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夜奔
于承艺睁开眼,耳边却回荡着曹眉仙的戏词。
可院外突兀的敲门声,破坏了他的回味享受。
“于先生,看得怎么样了,都十分钟了,您没事吧?”
于承艺看看手机,果真过了十分钟。
他很疑惑,明明进入徐宝成记忆中那一次,现实中只过了一分钟。
难道,是随机的?
不过,眼下还是先应付那个中介吧。
打开门,那张笑脸就提问:“于先生,这次看到这么久,觉得怎么样?”
“还是有些不合我意。”
“没事,还有两套,咱们……”
“哈啊……”于承艺假装打个哈欠,“我今天累了,下次吧。”
那中介面露不舍,却不敢忤逆客户的意思。
而于承艺呢,他的目的已经完成,今天晚上,可以睡个安稳觉。
第二天一早,于承艺再次来到伶乐戏园。
前厅虽然还是狼藉,但演奏厅却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
李金元和孙大祥靠着墙角有说有笑,一见到于承艺,不约而同地送了一个白眼。
在他们看来,他们之所以要辛苦准备演出,并今天在舞台上接受老板检验,全是于承艺的责任。
他们本来就知自己没有当角儿的命,只想找个小园子躺平混日子,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承艺照样不理他们,直接走向舞台下方的曲恬。
曲恬也正和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交谈,两人都抽着烟,表情严肃,不像是在说笑。
那男人带着黑框眼镜,穿着颇显老气,显得可靠稳重。
想起曲恬昨天的话,于承艺猜到这位就是周教习。
“恬姐,周教习。”
曲恬点点头,瞥了一眼周蒙山,问:“你们之前认识?”
于承艺笑着解释:“第一次见,不过你昨天提到周教习功高才具,我今日一见周教习,便觉有大师之风,这便猜到了。”
周蒙山大笑:“小曲,你新招的?挺会说话啊,又实在,比那几个老油条不知强多少倍。”
“还没正式聘请呢,”曲恬摇头道,“他叫于承艺,小嘴是甜,却不知本事有没有,正好请周叔你看看。”
周蒙山闻言,在于承艺手臂上掐掐,腰背摸摸,皱眉道:“小于啊,中间是不是断过戏?”
于承艺点头:“嗯,中间七年读书,又在剧组里待了一年。”
“难怪,”周蒙山道,“你骨头架子虽长得好,身体板子却不行,八年……一般来说,断戏这么长时间,很难再有什么成就,不过也不好说。”
于承艺听出周蒙山说话很客气,但背后的意思无非是对于承艺实力的质疑。
这不奇怪,要是没有金手指,于承艺的确算得上一个棒槌。
“嗯,”周蒙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哎,小曲,今天考他们的,是什么题目?”
“夜奔。”
“夜奔?呦,这可不容易,小于,你完得成吗?”
“勉强吧,”于承艺挠挠头说。
“嗯,年轻人自信点好,”周蒙山嘴上这么说,心理却不以为然。
“好了,别闲聊了,承艺,你去化个妆,等乐手到齐咱们就早点开始,之后还要布置园子呢。”
于承艺点点头,往后台走去。
带他离开,曲恬愁上眉梢:“周叔,你看咱们这园子,前景如何。”
周蒙山深深抽一口,双眼聚焦不知何处:“难!”
周蒙山原本也算是小名气,在四大戏班中的冯家班当任副净。
以他这身价,一般来说,也不会到园子来。
只怪他当时太年轻,起了僭越之心,动了戏班的资金,这才被开除。
虽然看在旧日情分,人家没有报警,但周蒙山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如今,曲恬这娃娃竟然不介意他的过去,反倒给了教习这么个重要职务,他能不感动吗,打心底是想帮曲恬管好班子。
周蒙山说:“小曲,园子不在大,却要有特色,特色从何而来?一看戏本,若有好戏新戏,观众自然慕名而来。可写一出好戏谈何容易,既要有浑厚的历史底蕴,还要出色的文学素养,更重要,还得是个戏子,通曲调,这种人才,自古稀之。
“另一看,则是戏子,但凡有个角儿,票友们愿意唤一声老板,纵使其配戏的人再差,他们也愿意呼朋唤友来捧场。归根到底,要的是人才。”
周蒙山虽未言明,曲恬也知,他是在说她手底下没有人才。
可还是不甘心,问:“就现在手底下的戏子,有哪个是能堪大用的?”
周蒙山摇摇头:“来的不是三脚猫,就是老油条,就方才那个小于,我不晓得他的道行,但他断戏八年,纵是以前是个天才,现在怕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曲恬藏住忧伤,请求道:“周叔,那你能不能……”
还未说完,周蒙山就摆手道:“我这名声早臭了,就算你不介意,但观众也介意,我不能登台,再把你的园子也搞臭。”
这时,乐手已经到齐,向曲恬请示。
点点头,示意可以准备开始了。
周蒙山问:“今天要检验哪些人?”
“李金元,孙大祥,还有刚才那个于承艺。”
“哦?你选这些人,是出何考虑?”
“本来只是考于承艺的,但那两傻缺没事找事,就一并考了。就如你刚才所说,园子里的戏子,技艺并不成熟,童子功没几个,一考验反倒打击了自信。李金元、孙大祥的水平虽然过得去,但太过散漫懈怠,我想着敲打敲打,所以周叔,待会儿不要留情。”
“嗯……”
此时锣鼓起,第一场开始了。
就如昨天所定,今天的题目的是《林冲夜奔》,三人依次表演。
《夜奔》本是昆曲中的一出传统武生戏,但京剧的诞生与发展与昆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出《夜奔》,也成了京剧男子入行,必习的剧目。
如题名,主角林冲为生行中的武生,讲述了林冲火烧草料场后,经小旋风柴进的推荐,连夜投奔梁山途中的故事。
此戏的看点便是,整出戏虽只有一个人,但其武戏把式却连绵不断,而文戏唱词却又饱含真情,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故而,若非文武兼修,便演不好这出戏。
第一个出场的是李金元,伴随节奏,登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