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二.二、葡萄美酒初相逢(6)年报
064《光霞庄园》第二卷“遇”
第二章葡萄美酒初相逢(6)“年报”
\\
“建伟回来了?”、“二爷?!是送建伟的车吧?”、“二伯,这是哪个单位的车啊?”……几个乡亲就凑过来或是问,或是打招呼。
王存海就笑呵呵的和众人打过招呼,嘴里应着“搭的车、搭的车~~~”,然后一路往回走,母亲则是满脸的疑惑,问身旁的王建伟,“你爹说你昨个就下火车了,这一天你去哪儿了啊?这送你的是谁啊?——”
王存海就紧着打断道:“回家再说!”
回到家门口,五叔王存信还站在那,一边抽着手里的烟卷,一边嘿嘿的笑着道“二哥,这车我可认识啊,四个圈儿的,都是大领导才坐的哩~~~”
王存海就瞟了一眼王存信,恨恨的道“就你认识?!就你嗓门儿大——站我家门口儿是要给我当门神啊?!”,然后就背着手往院里走。
王存信这样被二哥斥怪,脸上却笑得更灿烂起来,紧走了两步跟在了后边,一前一后地就进了屋。
“抽啥烟了?还不赶紧给你五叔递颗?”,王存海进屋就坐到炕上,冲着跟进来的王建伟道。
王建伟就忙的去摸烟,一个兜里是刚抽了两颗的‘玉溪’,另一个兜里是还剩半包的‘桂花’,想着这个年纪只是比父亲小几岁的五叔是个‘大嘴巴’,肯定是不该给他抽‘玉溪’的,就忙的翻出了‘桂花’来,抽出一颗递过去,再掏出打火机,准备去给点着。王存信丢了手里的卷烟,接过‘桂花’后却不着急点着,先是一边捏着一边翻看,道“这烟挺贵的吧?!”
王建伟就笑笑,道“我哪抽得起贵烟啊,两块多钱——”
王存信就叼到嘴上,迎着王建伟打着的火机点着,抽了一口,道:“嗬~~~竟糊弄你五叔!!——这烟真是柔和,哪能两块多?——还有,那一箱一箱的,可都是红酒,只一瓶都很贵的呢~~~你这一下可就是好几箱啊~~~”
“红酒就更买不起了,都是人家送的~~~”王建伟解释道。
“大领导都送你红酒了?!~~~建伟这一年混得不赖啊?!”,王存信就‘嘿嘿嘿’的笑。
“可不好随便收人家东西的~~~”王建伟的母亲接话道“这都是人情,可得要还的呢~~~”
“我开始都不知道,谁知道是这么多东西~~”王建伟解释。
“这些东西真都挺贵的,咱可不能枉了人家~~~”母亲开始唠叨起来。
王建伟给父亲也递过一颗,父亲摆摆手“我还是抽我的‘官厅’吧,你那烟抽不惯——”
王建伟也就点着,问王存信“五叔,‘建设’回来了没?”
王建伟口中的‘建设’是五叔的儿子,比王建伟小两岁,从小就爱追着王建伟玩,即便后来都长大了点,见了王建伟还是不改小时候的称呼,总是喊他“建伟哥”,只是初中就早早的不再念书,常年的出去打工。也就是过年回来后才能见上一面。
“早回来了~~~一天到晚也不学个好,现在肯定在‘春来’家打麻将呢——”王存信恨恨的道。
“小文呢?也该毕业了吧?”王建伟问的是王存信的小女儿‘王晓文’,就是王建设的妹妹。
“放假在家呢~~~回来听说你去北都上班了,还总问你啥时候回来了呢~~~你这妹子天天也不着家,在外边上几年学回来,变得跟个疯丫头似的……”
“老五~~~”父亲站起身来,吩咐了一句“跟你嫂子把外边那一堆东西放到北屋里去~~~我出去溜达溜达~~~”
王存信就应了声“行!”,叼着烟就出去搬东西。母亲一边帮忙收拾,一边问“你去哪儿啊?这一会儿就吃饭了!!”
