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 第278章 你们配吗?

第278章 你们配吗?

其实对于庄青翟来说,救不救张骞不是重点。

站在他丞相的政治角度出发,救是要大于不救的。

但是朝堂之上从来都是一个讲利益,分阵营的地方。

当兵的杀人,用的是刀剑利刃,而当官的杀人,用的手段和权谋。

就算是庄青翟平日里削爵的手段十分的暴力粗糙,但是他好歹是个丞相,自然有他可以利用的权力去达成某些目的。

冷冷扫视了一眼那些跳将出来破坏他定计的勋贵子们,庄青翟没再和孟焕搭话,极力扼制自己愤怒的情绪。

“陛下,陈左庶长所言有理,臣附议!”

那些吵闹请命的勋贵子顿时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却听庄青翟顿了一下后,又继续将他们的心悬回了空中。

“救是肯定要救,但是是要救活着的博望侯,还是为博望侯报仇,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丞相此话是何意?”

“护国公不是说过,南路使团毛翀死于贵霜人之手吗?强如征西军征伐小小的贵霜部都保不下新余侯,如今这帮孩子说是要凭一己之力去罗马救博望侯,这哪里是在救人,分明是要害博望侯性命啊!”

毛翀之死,是孟焕回来以后向汉武帝刘彻报备的。

当时还引起过一阵喧嚣,刘彻特意追封毛翀为新余侯,加上孟焕已经为毛翀报了仇,此事才算了结。

却不成想此时被庄青翟旧事重提,又一次牵动了刘彻心中的怒火。

是的,在刘彻看来,毛翀是他的人,是跟着从潜邸之臣一直跟到掌权主政,为了区区一個贵霜部的犍陀罗,毛翀死得太不值得。

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死,才给了征西军入主犍陀罗,进入身毒全境的理由和借口。

否则虚与委蛇之下,牵动大月氏与贵霜部之事介入,还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

庄青翟硬着头皮提起旧事,此时也顾不得许多,继续接着话茬说道:“陛下可还记得孟国公献上世界舆图,介绍天下强国时所说的吗?”

“罗马是强国,是能与匈奴人相提并论的存在,在极西之地犹如东之极的大汉,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

“臣要说的,征西军已经足够强大了,可他们想要营救新余侯都是功败垂成,如果不用智谋,只靠武力压迫,恐怕罗马人不遭受战败,是不会明白大汉的强大,博望侯不仅不会得救,恐有生命危险。”

说完,庄青翟还抹了一把眼泪,自顾自的夸耀着博望侯的忠义无双,使命必达。

就好像他不是不支持救人,只是担心博望侯会遇到危险一样。

刘彻听的也是心中窝火。

张骞与毛翀都是一样的潜邸之臣,十二岁就学,十四岁入仕,作为侍郎常伴在那时刚刚被立储的刘彻身边。

相比起性子跳脱,总是挨闯祸的毛翀,张骞敦厚老实,每每在窦太后摄政干预他的政策时,都是张骞润物细无声的在想办法让他开心。

“那你说该怎么办?朕已经失去了毛翀,绝不可能再失去一个张骞!”

“朕要的是办法,不是你在一堆问题里面再给朕多提一些问题!”

看见刘彻发怒,庄青翟立马上前跪伏在地:“臣知晓一人,乃战国时纵横一派学子,纵横捭阖之术也曾得陛下您的夸耀,若是让此人前去罗马交涉,应当能解博望侯之危机。”

纵横家?交涉?

孟焕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心中几乎是已经猜到了是谁。

刘彻也同样皱起了眉头:“丞相举荐者,莫非是狄山?”

狄山此人,在漠北王廷覆灭以前,一直都是坚定的主和派。

纵横家向来如此,如果什么事情都靠军队解决,那国与国之间要使臣做什么?

那他一生所学的纵横之术又该怎么办?岂不是无用武之地?

在孟焕不出,卫青养马的时候,狄山就多次向刘彻提议过,选公主出嫁匈奴和亲。

打完漠南之战,看见匈奴并非不可战胜的时候,刚好乌孙国有异动,又是他跳将出来继续劝谏,提议选公主出嫁乌孙和亲。

所以不光是刘彻不喜欢他,在边境戍边过的将军们也很不喜欢他。

乍一听到狄山的名字,刘彻本能的开口想骂人。

但是一想到这厮的那张嘴的确是能说会道,和亲乌孙的那次,要不是孟焕立下军令状说是能摆明乌孙,他都差点给当时的刘陵加封一个公主,送去乌孙结亲。

“狄山……确定能行?”

“能行,一定行,陛下!”

见到刘彻疑惑,庄青翟心里安定了一大半,立刻补充道:“不过如果只让狄大夫单枪匹马的出使,狄大夫表现的越优秀,恐怕很有可能和博望侯一样有去无回。”

“如果可以的话,臣还希望孟国公能帮狄大夫一个小小的忙!”

来了,来了。

孟焕的精神瞬间振奋了起来,这老东西终于图穷匕见了。

听他叽里咕噜老半天不就是等这一出吗?

