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 第264章 西庇阿:我去了,我又回来了!

第264章 西庇阿:我去了,我又回来了!

近日来,张骞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罗马花。

早晨起来,取上一杯牛奶,佐着小麦制成的面包,便是一天的开始。

上午随意溜达一圈,正好转到众议院与图书馆,看看罗马人开庭审案的过程,再去阅文识字,捧着苏格拉底的《泰安泰德篇》爱不释手。

“这是一个智者啊,其源如海,其智辽阔,没想到西方也有列位贤人。”

“通译,给你一个任务!与我一同学习罗马的文字与语言,然后将他们翻译成汉语,带回我大汉收藏!”

简单吃过晌食,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到下午时分,张大使便会提着一罐泛着黄色酒花的大麦啤酒,晃晃悠悠的去到角斗场,感受人声鼎沸的呐喊,还有那震撼人心的决斗。

到了傍晚时分,回归到尤里乌斯家族的驻地,这一天的体验才算是完结。

只不过今日回家,张骞却难得再次见到那位忙碌的财政官,普布利乌斯家族的家主,克拉苏。

“尊敬的克拉苏先生,晚好!”

克拉苏没有答话,只是对着张骞笑了笑,表示认可。

只是这個笑容在张骞的眼中却显得极为勉强,甚至还有些苦涩。

张骞不明所以,反正他又不是罗马的官员,有什么民生大计的事情也都与他无关,于是便准备回到自己的客舍,借着微弱的酒劲,也好在这异国他乡助眠。

他不上前搭话,反倒是让克拉苏紧张了许多,急忙上前拦住了张骞。

“大使,许久未见,甚是想念!”

“在尤里乌斯家可还住的宽心?”

“要是您在罗马城内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还请尽管吩咐,我们必定会竭尽全力的满足您的要求。”

张骞侧着眼睛挑了挑眉,显得很是惊讶。

“我已经完成了使命,罗马城该看的也都看了,该逛的也逛了,我是不是该返程了?”

凯撒与克拉苏相视一眼,前者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开玩笑,通商和铁器固然重要,但是罗马人显然是有些贪得无厌,想要得到更多。

特别是尤里乌斯·凯撒,他现在心心念念,满满的都是盖德马的名字。

传说中这个家族的遗腹子可是有着接近两米的身高,力能举……石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勇形象。

虽未见其人,但从张骞这里早已闻名久矣。

当然,主要还是张骞嘴中所说,盖德马麾下那五万游牧胡骑。

那可是五万人的军队啊,还是那种跟随征西军一路北伐西征,破国灭家无数,精锐中的精锐。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骑兵,是罗马最匮乏的兵种,没有之一。

要是有了这五万骑兵的加盟,尤里乌斯家族在军方也就等于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立足之地,谈不上能与西庇阿家族分庭抗礼,但至少也能延缓近几年家族日渐衰败的情况。

而身为尤里乌斯家族盟友的普布利乌斯,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大使,你说这都派出去三个多月了,使者还没有回来,要不我们再派几支骑兵去身毒问问?”

“对对对,毕竟是要穿越安息国境,我们虽然是让您的骑兵以派兵驰援使团为借口,可保不齐就会被安息那帮野蛮人给拦截下来,还是多派遣几支队伍更稳妥一些。”

一听这话,张骞就明白了二人心中的打算。

“放宽心吧,从罗马城走水路,再一路疾驰,一来一回怎么说也要有半年的时间,这才三个月!”

“我归家心切的人都没有着急,你们又是急个什么?”

凯撒看起来是真的很着急,好几次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克拉苏一个眼神给憋了回去。

“呵呵,大使您有所不知,最近各城邦之间不太平啊!”

“大使也算是走南闯北,自东向西而来见识过无数国家的人,不知道,您可曾听闻匈人帝国?”

“匈人?还帝国?”

张骞面上露出迷茫的神情。

匈人他倒是知道,那不就是匈奴吗?

自称匈人,但是汉人多以奴称之。

“可是匈奴?怎么?诸位也知道了匈奴已经被我大汉给灭国了不成?”

“灭国????”

这下轮到了凯撒与克拉苏迷茫。

“大汉居然如此强大,匈人被你们灭国了?”