“下棋去~~~”父亲一边挥着手,一边往外走。
搬完东西,王存信说了声“嫂子,我走了啊~~~”
“晚上在这吃吧~~~东西都是现成的,陪你二哥喝两盅~~~”母亲嘱咐道。
“再说、再说……”王存信就挥了手往外走。
“你可别去打牌啊?!”母亲又叮嘱道。
“不去、不去,我看他们下棋去~~~”,王存信说着,已经出了院门。
母亲就笑呵呵的冲着王建伟说,“你五叔就是一点儿记性都没有,你爹天天骂他是个‘臭棋篓子’,还总爱去凑他们的棋局……”
“我五叔还那样儿!一点儿都没变!”
“都这么大人了,还能咋变?~~~”
母子俩正闲聊着,院子里就一阵风似的跑进来一个小姑娘,一边往屋里跑就一边喊着“建伟哥回来了?!”
来人正是王晓文,扎着一个高高的马尾辫,随着跑动左右晃着,上身穿着个粉色的短装羽绒服,下身是一件紧身的牛仔裤,脚上踩着一双用大大的绒毛圈住脚脖子的棉鞋,不但衬托了小姑娘修长有致的身材,更是别一番的俏丽,显然是‘脱离’了农村‘村姑’形象的靓丽美少女模样,一边叽叽喳喳的喊着,一边已经蹦蹦跳跳的进了屋。
母亲就嘻嘻哈哈的道“你哥可是刚到家呢——你爹这刚走一会儿的功夫,你这丫头就跑来了~~~”
王晓文就嘻嘻的笑着道“二妈晚上要吃啥好吃的啊?”(村里对和自己父辈同辈,但比父亲年长的称呼为大伯、大妈,再依照排行称呼,比如二大伯、二大妈,通常又把‘二大妈’简称为‘二妈’)
母亲笑呵呵的道:“正要做饭呢~~~晓文想吃啥,二妈就给你做~~~”
王建伟见这个‘调皮’的妹子这么快的就过来,就紧着问“你咋知道我回来了?”
王晓文就‘叽叽喳喳’地说:“刚还在‘少芬’家玩儿呢,就听说你回来了,我就跑过来了呗~~~”,她口中的‘少芬’比她稍小了半岁,只是因为出生时候恰好赶上‘计划生育’的政策,被定为‘未超过二胎生育间隔’而罚了‘工分’,所以小名就被唤做‘少分(少,读shao三声)’,长大后也就沿用了小时候的叫法,但写进户口本的时候,被当时‘尚有学识’的王存海刻意更改了一下,‘少’字嘱咐唤做四声,即‘年少’的‘少’,‘分’的音不变,但改写成了‘芬芳的芬’。
“你等一下~~~”王建伟想起被‘赵总’送过来的几箱酒里好像有两箱‘甜酒’,就让王晓文先坐,自己跑到北屋里去查看,还真的是有两箱甜酒,就忙的拆开,再拎出两瓶来,刚走到门口,就想到这酒的瓶子得用‘开瓶器’才好打开,又返回去翻看,果真在箱子里找到了一个开瓶器,也就一并拿了出来,然后就塞向王晓文,道“——甜葡萄酒,你拿回家喝~~~”
王晓文就往后闪了闪,紧着道“我才不要呢~~~”
王建伟就紧着道“别人送我的,我这好几箱呢,我不爱喝甜的~~~你先尝尝,喜欢喝的话,哥这里还有呢~~~”
俩人正‘客气’的时候,就听见从南门进来一群小伙子,相互‘打打闹闹、推推搡搡’的,透过窗户,就看见是王建华、王建设、王家兴、王春来,王春生、王天明等几个和王建伟年龄相仿的小伙子正进了院子。
听到院子里的动静,又瞥见一群人进来,王晓文就紧着闪出了屋子,冲着王建伟母亲道“二妈,我先回去了啊——”
王建伟就拉住王晓文,把两瓶酒塞到她怀里,又把开瓶器也递过去,嘱咐道:“这开瓶器可别划了手~~~”
“我知道~~~”王晓文俏皮的应了声,然后就提了东西,颠颠的就往北门跑。
“诶~~~喊你妈过来帮我做饭啊——还有你爹和你哥,晚上都就一块儿过来吃啊!”母亲就紧着嘱咐道。
“知道了二妈~~~”王晓文一边应着,就一边从北门跑出了院子。