见到孟焕不搭理他,庄青翟也不以为意,而是朝着刘彻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你先说需要孟焕配合你

什么?只要要求不是太过分,相信他会支持你们。”

开玩笑,这老小子要是来一句,借孟国公人头一用,难不成真让孟某人割头相助?

try{ggauto();} catch(ex){}

“哈哈,其实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听闻孟国公与博望侯情同手足,狄山大夫若要出使不被人看轻,必要军阵相护,臣斗胆请孟国公以大汉江山社稷为重,以博望侯身家性命为重,以大国外交的尊严为重,借出兵权,以全大局!”

一时间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主事大殿鸦雀无声。

无数人的目光不断的在孟焕与庄青翟之间游离。

莫说公孙弘、桑弘羊等人已经露出了原来如此的神情,就连一向不关注政事的霍去病也是回过味儿来,目光灼灼的死死盯住庄青翟。

孟焕是早有预料,其他人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庄青翟不是要和孟焕同归于尽,这货想活,但是又不想坐视孟焕一家独大,所以究其根本不是为了把孟焕剥离征西军。

而要是另开炉灶,给征西军分家!!

好一个浓眉大眼的庄青翟,这种计谋是这种老匹夫能想出来的?

一点都不符合他行伍出身老匹夫的身份,背后指不定有高人相助,保不齐就是那喜欢纵横捭阖钻人漏洞的狄山。

“呵呵~~”

“你想借哪支军团?”

庄青翟昂扬着头,不卑不亢的说道:“重骑兵乃是征西军立身之本,在下自然是不敢出言相借,所求者,正是贺兰、呼衍二部。”

“刚好前些年狄大夫也曾担任过几年北地郡郡守,在匈奴各部素有名望,想来是能与呼衍、贺兰二部有所共同话题。”

仆从军?

还以为有多大的胃口,怎么不说直接借走赵德邦麾下的重骑兵?

孟焕也不答话,刘彻也不出声,就这么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庄青翟,直把人看的心里发毛,孟焕才错身朝着群臣走去,直接拨开众人,走到站在后排位置的狄山身边。

“狄大夫?”

“不敢,不敢!孟国公当面,您直呼全名,叫我一声狄山就好。”

照理说纵横家们都是一群心理素质很高的人,但不知为何,狄山在一对一直面孟焕的时候就是忍不住心中发憷,不一会儿额头上竟然冒出了细微的冷汗。

“您有什么不敢的?我且问你几个问题,不知道狄大夫可否不吝赐教?”

“哎哟,折煞我也,孟国公尽管问,狄山必然知无不言。”

“想要去罗马,必然先经过安息帝国,呼衍、贺兰二部合计骑兵共有六万人,安息帝国有披甲执锐的步兵方阵十五万余,战车五千乘,骑兵十二万,合计主力军团兵力近三十万,各地驻军相加二十万。”

“敢问狄大夫要如何迈过安息帝国这道门槛?”

狄山一愣,不自觉的脱口而出:“这么多?”

在他的概念中,匈奴也不过只有三十万左右的控弦之士,怎么到了安息帝国会有将近五十万大军?

“你连别人兵力多寡都不清楚,你还想去罗马?你知道罗马的四大军团是哪四大吗?你知道当城邦市镇厅的钟声敲响,罗马可以集结多少兵力吗?”

看着狄山一脸茫然的样子,庄青翟不禁有些头皮发麻,急忙帮忙开腔解释道:“孟国公若不是久居海外,恐怕也不知道这些情报吧,狄大夫没去过西方,您骤然问他,自然是无法与您解答。”

“但是狄大夫也是知兵之人,如果能在西方待一段时间,想来也是能适应与海外蛮夷们作战的事宜。”

孟焕依旧是不曾回头看过庄青翟一眼。

从他决定提出狄山这个名字,想要趁此假借仆从军分权开始,他就已经对庄青翟失去了信心。

老东西是知兵,但是退役时间太早,已经失去了对战阵的基本判断,和李广差不多,沉浸在过去步兵为王,徐徐进之的时代。

“行,咱们就跳过安息帝国不谈,聊一聊罗马的军队。”

“那么这一问就攸关生死了,请狄大夫好好告诉孟某,若罗马人不讲道理,以四倍军力合围,以您的军事素养,请告诉我如何才能顺利突围?”

感受着孟焕身上越发澎湃的气势,狄山有些嗫嚅,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一刻他想起了昔日在北地郡,带着三千步卒堵截南下的匈奴左谷蠡王伊稚斜,结果被三万骑兵围攻的情形。

“当……当结军阵……,合众军之力徐徐退之。”

孟焕双手一摊,无奈的回望着刘彻:“嗐,陛下啊,这就是丞相推举的仆从军新主将啊。”

“你特酿带的是骑兵,一水的匈奴轻骑,你结军阵?我结你马个头的军阵!”

“不是,狄大夫,你带过骑兵吗?真以为骑兵就是给步兵配马那么简单?”

“我……我……”

“算了,问你和白问一样,简直让孟某下头。我问问庄丞相。”

“丞相,满朝的武将,我想让你扪心自问,有几个带过五万以上的骑兵军团?”

庄青翟茫然,孟焕、卫青、霍去病,还有谁?

“什么货色?拿骑兵结军阵固守待援?骑兵打步兵,你不拉风筝战术打骑射,你特么结个锤子的军阵。”

“就凭这个,你们就想要我借出两支骑兵军团?那是在借兵吗?那是陪你们过家家送死!”

“呸!屁点本事没有还和我玩这种鬼蜮伎俩,你们配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