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党锢之祸(一)
第283章 党锢之祸(一)
一年半后
延熹八年春(公元165年)
雒阳
南宫
砰!
“哼!”
皇帝刘志气愤地看着手中的奏疏。
“朕被跋扈将军梁冀控制的时候你们不帮忙,朕好不容易靠着宦官扳倒了外戚,你们现在又来向朕要官,对朕罗里吧嗦,摘桃子也没你们这么摘的,简直岂有此理!”
在梁冀的控制下,刘志隐忍多年,好不容易扳倒梁冀后,他便彻底放飞自我,要把之前不敢享受的生活好好享受享受。
他的身体不太行,所以他自己也感觉自己活不长。
当然,正因为他身体不行,所以才会被大将军梁冀立为皇帝,如果身体好,他根本不可能当上皇帝。
扳倒梁冀后,他对宦官们大肆封赏,大量收集美女到后宫,每日享乐。
然而,这样的享乐生活仅持续了两三年,天下就大乱起来。
鲜卑人每年都要南下侵扰,南匈奴难民涌入幽州,羌人再次大规模叛乱,青徐扬三州吃不饱饭的饥民在鸿雁道的蛊惑下又又又又造反了。
这么多麻烦事下来,朝堂也不让人安心。
士族大臣们对宦官的憎恨超过了对外戚的憎恨。
士人们不断上疏,让他学习上古的圣王,不要重用那些宦官,而是要重用士族贤臣,这样才叫明君。
起初,他不想跟这群士族闹掰,所以贬官了几个宦官,还撤销了那几个宦官的侯爵,希望以此向士族们释放善意,大家君臣和谐,一同建设美好大汉,不要相互内斗啦!
然而,士族们依旧不满意,继续上疏,要皇帝把剩下的宦官也全部撤职,最好直接把宦官通通弄死,这样大汉才能国泰民安。
宦官外戚都是小人,只有我们士族才是贤臣,陛下伱要亲贤臣、远小人呀!
“该死的,一群不交税还要反过来吸食大汉血液的寄生虫,也好意思说自己是贤臣,一群在光武帝开国之初就敢造反抗税的玩意,还好意思上疏让朕亲贤臣、远小人!该死的玩意!要是连你们都算贤臣,那朕就是千古一帝!”
在皇帝刘志眼里,如果宦官是小人,那士族们十个有九个都是反贼,而且这些士族早在光武帝【度田案比】时就有造反抗税的先例在,这些士族可比宦官的危险性大多了。
“不给你们一点颜色看看,你们还真把朕的皇权当摆设了?光武帝治得了你们,难道朕就治不了你们?”皇帝刘志恶狠狠地看着士人们的上疏,已经准备彻底跟士人们闹掰。
“陛下,奴婢认为,朝廷必须对这些士人出重拳,将他们逮捕入狱,最好是杀几个士人杀鸡儆猴,只有这样,剩下的士人才会老老实实,不敢继续叽叽喳喳!”一旁的宦官也咬牙切齿地建议道。
你清高,你纯洁,就你们士人是贤臣,我们宦官就都是小人,我们宦官到底怎么你了?天天想着要除掉我们宦官?你们士人不给我们活路,那我们也绝不手下留情!
宦官在心中这般咒骂着士人们。
士人们担心宦官这股新兴势力跟他们争夺贪污腐败的权力,每天都想着除了宦官,宦官也痛恨士族不让他们拥有贪污腐败的权力,所以想要除掉士族。
蛋糕就那么大,宦官们多贪一点,士族们就得少贪一点,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些不怕皇权的士人,已经不是一般的士人了,必须对他们出重拳!”皇帝刘志冷笑着。
这时,另一位宦官继续建议道:“士族们相互联姻,互相在对方的地盘上当官,相互袒护,把持地方官职权力,一边土地兼并一边不肯交税,以至于朝廷收税越来越难,财政窟窿越来越大。”
“所以奴婢认为,应当在和帝时期规定的【本地人不得在本地当官】的基础上,再规定,有联姻的家族,不得在对方家族的户籍上当官,同时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对甲、乙、丙三州均需回避,郡县亦如是。”
“只要这般,则天下士族无法再互相袒护、无法再互相勾结。”
宦官的这个想法想了很久,但之前士族比较嚣张,他不敢提出来这个建议,现在士族们彻底惹恼了皇帝,他才敢提出来。
“嗯……你的这个建议不错,朕觉得不如叫它……《三互法》。”皇帝刘志沉思许久,思索着这个官员回避制度的可行性,最后微笑地同意了。
这时,又有宦官送来最新的奏疏。
皇帝刘志看了看,是跟凉州有关的。
“好!很好!”
