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殊死一搏
互为犄角之势的三地中,德州城池坚固,定州刚修筑完毕,防御工事还算齐备,唯有沧州是土城墙,早已破败不堪,断壁颓垣,守将徐凯虽然在日夜不停地赶工修建,但是现在天寒地冻,雨雪泥泞,筑建不易。
若是等到城池筑造得坚不可摧,再发兵攻打,难度系数必定陡然上升。
战机稍纵即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朱棣宣称出兵辽东,是为了使徐凯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而后带兵走偏僻的小路,倍道兼行,昼夜不停,趁其懈怠之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朱棣的作战方案相当完美,执行力更为出色。
一天一夜,疾行三百里。
徐凯一直被蒙在鼓励,以为燕兵真地去打辽东了,急忙督促将士四出伐木,抓紧时间筑城。
正当热火朝天干得正起劲时,如狼似虎的燕兵忽地从天而降,出现在沧州城下。
此时,守军将士正忙着运送土木等建筑材料,仓促应战,被一举击溃。
燕兵大获全胜,备受鼓舞。
朱棣趁势带军南下,准备与盛庸再度开战。
话说济南之战后,建文帝高兴地为铁铉、盛庸加官进爵,铁铉成为兵部尚书,盛庸被册封为历城侯,替代李景隆统领北征兵马。
燕兵来到东昌城下,大战一触即发。
盛庸所部士气正盛,兵锋锐利,他下令背城列阵。
为了对付燕军骑兵精锐,阵前放置了大量火器、毒驽。
朱棣的比较优势在于骑兵,大明战斗力最强的骑兵掌握在他手里,他当然要充分发挥自身所长。
他向往常那样带领骑兵精锐,试探性猛攻敌阵左翼,孰料对方早有防备,根本冲击不动;只得绕到阵前,猛冲猛打。
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敌阵忽地向两侧有序散开,让出中间通道,待朱棣闯进后,列阵迅速合围。
朱棣及其精骑,瞬间被吞没于敌阵中。
像是一个吃人的怪物,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将猎物一口吞入腹中,然后慢慢咀嚼、消化、吸收。
这是个陷阱!
专门为朱棣而设的陷阱!
盛庸要让朱棣有来无回,彻底困死在里面。
就像当年项羽困于垓下,被刘邦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
朱棣还能逃出生天吗?
第一个发现燕王陷入敌阵的是朱能。
他见势不妙,急忙带蒙古骑兵前来救援。
盛庸阵前火器齐发,将朱能阻挡在阵外。
朱能如猛虎恶狼般凶猛闯阵,鏖战不休,牵制盛庸主力,使得阵形的西南角出现防守薄弱环节。
朱棣趁机猛烈冲击,终于破阵而出,脱离险境。
张玉发现朱棣被围,也奋不顾身前来相救,只不过他没看到朱棣脱险,以为朱棣尚困于阵中,陷入阵中后,又找不到朱棣的踪影,只得四处跳荡,拼死厮杀,不停寻找。
张玉被团团围住,但是找不到朱棣,他不肯突围,在敌阵冲荡不休,直到遭受重创,力竭而亡。
朱棣的心腹爱将张玉死于战阵之中。
这是起兵靖难以来,朱棣损失的最高级别将领。
燕军士气难免受损,抵挡不住盛庸精锐的凌厉反击,导致溃败。
朱棣的骑兵,或被火器所伤,或陷阵战死,损失惨重。
try{ggauto();} catch(ex){}
遭遇重大失利,只得撤退。
为掩护主力,朱棣亲率百余精锐殿后,途中不断遭到盛庸所部的围追堵截。
退到馆陶后,朱棣发现真定已被吴杰、平安占据,归路被切断,只得改走深州。
建文三年大年初一这天,朱棣带兵退至威县,再次发现前路被截,严阵以待的披坚执锐甲士挡住了归途
朱棣狼狈不堪地请求对方放行,遭到严词拒绝。
那就只能打了,用命闯出一条生路。
困兽犹斗,厮杀再起,朱棣终于打开一条血路。
退到深州后,再次遭到截杀,吴杰、平安早就列阵以待。
没有别的出路了,除了拼死一战,竭尽全力。
胜者生,败者死!
无路可退,唯有殊死一搏。
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向死而生,死战到底。
没想到绝处逢生,竟然获胜,
此战过后,盛庸再也无力追击,历经重重生死险境,朱棣终于率军返回北平,此时已是正月十六。
盛庸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声称,“燕师精锐丧失几尽”。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此次大败,令朱棣损兵折将,尤其是痛失张玉。
折损主将,燕兵士气低落,朱棣深感疲乏不堪,信心耗损,每次提起张玉,便泪流不止,泣不成声。
虽然士气低落到极点,但是困守孤城,无异于坐以待毙。
为今之计,还得出去打。
道衍力劝朱棣尽快出兵再战。
论功封赏、升职,祭奠阵亡将士并誓师,哀兵必胜,燕军上下纷纷请求出征,朱棣再次带兵南下。
燕兵擅长野战,而不善于攻打坚城。
盛庸在德州,吴杰、平安在真定,朱棣行军至保定后,并未集中兵力攻打某座城池,而是在两城之间行动,诱敌出击,逐个击破。
三月初一,朱棣沿着滹沱河扎营,同时派游骑往真定、定州一带出没,故布疑阵,使吴杰、平安心生疑虑,延缓其出兵时间。
盛庸此次出兵相当迟缓,十二天后,才抵达单家桥。
在这十余内,朱棣等得格外心焦,真定、定州附近的疑兵拖延吴杰、平安发兵,万一他们和盛庸合兵一处,燕兵岂不是腹背受敌?
幸亏只是虚惊一场。
将士往返渡河搜寻盛庸所部的行踪,意外发现一只斑斓猛虎。
显然,盛庸尚未到达,朱棣不由得松了口气。
三月二十,姗姗来迟的盛庸在夹河安营扎寨。
朱棣寻觅到其踪迹,于次日也移师至这里,距离四十里处扎营。
先后两次败于盛庸,朱棣这次格外谨慎,他召集诸将,拿着一支箭,在地上边画边讲解作战部署,并让随行内侍演练示范,力图使每个人都领会无误,明确自身的作战任务。
强弩、火器、战盾,照例列于阵前,盛庸大致采用了上次的战术。
朱棣的应对策略如下:
其一,派三名骑兵于敌阵前飞掠而过,诱惑敌人追击,同时用强弓压住阵脚;
其二,派万余骑兵破解敌军盾牌阵,每两名骑兵带一名步兵,协同作战,冲击敌阵。
五千步兵于阵前下马作战,攻击其左掖,骑兵直扑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