“那是自然,匈奴始于我华夏大地战国时期,数百年来屡屡犯我华夏,直到高祖皇帝时期,我大汉与匈奴人苦战,受苦于这些北方蛮子的劣根性,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只能拒敌于塞外,而无非去到广袤的本土灭国灭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然,大汉自有天庇佑,我大汉新帝登位,天时逆转,乾坤重塑!”

try{ggauto();} catch(ex){}

“征服匈奴者,其中便有我与二位介绍的征西军!而我所说的盖将军麾下的侦骑,就是原本最最纯正的匈奴王族精锐。”

凯撒与克拉苏恍如是在听吟游诗人讲故事一般,情到深处,更是目瞪口呆。

他们接到了马其顿的消息,那些匈人的军队确实是和张骞口中的匈奴如出一辙。

一样的喜欢游骑游射,一样的喜

欢欺软怕硬。

可偏偏就是这种一点都不骑士,一点也不道德的战法,打得他们的各大附属城邦是叫苦不迭,惨不忍睹。

“你是说……我的德马兄弟麾下的五万骑兵,就是比那些匈人帝国骑兵更加精锐的存在?”

张骞没见过匈人帝国的骑兵,摩挲着胡子朝着二人问道。

“他们可是能在马背上弯弓搭箭,百发百中?”

“弯弓搭箭尚可,但是准头仍有不足,且只有身穿皮甲的少部分骑兵能做到精准发矢。”

凯撒想了想,又强调的说了一遍:“那些穿着兽皮衣物的人,我曾经见过,他们应该是被日耳曼人赶去冻土的野蛮人,以前好像是有个名字,叫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没有骑马的传统,真正统治他们的应该就是那些精于马术的匈人。”

听闻此言,张骞不由得大笑。

“哈哈哈,那这些人比起匈奴,恐怕差了不是一丁半点。”

“我们所战胜的匈奴,那是能马匹急速驰骋,人却能立于马背之上,精准发矢,十中七八的精锐。”

“不过这倒是件怪事,匈奴的王廷不是都被孟大将军掀翻了吗?什么时候又在西方冒出来一个匈人帝国?”

“莫非……是伊稚斜?”

受限于当下情报短缺,只有少许由马其顿等各大城邦传来的求援信,和只言片语的描述。

三人冥思苦想,都猜不透这支神秘军队是怎么从遥远的东方来到了这片西方的大地。

不多时,有士兵进入客厅,在凯撒耳边轻轻叙述着什么。

后者立刻露出严肃的神情。

“西庇阿家的家主,纠集了十万人的军团,配有战车三千乘,已经往西北而去!”

“可恶,他怎么敢私自调兵?这西庇阿家的人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没有长老院商议,他怎么敢突然调兵?”

“……据说是巴本堡家的议员说服了大部分的长老,匈人的骑兵速度很快,要是等到长老院投票决议,恐怕我们将要永远失去西北边境的土地!”

罗马人想要对谁宣战,或者是做出大规模的用兵,是需要先经由议员提议,然后长老院和公民议会决议投票以后,才能付诸于行动。

当然,事情也有轻重缓急,想当初迦太基和希伯来人反叛的时候,尤里乌斯与西庇阿就动用过先出兵,后决议的举措。

严格来说,西庇阿的出兵,也算是一种应急措施。

“战车?”

张骞好歹也做过十年的匈奴留学生,对于匈奴的战法那是烂熟于心。

“敢问二位,十万大军中可有多少骑兵?”

凯撒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如实相告:“骑兵约莫有八千人!”

“呵呵,恕我直言,西庇阿的那位将军,此行怕是凶多吉少。”

“什么?怎么会如此?要知道我们可是有十万人的精锐罗马士兵啊!”

“十万人?就算是有百万人又当如何?人只有两条腿,如何能跑得过匈奴人的四条腿?”

“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你们所说的斯拉夫人或许马术并没有那么精良,但是只需要策马避开你们的主力,不停的用游射吊着你们,你们进,他们则退,你们退,他们便会卷土重来,从背后发动袭击。”

“直到你们的大军精疲力尽,自己露出破绽的时候,就是匈奴人冲阵收割的时刻。”

“我在《马其顿王国史》上,曾见证过那位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他们精锐的长枪阵都拿匈奴人无可奈何,足以见得这支所谓的匈人军队,确实用的就是匈奴人的无耻战术!”

说完这些,张骞难免有些幸灾乐祸。

为了避免给两位罗马重臣造成更大的二次伤害,他索性告别了两人,不如回去睡个好觉。

一连数日,罗马城内依旧是轻松繁华的景象。

没有人会认为百战百胜的西庇阿,会连区区一群野蛮人都拿不下来。

然后在仅仅在第七日时分,城外就迎来了浑身浴血的西庇阿士兵。

“快!快派援军!!”

“西庇阿将军被陷在了匈人的包围圈中,目前进退两难。”

“将军让莪告诉诸位,如果三天之内见不到援军,十万大军的损失,伟大的罗马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