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练气脉络 溯衍太初
湖畔寒气愈重。
思忖了良久的阴无脩拿出一张白纸,却不是为了解悟蚀文。而是寥寥几笔,描绘出了一个人形轮廓。
他从人形轮廓的小腹下开始,分别画出了前世被称为总一身之阴经的任脉,以及总一身之阳脉的督脉。
然后又画出了其他奇经八脉、十二正经。
而做完这些之后,他却未曾顿笔,而是重起一张白纸,并在其上继续画出了一个玄妙、繁复异常的......练气脉络图。
此图正是北冥归藏经的行功之详解。
且说,阴氏一族,三真四辅七部镇族真传中,大多都是不拘属性的上乘道功,也即是说,只要族中弟子有意,便皆可倚之成道。
可唯独这北冥归藏一部,却是正儿八经的水属道功。
而内中缘由,自然便是那个灵力深不可测......可逾寻常三倍。
而这三倍灵力,却也不是毫无由来的。
北冥归藏临摹的是百川争相入北冥,最终引申出那深若无底,纳八紘九野之水的,北冥归墟的无上道韵。
北冥归墟者,北地海眼,无底之洞也。是以,自然灵力深不可测。
但此经在初期,之所以亦能以灵力深厚为人称道,却是因为其可以将一身所有行气经络,都囊括其间。
支脉为支流,汇入正经,便如那江川大河。而诸多大河汇入气海,便是百川归海。
自然,诸多大河也就意味着十数倍于大河的复杂练气支脉......
理论上来说,只要其人足够用功,且天资优异,便能够在练气阶将全身脉络全部融汇一体。
届时莫说一身灵力深不可测,更是因其归入气海丹田的江川甚众,将那归墟道韵演绎的淋漓尽致,是以便连结成金丹时,亦有望成就一品之资。
只可惜,至今为止,也无人能够演绎此等盛事。
不因其他,只因时间不够,寿元不足。
此界为修行大世,数十万载以来,此界生灵繁衍、修行,慢慢的也便成就了与前世全然不同,且复杂十数倍于前世的练气经络。
也就是让此方寰宇,得以成就大界气象,修行盛世的,百道正经、支脉千条。
而阴无脩最看重的,则正是此经那副,堪称此界最全的练气经络图。
至于其无上归墟道韵,却是并不为他看重。
毕竟无论是先天阴阳道韵,还是那枚黄芽道种所仿照的太初混一道韵,都更适合他如今的道途。
而他脑海中的道功思路,也正是欲向这两种承前启后的路数上靠拢。
太初分阴阳,阴阳化四象,四象衍八卦,此为推演天地之道。
但若要开辟一方世界,还须有那先天五行方可成行......
而那部太上玄都上品道功既是溯一界归太初,那么欲要使其圆满,自然便要在阴阳之后,再全五行之道。
事实上,这也正是他认为这部天书在入道篇之后,应当是续修自身五脏的原因。
五脏五行,正是人体内天地之五行所在。
而他如今的大体思路,则正是依照那北冥归藏经中,堪称此界最全的练气经络图。
推演出一篇,能够演绎五行归阴阳,阴阳返太初之道的,契合此界道途的练气道功。
唯有成就此等道功,那所谓的兼两界之长,方能不复虚言。
try{ggauto();} catch(ex){}
而与此同时,此功也必将会是一部,不亚于那三真四辅七部真传,且无比契合自身道途的......上乘道功。
唯一的碍难,便是此经之道是否能与此界......相合。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但他却没有答案。
所以,唯有以身试之。
虽然这样做很冒险,但论求道之决心、勇毅,他自问也不输此界任何人。
哪怕是元神真君。
将心中一切杂思抛却后,阴无脩目中逐渐聚起神光,他缓缓将两张白纸相叠的同时,亦将两幅经脉图相合。
随后便提笔从图中气海处,挑出一条此界正经,并循着这条经络由气海开始,行气入脾。
体内五脏中,脾属土,所以他的本命灵力当会在此转变为土属灵力。
而后,他的笔尖又由脾脏之中,该正经与另两道正经的交汇处,由脾行气入肝。
五脏中肝属木,而五行相生中土又生木,是以他的灵力也将会在此变为木属灵力。
而木又生火,是以接下来自当行气入火属之心。
而后火生金,由是入肺,最后金生水,入肾。
而生成水后,他又陡然笔锋一转,化入前世号称总一身阳经的督脉。
当然,此脉在这方寰宇名为玉枕经,只是正经之一。
好在道理是想通的,在此界亦是修行正阳类道功之主脉。
而在他推演的行气路线中,自身的本命灵力亦将由此汇入气海。
同时,这道行气脉络,也象征着此部道功中,五行归阴阳里的阳。
而有阳自然有阴......
于是他便又另挑一道经脉,一如方才一般,历经脾、肝、心、肺、肾五次轮转后,又由总一身阴经的任脉,也就是此界的十二重楼脉入气海。
成就此道功之阴。
而画出这两道行气路线后,此部兼两界之长的,契合他自身道途的道功,便算是草创初成。
自然是草创......且不说此道功之行气路线,完全无法与那位列四辅的北冥归藏经比肩。
单单是内天地之阴阳,又岂是区区两道经络便能诠释的。
须知道,前世五行之中,亦有阴阳之分......土之戌己,木之甲乙,金之庚辛,水之壬癸,火之丙丁。
唯有以那两道行气之脉络,全此五行之阴阳后,方能成就那五行归阴阳,阴阳返太初之无上道韵。
也唯有如此,方能勉强比肩那真正的上乘镇族道功。
而若要成就此道......阴无脩缓缓将目光落在那部北冥归藏经上。
此界经脉虽无五行阴阳之属,但却有正阳、阴寒之分。
而此道功既然要纳八紘九野之水,自然便要不拘温泉、寒潭全部囊括,自然也就有了阴水、阳水,乃至是全身的阴脉、阳脉。
而他所求者,正是五脏中的阴阳支脉。
甚至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想以那北冥归藏经的思路,以五脏五行之阴阳,分别化做十道行气之河,汇入任督二脉,使之更加彻底的演绎那五行归阴阳之道。
同时也让此部道功,真正比肩镇族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