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378章 出兵汉中

第378章 出兵汉中

南明这片土地上,朱由崧主导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政变革浪潮。

而与此同时,北方的清廷也并未停歇脚步,他们正全力以赴地清除着自身控制区域内所有潜在的反清武装力量,以稳固已经占据的领土。

当下,大明暂时不具备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实力,但另一边的清廷亦无力南征,双方暂且保持着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和平态势。

朱由崧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深知,若要实现北伐大业,必须首先铲除大明朝政事中的种种弊病与顽疾。

唯有如此,方能为前线将士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充足的物资补给和后方保障,从而奠定坚实的战略基础。

从更为深远的角度审视,这样的决策无疑是明智的。

毕竟,没有坚实的国力基础,那怕取得短暂的军事胜利,并不能确保最终的成功。

万一北伐失利受挫,或者是打成持久战,那南明政权是极有可能被拖垮的。

遥想当年崇祯年间,朝廷官军曾屡次击败气焰汹汹的农民起义军,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崇祯皇帝最终仍落得个自缢身亡的悲惨结局,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于建州女真那帮蛮夷之人。

究其根本缘由,实则在于大明国家内部治理出现了严重纰漏,积重难返。

如今,南明与清廷表面上虽已达成停战协议,并签署了相关的契约文书。

然而,这份所谓的议和契约文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它其实就如同女子所用的骑马布一般,遇到生理期时,将其取出挡一下,而一旦过了那个时期,便会毫不犹豫地弃之如敝履,从内心深处根本无人对其重视半分。

实际上那份议和契约文书,仅仅是南明和清廷双方心有灵犀、不言而喻的一种暂时休战默契罢了。

当任何一方察觉到有利可图的时机已然来临,那份议和契约文书恐怕连用来擦拭臀部都会显得过于坚硬。

假如任由满清把北方所有抵抗势力统统消灭干净,并牢牢巩固住其所占领的地盘,那么有谁能够确切地知道它最后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此外,清朝廷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新政权,虽然野蛮残暴,但其政权运行的成本以及效率都是原来大明朝无法与之相比的。

更何况如今满清在外部有南明这个强大的对手存在,这意味着历史的车轮已经发生了转向。

朱由崧也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未来的形势很可能比他自己所能想象到的还要困难重重、充满艰险。

毕竟,北伐可不像之前那两次击败清军那般容易,北伐战争是攻守态势发生了变化,明军需要长途跋涉去进攻,而清廷必然在各个重要的城镇部署大量兵力来严密防守。

如此一来,将来北伐之战相较于前两次击溃清军而言,难度无疑会大幅增加。

这种难以预测的局面实在让人感到焦虑不安,就好像一团沉甸甸的乌云始终压在人们的心头上,怎么也驱散不开。

朱由崧不自觉的又看向墙上的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久久不语。

良久,他轻轻吸了一口气,看来汉中平原必须掌握在手里才行。

他心里清楚明白,如果无法展开大规模的战斗行动,那么就必须精心挑选出一小部分精锐强悍的军队,分别从四川以及河南这两个方向对汉中发起攻击。

一旦成功夺取并掌控住汉中平原这块宝地,便能够以此作为坚固无比的桥头堡,持续不断地向清朝廷发动一系列具有干扰性和破坏性的攻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汉中平原之外,关中平原同样也是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

try{ggauto();} catch(ex){}

绝对不能任由清廷巩固西北,肆意发育壮大下去。

虽然自唐宋以来,由于气候逐渐变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关中平原日益走向衰败没落,其土壤肥力亦呈现明显下降之势。

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各路兵家必争之地,决不能就这样轻易地拱手相让给满清政权。

假如任凭满清长期霸占着关中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地,那也就意味着大明朝的军事防线会被紧紧压制在川陕一线区域内。

而满清则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更为丰富多样的资源。

如此一来,满清便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向东俯瞰辽阔无垠的中原大地,向南直逼地势险要的西川地区,进而展现出一种足以称霸天下的豪迈气势。

尽管南明尚不具备向北征伐的实力,但倘若坐视不管,任由满清霸占着北方广袤的土地,肆意残害那些心怀汉室、忠于大明的义军们,采取冷淡漠视的态度显然绝非良策

朱由崧相信,经过自己的整合,将来大明是不会缺各种战备资源的,但缺的是运输能力。

因为北方不像南方漕运发达,战备资源运输成本剧增。

北伐战争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运输队支撑,才能保障后勤物资。

而南方却又缺马,无论是战马和驮马都缺。

倘若能够成功开辟出一条连接甘肃与陕西,并通向北方广袤草原的通路,那么把南方充裕丰饶的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北方草原去,用以交换那些矫健雄壮的马匹,毫无疑问将会是一项极具价值且意义非凡的举措。

朱由崧想到这里,立刻召见军政院副使张国维进宫。

待张国维到了后,朱由崧直接问道,

“张卿,朕若现在想先取汉中,你以为可行?”

“陛下,若取汉中打算出兵多少?以谁为将?”

对于朱由崧突然打算出兵汉中的想法,张国维一点儿也不意外,毕竟按原先的北伐策略,本就是先取西北,而汉中是进入西北关键之地,

“朕决意让李定国从保宁府筛选一部精锐去试探虚实。”

张国维一愣,“李定国?”

朱由崧点点头,“相较于别人,李定国无论是对汉中的地形和军事行动,都是有过经验的。”

张国维脸颊抽了抽,皇帝口中说李定国对汉中有军事行动经验,该不会是当年被贺珍击败逃回保宁府一事吧。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任李定国为大西朝廷前锋都督向北袭击汉中,结果碰上贺珍被暴打了一顿。

不久李定国又攻打圆山砦,这个圆山砦连城池都不算,李定国却是打了一个月都打不下来,后来贺珍领兵来救,再次把李定国暴揍了一顿。

朱由崧笑道,“从李定国在阆中半渡而击,阵斩尼堪的战绩来看,他是一个可造之材。”

李定国是一个成长型的将才,现在对汉中中小规模用兵,不把他调出去刷经验更待何时。

“朕现在担心的是,若是汉中开战,会不会激得清廷发重兵再次南下,河南诸军有没有能力守得住。”

张国维肯定的点头,“这点陛下放心,如今前线城池都用砖石加固过,并且每一个城池都备了火枪火炮,清军若是敢南下,城池之间还可随时相互增援,若是来犯,必让他们大败而归。”

“那就让李定国去打。”朱由崧手指点了点地图,“若是能取得汉中,后勤和大军增援务必保证及时跟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