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回家乡招生
随后,郭宗堂带着简章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广东南澳。
好久没有回家,郭宗堂的母亲、哥哥以及家人十分高兴。母亲拉住儿子在他的手上、胳膊上、肩膀上摸了摸、看了看,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儿,我的儿,你的面容为何如此憔悴?身板为何如此消瘦?孩子,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工作很辛苦吗?”
郭宗堂搂着母亲,发现她两鬓发白,苍老了许多,不由得一阵心酸。他觉得自己太不孝了,没有给母亲更多的爱。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自责。自从离开家后,他很少回家,没有足够的时间照料母亲的日常生活。他怀有歉意地对母亲说:“实在抱歉,这几年我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可是,还是没有实现我的愿望……”
虽说儿子说的“愿望”,母亲并不了解,可是,她很自豪。她感觉到儿子在干大事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她语重心长的地对儿子说:“不管做何事,不管在何处,儿定要走正道,不可做违法乱纪、伤心害理之事,多做利国利民的善事。”母亲的激励鞭策给了郭宗堂莫大的力量。他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把事情干好,绝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在一旁哥哥听了弟弟叙述后,心情格外激动。尽管弟弟提了很多的思想、观念都与任何传统的观念不一致,甚至有些冲突,但这些年,耳濡目染,多多少少接触了许多西学的东西,弟弟提的很多东西,他并不陌生,十分赞同弟弟的看法。好久不见,他心情显得十分愉悦。他高兴地问道:“宗堂,你此次回来,有何紧要事情?”
郭宗堂回应道:“日前,在我的倡议下,在上海创立了机器厂。”
听到机器厂,哥哥一阵惊喜。对于来自于西洋的机器,他并不陌生。自从中英之战后,在家乡南奥、在省城广州等地,外国人先后投资设厂,而且还招到南奥招工。同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他们就去进工厂做工了。这些同伴回来后,谈到了机器,谈到了厂房。郭宗堂的哥哥很好奇,一度,他也受到影响,也想去那些工厂里做工。但是,由于家人的反对,他才打下了这个念头。哥哥问道:“南奥这里的洋人机器大多都是纺纱缫丝的,你那里机器是干什么的?”
郭宗堂告诉哥哥,这机器厂主要为了生产枪炮,装备官军。机器厂事办了起来,可是,缺少机械师、工程师,机器总是发生故障。每当遇到故障,就要聘请洋人工程师。这些洋人趁机敲诈勒索,令我们吃尽了苦头。所以,我打算创办自己的机械学校,培养自己的机械师、工程师,彻底摆脱洋人的束缚。
“这是好事啊!”
“可是……”
“可是什么?”
郭宗堂眉头紧皱,他讲出了自己遇到的困境。他说,招生困难,目前成为了创办机械学校的最大瓶颈。针对这件事情,哥哥立刻作出反应,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对于一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这样不但让孩子们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还可以掌握一门技术,一旦走了这一条路,成了有名的工程师或机械师,那以后高枕无忧了。
“宗堂,你看你的侄子行吗?我先报一个名。”哥哥很开明,准备给自己的儿子报名。这一点,令郭宗堂十分佩服。
第二天,哥哥便带着弟弟,走街串巷,散发招生简章。消息不胫而走,立刻家乡许多家长的注意。只要兄弟俩走到哪里,就有许多老乡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咨询招生情况。
“郭先生,这所机械学校在哪呢?将来孩子可以出国留洋吗?”哥哥的一位朋友挤开人群问道。
“学校在上海。那里创办了大清第一个机器厂,学校就设在厂里。凡是在这里就学的孩子,将来都可能有机会出阳留学深造,”郭宗堂笑着解释道。
“这位是?”
“我是郭先生的弟弟郭宗堂。”
提及“郭宗堂”三个字,那个朋友显得特别激动,他兴奋地说:“您就是留学西洋的郭宗堂吗?”
“对呀,我就是!”
“真是了起,难怪看你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看来,喝过洋墨水就是不一样!”
“仁兄过讲了。”
听说郭宗堂回家乡招生,乡亲们瞬间被吸引住了。他们觉得郭宗堂太神奇了。要知道,郭宗堂可是家乡南澳第一个留学西洋的人!真不简单。
“郭先生,您为何要创办机械学校?我们大家把孩子交给您,应该不会有问题吧?”老乡们顾虑重重。他们对郭宗堂半信半疑。
郭宗堂站在一高处,拍着胸脯对大家说:“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乡亲,你们相信我郭宗堂,我就出生在南奥,长得这里,很多年前,父亲把我送到美国,让我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大学毕业,我回到了国内,我现在要创办一所学校,培养我们自己的工程师、机械师。你们把孩子送到这所学学校,孩子将来前途无量,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请相信我,你恩德选择是正确的!谢谢各位的大力支持,我不会让乡亲们失望的!”郭宗堂的一番肺腑之言,令许多家长为之感动。他们纷纷报名,积极响应郭宗堂弟兄俩的倡议。就这样,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郭宗堂就招收到了数十名孩子。这批孩子将成为机械学校首批学员。第一批学生,很遗憾,基本上来自广东,而其他省份,尤其是山东、直隶、陕西等北方省份,竟然没有一个也没有。
郭宗堂对创办机械学校非常重视,他觉得。如果这所学校举办的很成功,能够得到曾大帅、或者江苏巡抚大人的认可。他通过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留学计划上奏朝廷,到那时,局实现自己的愿望的那一天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