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皋兰山下 > 第六十三章 抗旱

第六十三章 抗旱

马三和表妹出狱了。马三不用说,本就是个莫须有的罪名,胡将军一上任便下令放人,奇怪的是马三并不愿意出狱,非要多待几天。狱卒都知道他朋友现在的势力,不好得罪,你愿意待那就待着吧。

表妹的事情颇费了些周折,虽然胡将军是兰州卫的一把手,但也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好直接干预判决。所幸许知县是个灵性人,去临洮府活动了两天把事情摆平了,还是按他以前的判罚:杖刑,居家看押。消息一出,自然是流言纷纷,叫好的人居多,不服的也不在少数。

出狱那天,方生和石大哥一家守在牢门前等候。

看着方生和牢头们聊天,石大嫂心中感慨自己表妹没福气,这么好的小伙子,要人品有人品,要前途有前途,不但有功名,人家把兄弟又升任指挥使,整个兰州卫谁不知道他的份量,百姓开玩笑说方生现在成兰州卫的二老爷了。偏偏表妹当初没看上人家,你说气人不气人,如果当时能成也就没有后面这么多的磨难了。现在肯定不能再提,人的命啊,真是天注定。不过方生一直尽心尽力的帮忙,是不是真对表妹有点意思,要不待会看两个人的眼色,万一有戏呢。表妹现在名声是毁了,找个好人家不可能,让方生明媒正娶更不可能,如果能给方生做个小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总比嫁个吴老四那种浑货好。

正瞎琢磨呢,表妹走出牢房,石大嫂眼泪汪汪的迎上去,却见表妹气色不错,精神反而比以前好很多。和石大嫂寒暄了几句,看见方生,上前跪倒在地:谢谢先生救命之恩,您的大恩大德小女子没齿难忘,来世做牛做马难报万一。

方生赶忙搀扶起来,安慰了几句,石大嫂道:你的包袱呢,拿出来我们一起回家。

表妹向后面指了指,他帮我拿呢。这才看到后面站着一个汉子,拎着个包袱,扭扭捏捏,羞羞答答,不敢抬头见人,却是马三。

石大嫂以为是牢卒,上前接过包袱连声称谢。拉着表妹要走。

表妹还是不动,又指了指后面,小声说:就不麻烦姐姐姐夫了,我要跟他一起回去。说完夺过石大嫂手中的包袱,和马三一起跑了。

马三远远喊:兄弟,对不住了,哥哥改天请你喝酒。

留下几人在风中凌乱。

这几日,兰州陆续出现几支打井的队伍,听说是卫府请来的,在离河比较远的地方寻找水脉,果真让他们打出来几口。但水量都不大,人畜饮水方便许多,用来浇地就很勉强了。

方生找来几个南方的移民,准备修建他们所说的踩水车,一群人在黄河边忙活了好几天,河岸太高,水流太急,试了好多次都没成功。

无奈只能施行之前的计划——引水灌溉,但这是个大工程,见效还慢,应不了急啊。

卫府派了几个水工和一队士兵每天随着方生在各处勘察。大家还去了趟金家崖参观学习,这些水工主要是负责黄河的防汛防灾,镇远桥的修建拆除,对修建灌溉水渠没什么经验,反而不如方生有心得,毕竟他瞎琢磨了这么多年。

不过兰州附近的几条小河,很少有宛川河谷那样宽阔的冲击盆地,大多山谷陡峭,河岸狭窄,无法施行金家崖的水网工程。流向雁滩的那几条河倒是相对平缓,但流程太短,水源有限,天旱时根本就没有多少水量,今年更不用说,直接见底了。

只有皋兰山的泉水不管什么时候,始终在流淌,几人商议先从这边下手。

山下居民其实早就在利用泉水灌溉,只是没有统一规划,技术也不完善,惠及的地方不多,仅有几百亩而已。方生等人详细测绘,重新规划设计,在山下建了个蓄水池,安置了三道闸门,分别引出三条总渠,这三条总渠向东西北三方延伸,沿途再分出无数个支渠小渠毛渠直至农田。每个分水点都安装有闸门,定时定量放水,让有限的资源惠及尽量多的土地。最终受益的田地竟达两千亩之多。

五泉山的成功让所有参与人员大受鼓舞,百姓们看到成功案例也把寄托从祈求神灵等待降福转移到自救上。

兰州卫抽调大批军士民夫,在辖区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水利引水工程的修旧改新,让尽量多的土地浇上水。

胡将军亲任总指挥,每日在现场督促施工,方生自然是总工程师了,和他一起参与五泉山工程的人员变成技术骨干,分散在黄峪沟、金沟、东柳沟、西柳沟、黄泥沟、阿干河等处。胡将军又从庄浪千户所借来几十名水工,庄浪河流域的灌溉历史已有千年之久,他们有熟练工。金老太爷也派了十几名熟悉水利的工匠前来支援。

