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章 长大了要开府
从汉朝独尊儒术开始,皇子七岁之后都要别府另居,虽然各朝各代居住的地方不同,但都是跟内宫隔开的。
即便还是在皇宫中,也是单独开门,门禁森严,皇子要想去看望母亲,是要申请,由内监宫女引路带进去的。
男女七岁不同席,儿大避母、女大避父,这是儒家认为的人有别于畜生的礼仪。
就算唐宋女子风气开放,没有被禁锢自由,也可以跟男人一样去郊游、赴会,但男女不同席还是遵守的。
为的是防止男女肢体接触,避免一些尴尬的状况发生。
可以一起高谈阔论,一起谈诗论画,一起观赏歌舞,一起纵马狂奔,但坐席必须隔开。
“那大哥搬到造射堂去?”
曹皇后回过神来,试探的问一句道。
马上赵昉就反对道:“娘亲别呀!爹爹春秋鼎盛,没有这么早立太子的必要。”
“可你爹和群臣的意思,你已经是太子了呀。”
“不是不是,儿子还想多玩几年呢,当什么太子,真是的。”
赵昉忙不迭的反驳,小心机暴露无遗,他才不想跟包黑子邻居呢,不然指定被看的死死的。
北宋没有太子东宫,一般是哪位亲王被册封为太子时,他的王府就成了东宫。
这是北宋有别于任何的朝代的特色,唯独一座能被称之为东宫的,是位于开封府后衙的造射堂。
为何会在这里有个典故,宋真宗当皇子时,被封为亲王兼开封府尹,那时候他年纪已经大了,自然真正管理开封府。
可开封府的后衙建筑他觉得太寒酸,因此花钱建造了一座造射堂,作为自己起居的住宿地。
等他当了皇帝后,开封府交给别人,可谁敢住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呀,因此这里就空下来了,也被人们认为是东宫。
现在的权知开封府是包拯,就住在开封府后衙,造射堂就在他住的隔壁,赵昉哪里愿意去那呀。
搬出自己还不是太子,不敢名正言顺的住哪里为理由也说得过去。
曹皇后一听,明白他的小心机,娇嗔的戳一下他的额头,暗自却沉思起来。
“也是,官家现在身体健康,不敢说高寿,但一二十年应该还是有的,现在立太子,父子很可能会有不必要的龃龉,毕竟皇子跟太子截然不同……”
她这想法是很清醒的,皇帝最怕的是什么,还不是权利被人分走,即便是亲如父子一样如是。
汉武帝难道不疼爱太子刘据吗,可为何会发生那不忍言之事,还不是太子的权利,让皇帝有大权旁落的感觉。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一个人当太子久了,同样也会生出不该有的心,眼看着皇帝还不退位,一直当老二的心情,绝大部分人是坚持不住的。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那么多,很早被立为太子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终的重要原因。
小孩子无所谓,可随着年龄增长,从小又是被当做继承人培养,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坐不住。
特别是长大后的太子,皇帝往往年纪大了,没了盛年时的英明,父子观点常常会造成冲突。
一边是老迈不愿交权的皇帝,一边是锐气正盛,想要有所作为的太子,矛盾自然难以避免的产生了。
因此宋朝的晚立太子是很明智的选择,给你一个有太子之实,而无太子之名的位置,如果发生意外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震荡。
毕竟太子是储君,更换太子风险极大,而且名声也极不好,亲王就无所谓了这一点大宋其实比后来的王朝做得更好。
“那娘跟你爹爹商量一下吧。”
曹皇后自然不可能现在答应他,但这已经是松了口了,赵昉顿时大喜,小嘴甜的不要钱似的赞美母后。
两天后赵祯知道了这事,找来大臣们商议。
可原本的反对派,现在叛变了的王拱辰支持赵昉,而原本的支持者欧阳修却反对了。
“魏王过了年才十岁,开府建衙太早了吧。”
“封王三年了,按制可以开府。”
两人又杠上了,赵祯觉的奇怪,范仲淹却一点不奇怪,欧阳修这是还没转过弯来,还是对赵昉文武并重担忧。
这住在皇宫大内,他无法蹦跶,可要是出去有自己的府邸地盘,谁知道赵昉会结交多少武人呀。
但这事范仲淹不准备在此揭开,想了想开口说道:“魏王想要出宫是在情理之中,只是建造王府要花费不少,眼下正是新政推行关键之时,不宜增加开销,不如在现有的官邸中找一处,离皇城近的给魏王。”
他这话是支持赵昉开府了,但又刷了个心机,别离太远便于皇帝随时照看,同样也是堵住反对者的口。
宋代皇帝是可以出宫的,不像明清那么森严,当然不是随时随地的乱跑,而是有一定的路线的。
原因是北宋的皇宫规模小,又学唐朝把前朝衙门放在皇宫,大庆殿以南是各部衙门,大庆殿以北才是内宫。
这让原本就小的大内禁苑,除了起居宫殿外,几乎没有让皇帝后妃娱乐的地方。
因此特意在皇宫外建造了几个休闲宫苑,外城的金明池是皇帝和后妃们常去的地方。
还有内城南部的延宁宫,同样也都不在皇宫之内。
“臣反对!臣建议魏王搬迁到旧资善堂,这样既节省花费,又不离宫中,更有另外门禁通往东华门外街市。”
欧阳修战斗力全开,这建议让赵祯眼前一亮,他是真心不愿意儿子搬出宫外,范仲淹的建议虽好,可却是要离开皇宫。
资善堂是真宗时代建造的,用来给仁宗当皇子时读书用的,天禧四年搬迁往新建的地方,名称不变。
旧的资善堂空余出来,一直没派上用途,位置在皇宫东北部,元符观南面。
这下范仲淹不干了,嗔怒说道:“永叔何其糊涂也!魏王乃众望所归之皇子,岂能与道士相邻?”
欧阳修这才惊觉自己办了件蠢事,自己是最反对皇帝崇道的,让赵昉住到元符观附近,要是喜欢上道教那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