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红楼晓梦 > 贾雨村其人

贾雨村其人

贾雨村这人在书中看似奸滑、趋炎附势,通行本里先依附贾家,其后又抄了贾家,好像是个不仁不义的奸诈之徒。实际仔细分析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太一样的结果。

看第一回,贾雨村秋天住在葫芦庙,看似穷困潦倒,要去京师赶考。甄士隐呢,是苏州的乡绅,一见此人觉得非凡,立马资助了五十两银子。

看着是不是甄士隐对贾雨村有恩?

咱们看范进中举,范进中了举后,立马有乡绅送上五十两银子。

咱们现在可能不太理解,这个举人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尤其贾雨村的年纪,生得相貌伟岸,这是一定能做官的。

曹公成书年代,举人连续三次会试不第,就可以去京师选官。这个选官,就是面试。在甄士隐看来,贾雨村此人相貌堂堂,来日最起码是个知县老爷,他这五十两就是投资,而且是上赶着投资。

所以文中贾雨村并不在意,转天也没告辞,直接走人了。

第二回,贾雨村做官了。第一回文末有争议,有的版本说‘本县老爷’,有的说‘本府老爷’,我个人倾向是后者,起码贾雨村是知府。

这意味着什么?中了进士,只有点了翰林进了馆阁,外放出来才能为知府。这说明贾雨村是翰林出身。

贾雨村找到封家,怎么报答的呢?

两封银子,四匹锦缎。锦缎这个价值不太好判断,感兴趣的查一查云锦。这锦缎里面有金丝,又有鸟类羽毛,制作起来非常耗人工,是寻常绸子的二十倍价钱以上。

再说这两封银子,现在看可能不好理解,但在明清之际,一封银子是五百两。

有个词儿叫二百五,怎么来的?就是从一封银子五百两这儿来的。

二百五,谐音半封。

之后贾雨村要纳娇杏,又给了封肃一百金。红楼一文里,提金,说的就是一两金子。

这一百金,折合也快一千两银子了。

四匹锦缎价值不好说,一二百也行,要是御赐的,上千两也可能。

单只算银钱,贾雨村里外里给了一千两银子,一百两金子。

且大家不要以为贾雨村是见色起意,他这会儿是知府大老爷,随便一句话有的是人给他送妾室,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偏偏他对娇杏念念不忘。

后来原配一死,娇杏扶正了。

前头我介绍过,平常的侍妾,不大可能扶正。

所以当时应该是封肃先收养了娇杏,放其良籍,这才给贾雨村做了妾,也就是说娇杏只有是良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扶正。

看到这儿再想想,贾雨村为了五十两银子,给甄家的回报够不够多?

咱们再往下看。

贾雨村当了一年知府,被人弹劾了,罪名是‘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try{ggauto();} catch(ex){}

生性狡猾这不叫罪名,‘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也有点扯淡,律例里哪一条有这说法了?

前头有一句,叫‘贪酷之弊’,后面跟了一句‘恃才侮上’。

若贾雨村真是贪酷,那罪过就大了。真论罪,就不止是罢官那么简单,很可能严重点就要抄家,寻常都是追夺出身以来文字。真要是这个罪名,贾雨村日后不可能起复。

咱们看,贾雨村此人一开始是汝州知府,起复后成了金陵知府。金陵在明代是陪读,就算到了清代那也极重要。举个不恰当例子,相当于贾雨村从肇庆丢了官,转头成了深圳第一人。

这说明什么?他肯定被平反了,那罪名一定掀过去了。

以张捷先生的说法,贾雨村恃才傲物,大抵是得罪了人了。清代有养廉银,知府一级大概2500到3700两,这银子可不是单纯给你花的,你得用来走动关系。

回过头来看贾雨村给甄家的,一千两白银,一百两金子,四匹锦缎,是不是就跟养廉银对上了?

贾雨村没钱走动关系,上级不满意,直接找了个罪名给他罢官了。

这个罪名应该是‘擅纂礼仪’。

问题出在娇杏身上。此时以妾为妻可是罪过,又有官员不可在履任地方娶妻。

这话看怎么说,说贾雨村贪恋女色,他就罢了官。回头又是怎么起复的呢?往好了说,说贾雨村与娇杏相识于微末,贾雨村发迹后不往旧人。

官字两张口,这么一说,皇帝一琢磨也对,贾雨村还是翰林出身,相貌堂堂,皇帝也就放了其一码。

至于贾雨村起复,既然此人是翰林出身,那理应与林如海认识。一个翰林老爷去给黛玉这个小女孩当老师,实在大材小用,这里就有贾雨村通过林如海起复的意思。

林如海探花翰林,外放扬州,肯定不止是七品巡盐御史。寻常翰林外放都是知府,林如海可能只是七品巡盐御史?我个人更倾向于,林如海是盐运使,这可是三品的官职,有兵权的,寻常布政使都比不上。

这往后就有了贾雨村送黛玉一次入京。等林如海死后,贾雨村又第二次送黛玉入京。其后贾雨村平步青云,原文中再出现,已经是兵部大司马,这是兵部尚书,而且还能参赞军机。

说白了,这人眼看就入阁拜相了。

他能快速升迁,拿的就是林如海的政治遗产。

有人肯定要提香菱。香菱一案,我会在文中表述,这里就不多提了。

看到此节,是不是对贾雨村印象有了改观?按通行本来看,其后贾雨村抄贾家,其政治逻辑就是替黛玉报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