这时,一群小伙子也进了屋,冲着灶台上忙碌的王建伟的母亲称呼“二妈、二奶奶、二太”的各自打过招呼,再往屋里挤,一群小伙子就哄哄嚷嚷的闹了一番,王建伟就分了些玉溪烟,再约了明天一起‘打麻将’后才散了场……
闹哄哄的送走了众人,王建伟就搬了个凳子在中屋的灶台前坐下,和忙碌着做饭的母亲聊天——这是几年前自己在上学时养成的习惯,就是每次放假回家后,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和母亲聊聊这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被王建伟和母亲戏称之为“年报”——只是近两年在乡镇上班,倒是没了母子间的这种交流,这次回来,王建伟好像又找到了当年上学回家时的感觉。
“我姐啥时候回来?”,王建伟有个姐姐,叫王建菲,长自己三岁,前几年大学毕业后就和同学结了婚,嫁到了外省。其实村里在给女孩取名的时候,通常是不‘排谱’的,但父母都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相比十分调皮捣蛋的王建伟来说,倒是更喜欢大女儿。
“早打电话了,说初三回来——可你比强多了,一年也不打几个电话,你姐几乎一两天就是一个电话……”母亲想起这个来,就停了手上的活儿,埋怨道“你刚回来,我本不想唠叨你——可你也快30了吧?还想在外边折腾吗?镇里的班说不上就不上了——我现在都后悔,当初拦着你就好了,哎~~~那时多少人给介绍对象啊——哪怕先结了婚也是好的啊!……再不找对象,好姑娘都让别人抢走啦……”
王建伟听母亲唠叨,也不烦,也不搭话,就只是痴痴的笑着。
“你还乐?!~~~”,看王建伟的模样,母亲也被‘气乐’了,继续一边添火烧饭又一边问“王家德不是不在北都干了吗?你怎么没一块回来啊~~~跟他去市里干也挺好的~~~过完年是去北都还是去市里啊?~~~”
“我开始是想一起回市里的,可越想越觉得冤啊~~~”,王建伟就笑嘻嘻的道:“你说我刚去北都,这还什么都没做呢,就赶上了‘疫情’~~~这北都的大街都没怎么逛过,就要回来,好歹我也是出去‘闯荡’的人,怎么就去‘猫’了小半年,啥也没干就灰溜溜的回来了呢?越想越冤~~~就一咬牙、一跺脚——”
“你还咬牙、跺脚?”母亲就拿着添柴的火棍子朝王建伟扬了扬,笑着问:“你还能把自己卖给哪个地主老财不成?~~~”
“哪能?~~~就自己找工作去了——还别说,开始是挺不容易的,还真差一点捡破烂去……”
母亲听着,脸上的笑容就暗淡下来,紧着问“那现在这个工作挺好的?累不累?吃住也挺好的……”
“都挺好的——”王建伟说着就跑去屋里,从背包里翻出3000块钱来,递给母亲,“你先替我攒着,省的我乱花!”
母亲数完了钱,就噗嗤的一下笑出了声,在王建伟的面前一边抖着钱,一边挖苦道:“你这跑出去一年,就攒这么点钱?还好意思让我替你攒着?”
“这点钱咋了?和我之前上班赚得差不多呢~~~更何况——”
“咱村那几个常出门到工地的,搬砖抹灰的,回家来都拿个四千、五千的呢,你就攒三千还好意思说哩~~~我看啊,还是别在外边折腾了,钱赚不到,还受着苦,还耽误我抱孙子——你要是去市里上班也挺好啊,不在王家德那干也行,找份稳定的工作,我和你爹再攒点儿,大不了拆借点儿,这一两年再从市里给你买个房——”
“你这么有钱啊?”王建伟就夸张的表情道“妈你啥时候成‘大款’了啊?~~~”
“啥大款?~~~还不是想孙子想的?”
母子聊得‘正酣’,就见又有人来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