尽管这些水利工程对今年的旱情帮助不大,一旦建成,那是造福一方的百年大计啊,参与的人都信心满满,一改往日的悲观萎靡之气。

方生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却精力十足,相较于读书考功名甚至于当兵,这才是他最想干的事情。看着渠道一点点延伸,水流进干涸的农田,别提多开心。

和其他师傅们忙碌了好几天,终于把黄峪沟引水施工方案敲定下来,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又可以解决几千亩土地的灌溉。

回来路过古峰山,顺便上去看看自己的那几亩麦子,到了才发现已经完全枯死,整个古峰山活着的麦苗没几处。这几处是靠大家从黄河挑水保下来的,但那能有多少。

乡亲们见是方生,纷纷围过来哭诉:老是听别人说你救了这个,帮了那个,怎么就放着自己的至亲家人不管,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家饿死啊。

方生心里难过,安慰大家,兰州卫正在想办法,大家不要着急,马上就有转机了。

有人抱怨道:能有什么办法,兰州卫就派人打了几口井,刚开始几天还够人喝的,现在好几口已经不出水了。人都无所谓大不了去黄河挑水,地怎么办,眼看着全干死了,你们修的那些地方本来就有水田,只不过变得更多了,就算你们不修,他们也饿不着。我们这些真正受旱的却没人管。官府尽干些锦上添花的事情博名声,谁会雪中送炭。

方生无言以对,这些天施工的地方确实都是便于引水的,将原有灌溉网路重新规划,翻新重建,得以灌溉更多的田地,虽然账面上的水田数字每天都在更新,受惠的其实还是那些好地方的人,真正困难地区根本没顾及到。像古峰山这种山坡地、台地他的方案完全施展不了。

垂头丧气的回到姐夫家,却听到了更震惊的消息,皋兰山下的百姓,为了抢夺水源起了冲突,伤了好多人,有些水渠都砸坏了。官府派兵丁过来才弹压下去。

当初的设计方案是让尽可能多的田地浇上水,但毕竟是泉水,体量太小,两千亩已经是极限了,再扩大,哪边都救不活。这些地听起来可观,但和兰州盆地那么大的面积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就造成一种现象,明明隔着不远,那一小块麦苗茁壮成长,周边的眼看就烤干了。百姓们不服,便去抢水,双方厮打起来。

好在兰州及时下了一场透雨,百姓们都忙着去种秋种菜,纠纷才平息下来。

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这次有雨,以后怎么办,其它地方的供水不解决,这种乱子尽早还会发生。

如何才能找到更大的水源是个头痛问题。他也想过调黄河水,但工程量太大,并且要在黄河堤坝上开口子,万一以后发大水,那就完蛋了。

思来想去也只有阿干河离得最近,水量也不小,但怎么调过来是个麻烦事。便抽出时间去转转,其实整个阿干河流域他了如指掌,但万一能生出个新念头也不一定。

沿着阿干河往前走,左右两岸的百姓也在积极建设水渠,但和之前的方案差不多,只能惠及一点点地,稍微高点的地方就没办法了。

在路上碰到金师傅的大女婿,他刚从集市买了点东西,正要回大石头河。方生没有头绪其它地方也不想去,便随着一起去他的新家转转。

靠近山崖的地方掏了两孔窑洞,平地上用木头搭了个小房子,方生惊叹这才多久,您已经把家安置起来了。

金家大女婿笑道:哪有什么家,就是随便搞了个安身之所,先凑合住下来,以后再慢慢修整。

再往沟里面走,不远处已经开垦了几处田地,里面种的都是蔬菜。现在这个季节种粮已经来不及了,所幸安置的移民第一年卫府会补贴粮食,再把产的蔬菜拿到集市换点粮食回来也能过活。

远远就看到蔬菜长势不错。方生叹道:今年这个天气大哥能把菜种的这么好,费了不少功夫吧。别的不说,光从沟里提水就不容易。

金家大女婿道:主要是开地费力,水还可以,我引过来的,水量不大,但也能凑和用。

方生疑惑怎么引过来的水,沟里没多少水,并且比地面深好多。走近一看在地头压了两根竹子,竹子一节对一节一直延伸到沟里上水位。惊奇道:这也能行。

金家大女婿道:是啊,把竹子中间打通,相互连起来,就是做的太粗糙,水少可以,水大了就到处冒了。

方生蹲在旁边研究,赞叹道:大哥真是奇才啊,这个办法都能想到。

金家大女婿道:这还真不是我想的,以前在京城附近的寺庙见过,庙里的和尚为了用到山泉水,就用竹子铺成管道,从山腰把水直接引到庙里。可方便了,我这只是和人家学的,学的还不像。

他在旁边谦虚,方生心中渐渐升起一个大胆的创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