“段纪明不愧是国之栋梁也!”
里面的内容大致是护羌校尉段颎击败羌人主力,剩余的羌人钻进深山老林里躲藏。
段颎不顾危险,继续追杀羌人,哪怕羌人躲到天涯海角,段颎也要把他们找出来杀光。
“重赏!重赏段纪明!”
皇帝刘志很开心,准备赏赐段颎。
这时,宦官在一旁趁热打铁:“段纪明这样报效国家的将领,却常常被士人们诋毁,奴婢真是为其感到可怜。”
“哼!”皇帝刘志对士人们越来越不满:“朕必须把他们逮捕!”
在凉州,有三个将领专门负责剿灭羌人,分别是皇甫规、张奂、段颎。
虽然三个人都出身关西地区,并且都以平定羌乱出名,但却相互间有矛盾,而且行事风格也不同。
皇甫规和张奂站队士族,而且对于造反的羌人,也是以安抚为主、剿灭为辅,他们的观点是:
【羌人不过是对雪域高原所有部落的统称,除非大汉能征服雪域高原,否则羌人是杀不绝的,就算杀死了现在这几十万上百万的羌人,过上十几年,雪域高原上的部落里那些繁衍出来的多余人口也会继续迁徙到河湟地区成为“羌人”,既然朝廷征服不了雪域高原,那就杀不绝羌人,既然杀不绝羌人,那就安抚羌人,利用现有的羌人抵挡雪域高原的准羌人。】
可以说,张奂已经初步有了【民族蜂巢】这个理论的雏形,雪域高原就是一个民族蜂巢,因为土地承载力有限,会不断地繁衍出养不活的多余人口向凉州地区迁徙。
然而段颎却站队在皇权和宦官这边,他对于造反的羌人,则主张把羌人杀到灭种,他的观念是:
【当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女将王枔可以把乌桓杀到绝种,那为什么我段颎不能把羌人杀到绝种?只要把羌人杀到绝种,不就没有羌人造反了吗?】
不过他可能对乌桓绝种的真实历史不是很了解。
即便是王枔也没能把乌桓人杀到绝种,剩余的乌桓人只是加入了鲜卑,成为了鲜卑人而已,而且现在那片草原已经被南匈奴和鲜卑人占据,而鲜卑人的威胁是要远大于乌桓的。
所以七十年前王枔把乌桓杀到绝种这事,对于大汉来说其实是弊大于利的一件事。
而且,王家对乌桓的屠戮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将近一百多年的反复屠戮,也仅仅只是把乌桓人这个民族屠没了,而没能把乌桓人屠没了,剩余的乌桓人现在已经是鲜卑人了。
所以段颎想要仅仅依靠几场战争的屠戮来彻底解决羌人问题,理论上是做得到的,只是难度太大、时间太长、成本太高,需要大汉朝廷连续几百年地雪域高原地区进行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学习王家人对海外土着人的做法。
不过很显然,现在的大汉朝廷连中原的饥民反贼都无力镇压干净,更加不可能跑去雪域高原对当地土着进行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不仅如此,段颎战功越高,士族们对他的诋毁就越多。
因为段颎是宦官阵营的人,他每立下一件战功,他背后的宦官就多一些权威。
段颎打仗给宦官增加权威,这是士族们绝对无法容忍的。
但是段颎也不是不想加入士族阵营,而是士族们瞧不起关西武人,即便是张奂和皇甫规,也是靠着精通儒家经学才勉强融入了关东士族的圈子,即便如此也只是士族圈子的边缘罢了。
段颎对儒家经学的研究远不如张奂皇甫规,又是纯粹的关西武人出身,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融入士族圈子可谓难如登天。
无法融入士族圈子,又不想一辈子庸碌无为,那该怎么办呢?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加入新兴的宦官势力,依靠宦官的提拔来摆脱庸碌一生的未来。
宦官势力需要一个会打仗的武将通过立下战功来给他们增加权威,段颎也需要依靠宦官们的权势来让自己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双方只是互取所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