛下的要求,也是因为你所说赋税之事,关乎万千百姓的生计,何为个人义气,何为大义,相如还是拧得清的。”

司马相如很是淡定的,小口小口的抿着碗中的清水,文雅的样子,倒是颇有一般书生意气,隐士高人的韵味。

“先生作赋堪称此世一绝,您原先所著《子虚赋》、《上林赋》,孟某时常拜读,并为先生华丽的辞藻,充满想象的论述所折服。”

“孟某也是爱赋之人,只可惜腹中无乾坤,吐气无才华,只能手提战刀,挥舞开拓疆土。”

“然,小子虽无才德,却有向往之心,可否请先生为我大汉将士做赋一首,歌颂赞扬一番,壮我大汉军民好战之心,敢战之志!”

司马相如点了点头,说起来,他写下来的赋不少,好像还真没写过和军人相关的题材。

只不过赋这种东西,就和水文一样,写着写着就习惯了。

日常水是正常,有时候突然灵感爆棚,就一个高潮迭起,波澜起伏的剧情展开。

写赋,那可是他谋生的工具,寻求出人头地的手段。

年轻的时候还会想着凭借才华上位,做一番济天下以达心中抱负的理想,他是真的做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官,挨过几次现实的毒打之后,他也有了一种慢慢看透人生,明白自己价值的意思。

try{ggauto();} catch(ex){}

少了几分折腾,多了几分不再追求权利,一心治学,留下更多经典名篇的心思。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当然,如果有能够参与做大事的机会,他还是很乐意的。

就看有没有人愿意带着他一

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来的路上,司马相如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对这些权贵之人的所能拥有的价值,答应起来一点也不生涩。

“咦,不对啊。”

“你和陛下说的是赋税的事情,和我做不做赋有什么关系?”

司马相如有些不理解。

给大汉将士们作赋歌颂,和增加赋税有关联吗?

孟焕呲着牙笑道:“有关联,当然有关联。”

“左传有言,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市井上的流言再多,其本质不过是流言蜚语,不可化作刀剑伤人。”

“就算是有游侠闹事,所行之事也不过专诸、要离之事,一人之刀能杀几人?这个世道,究其根本,还是在陛下手中,只不过有些时候总不能事事都让陛下出面,否则要这百官有何用处?”

“而您作出的赋,百姓们或许无法欣赏,可能左右的是未来,是那些年轻的学子,只有影响了掌握知识的人才能影响到大势,有大势而推,见利者才能忘死,追名逐利者才会忘生。”

说直白一点,现如今的时代,往圣已死,新圣未显,百家都如同一锅肉糜,都在大乱炖的交融之中。

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领袖,但是指望董仲舒、张汤、公孙造他们帮自己一些小忙还行,要他们去碰诸侯王的事务,个个都是人精。

真以为全天下只有他主父偃能想到承继晁错的推恩令吗?

只是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不仅会死,还会死得很惨,所以少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

孟焕同样如此,能做到成为一根导火索就已经是极限,亲自去做推波助澜的执行者,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的人去做这样专业的事。

司马相如听罢,面色有些凝重。

好在孟焕在他耳边低声附语了一番,他才有些将信将疑。

梦想是要有的,可万一要是半道中殂了怎么办?

“司马先生,当你接下陛下的指令,来到我这里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没有了退路,不是吗?”

孟焕脸上有些玩味,有些丝毫不避讳司马相如的意思,转头面对着一直作壁上观的三老。

“诸位考虑好了吗?如果再不做出抉择,为了避免耽误陛下的大事,我可能还得拖着一副病躯,去一趟皇宫,再找陛下借一些人。”

一直坐看屋内人进人出,一言不发的孟酩无奈的叹出一口气。

“唉,如今我等三族与您相依相存,您想做什么我们无法阻止,身为一家人,我等也只能对您所有谋划鼎力相助。”

“只是老朽也曾提醒过家主,诸侯之事不宜插手,当年偌大的吕氏,在吕后死后都被宗室清理殆尽,终于大汉一朝,但凡有敢牵涉诸侯王一事者,事后宗室都会有所反应。”

“毕竟人家都姓刘,关上门都是家事,天子家事,岂容我等臣子干涉?”

“但愿家主您今日所做之事,未来之功能大到陛下不会记在心里吧!”

孟焕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孟酩说的都对,孟某人是极为认同的,因为往后直到汉宣帝时期,其实都是如此。

可到了东汉就变得有些面目全非,毕竟东汉多幼儿园,皇帝早死几乎成了一个常态。

作为一个后世人,永远相信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

他所做的事情,是西征。

这既是理想,也是一条安家立命的道路。

可在他还未打通向西之路,完全开拓出一条供他肆意狂欢的道路时,谁耽搁他的战争大计,谁就是敌人。

这一次淮南王完全就是自己拿头往死撞,非要让他给予一次爆裂的还击,好告诉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知道。

他如今是郿侯,是征西大将军,不是那个见到人就要主动作揖行礼,谋求功劳都要靠主父偃帮衬的小卡拉米。

“既然如此,那便拜托家老,请着人帮忙给那一位传个话。”

“淮南之地有铜山,所以才能富甲一方,兵精粮广。”

“若是那一位能帮一次孟某,往后推上一把,事成之后,定陵之铜某会自取献于先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