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季汉之危,源于后人!(感谢趁血还热去铸梦的两张月票支持)
第146章季汉之危,源于后人!
将张允打发走后,吕布来到曲足几前盘腿坐下。
他将手下主要的将领和谋士们的名字在竹简上一一列下,连同他们的官职一并写出。
随后又查看他们所立下的功劳。
最终确定了甘宁、孙策、陈宫三人的官职要高于他们立下的功劳。
甘宁虽然在吴郡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在这之前,他就已经被封为九江太守和中护军了。
当时是因为对方的性格,吕布为了拉拢对方才给他封这么高的官职。
但眼下既然有张允不满,肯定也有其他将领不满。
之前黄盖对于甘宁的态度,也能说明这一点。
只不过黄盖和孙策关系亲密。
孙策得到重用了,黄盖倒不至于不满到出现谋逆之心。
所以当时吕布便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但这一次张允暴露的问题,就不得不让他重视了。
张允毕竟是刘表的亲外甥。
虽然这个时代别说所谓舅甥了。
就是亲兄弟都可能反目成仇,舅甥关系也没想象中那么亲密。
但张允作为刘表曾经的部下,吕布是有意不想重用的。
再加上他对这种比较平庸的将领没什么好感,所以一直没有给予重视。
因此在赏罚分明上,他做的确实差了些。
不过现在肯定不能直接下了甘宁的太守之位。
倒是他的中护军之职,可以降低一品,改为五品的偏将军。
至于孙策,其实他立下的功劳是不小的。
虽然匹配不上现在的官职,但也差距不大。
张允所不满的,应该是自己得到的赏赐太少了。
不可否认,对方对于水军的训练确实有不小的苦劳。
但自从得到孙策等一众擅长水战的将领,蔡瑁和张允的作用就进一步缩小了。
而且练兵这种事,也就辛苦一点,并没有什么危险。
和孙策这种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厮杀比起来,无疑要差得多。
所以对于张允的不满,解决办法也有。
不需降低孙策的官职,给蔡瑁和张允都升一级官职便好。
至于最后的陈宫,加入他虽已有月余,但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很难立下什么功劳。
而且文官的官职高低,除了影响俸禄外,没有其他太多实质性的影响。
再加上文官大都比较聪明,能明白一个人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但也不可否认有些文官内心骄傲,见不得别人的官职超过自己。
所以吕布为了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也决定给陈宫降一级官职。
由原来的从四品谏议大夫,降为正五品的治中从事,依旧跟在他身边出谋划策。
没事的时候就去负责诸曹文书的管理。
做好决定后,吕布率先将陈宫叫了过来,跟他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陈宫当即表示理解,并甘愿接受降职。
随后吕布又亲自前往九江,面见了甘宁。
甘宁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有了之前在军营中被看不起的经历,他也明白自己功不配位。
现在给他降个职,反而会让他轻松许多。
之后,吕布又对其他将领的官职进行了微调,并将蔡瑁张允的官职提高了一级。
try{ggauto();} catch(ex){}
蔡瑁也是听说了张允的事情。
本来因为父亲蔡讽的事情,他还一直惴惴不安。
没想到自己这次居然也跟着升官了。
蔡瑁张允二人当即登门拜谢,张允也按照约定,让儿子张忠负荆请罪,亲自向蔡琰道歉。
吕布望着张忠鼻青脸肿的样子,知道对方狠狠地享受了一番父爱的沉重,便没再和对方计较。
在这之后,吕布昭告治下每个郡,以后会根据军功高低来调整官职。
有升职意愿的可以直接找他,不必埋在心里。
众将士对于这种事也是颇为惊喜,一时间有不少人都向吕布发来诉求。
吕布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官职的调整。
绝大部分部下都对新得的官职颇为满意。
一众武将谋士们的忠诚度,也因为吕布的及时调整而有所长进。……
豫州,陈郡。
陈郡位于沛郡和梁郡的西部,与汝南和颍川接壤。
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手握一把洁白羽扇,正站在田野中望着用曲辕犁耕种的农民们。
微凉的春风吹拂着少年年轻的身体,让他的内心前所未有的放松。
还是年轻人的身体好啊……
疾步如风,大便通畅。
不像前世后期那具腐朽的身体,油尽灯枯,连走路都走不动了,唯一能活跃的,也只有大脑而已。
只可惜身体先承受不住岁月的侵蚀,大脑再能思考,也没用了。
所以这一世,他要多出来走走,多多锻炼身体。
让自己尽可能活得长寿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心中的大汉,更有可能诞生!
他的目光望向南方,眼中闪过一抹钦佩。
本以为这次略施小计,就能让曹操与吕布激烈火拼,大幅消磨彼此的兵力。
如此一来,他就不只是拿下曹操的陈郡和梁郡了。
吕布的九江和广陵,他也有机会一并拿下。
但没想到这吕布似乎看穿了他的意图。
除了最开始利用他给的锦囊妙计解决了江夏危机,另外两个锦囊的战略意图都没有达成……
想不到吕布这家伙居然能抵挡住擒杀曹贼的诱惑,并能猜到他蓝色锦囊里的内容,及时制止孙策进行追击。
无论是对方在大复山进行了埋伏,或者是孙策进行了追击,都可以让曹吕二军的兵力进一步损耗。
但这吕布却仿佛拥有一双看透一切的眼眸,令他感到匪夷所思。
看来这个吕布,似乎不只是重生这么简单……
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诸葛亮的眉头不禁一蹙。
但随后,他的眉头便重新舒展开来。
自己尚且能重活一世,别人身上发生奇怪的事情,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如果是这样,就不难解释对方为何能看穿自己的意图了。
或许对方也已经知道他这个人的存在了。
那他之前用奇门遁甲之术推导出的“季汉之危,源于后人”这句话,似乎就有些苗头了。
起初他以为这句话是指后主刘禅。
毕竟前世的蜀汉,就是亡于阿斗之手。
但现在看来,这里的“后人”,或许是指……后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