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汉朝旧事 > 第35章 对策

第35章 对策

一路颠簸,刘邦一行人到达了吕泽的驻地下邑。吕泽见自己的妹夫和两个小外甥,异常高兴,安顿好众人后,又询问起妹妹的下落,刘邦也只能摇摇头,于是,吕泽派人四处去打听。

后来,探子回报,刘太公跟吕雉被楚军抓了去。

额外罗嗦一句,虽说太公和吕雉最终安然无恙,但是两年的俘虏生涯磨炼了吕雉的意志,也磨炼了她的心肠,一个朴实善良的村妇因此变得心狠手辣,这是任谁都没有想到的。

这个消息给刘邦糟糕的心情又蒙了层阴影,万一项羽将他们做筹码,那就棘手了。

汉军诸将得知刘邦大难不死,身在下邑,都陆陆续续带着残兵到达下邑。

这座小城顿时热闹非凡。

刘邦见着帐下谋臣,诸将大多安然无恙,稍稍有些宽慰。

汉军各系统的主要领导同志齐集下邑后,刘邦率众西行,途中收砀县军,到达虞县。

在虞县,得到楚军进兵消息,刘邦决定召开一次大会。

会议的议题是关于彭城大战的。

第一个问题,彭城大败是谁的责任?

原以为这个问题一抛出,所有人都会哑口无言。

没想到大家都是高风亮节,纷纷发扬自我批评的高尚精神,把责任往自己头上推,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甚至还嫌不能把自己搞臭,大家是能揽多大罪就揽多大罪,嘴巴不利索的将军说不过别人,弄得脸红脖子粗,差点就要打人。

刘邦见这样吵吵嚷嚷,不成体统,虽然他们不怕担责任的举动还是很令刘邦欣慰的:有将如此,夫复何求。

为了防止出现火爆的场面,他一拍桌子,大喝一声:不要吵了!

大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直愣愣的望着刘邦。

“此次彭城大败,众位卿家虽有过失,但最大的过失在寡人,若不是寡人轻敌,怎会遭到如此大败!寡人连累众卿家了。”说着说着,不免心酸落泪。

刘邦虽说是演戏高手,但可以看得出来,这几滴泪水不是辣椒油抹出来的。

他是真心悔过!为数十万死难的将士,为深陷囹圄的家人,为前程未明的自己。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见老大如此,小弟们自然不忍,都下拜哽咽道:大王,大王,臣有罪,臣有罪。

一时之间,大会弥漫着追悼会的气息。

诚然,彭城大败,刘邦作为统帅是难辞其咎的,占领彭城后,不是约束部下,整肃军队, 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醉生梦死,纵酒为乐,怎能不败?再则,不信任大将军韩信,将他留在后方。若是他在彭城,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刘邦抹了抹眼泪,说道:此次大败,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我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余力尚存,诸位还需整顿士气,来日再战!

一句话,让所有人吃了颗定心丸,要是追究起来,谁都逃脱不了干系。

第一个问题到此为止,会议进入第二项议程。

第二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办?

众人听到这个问题,纷纷交头接耳,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茫然的,只有张良,神色冥然,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没人站出来出个主意。

刘邦急了,于是大声说道:只要能助寡人一臂之力,寡人宁愿将关东之地分出去给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邦深信这个道理。

土地可以分,财物可以分,美女也可以分,唯一不能分的是手中的权力,所以他不会傻到说寡人把汉王的位子让给他做。只要手中有权,分出去的东西迟早还是要回来的。

刘邦环视诸将,虽说大家都眼含渴望之情,但是没人敢站出来。

这个时候,一直没吭声的张良终于站出来,说道:“九江王英布与项羽不合,彭越据梁助齐,他们都是当今的枭雄,可以招来为我所用,而我军中大将韩信堪为大用,大王若能将关东之地许与这三人,他们定当对大王感恩戴德,奋而击楚。”

张良心中早有主意,只是他为人谨小慎微,平时话不太多,一出言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不爱出风头,为的是免于遭人嫉恨。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万万不可,有的说不妨试试。

说不可的,认为英布和彭越本不属于汉营,怕养虎为患。

说可以的,认为目前楚强汉弱,必须联合强援,否则没有活路。

自从张良追随刘邦以来,他对张良的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可这次他却有些疑虑:这三个人能帮我打败项羽吗?彭越有点交情,可以搞定,但英布却很少有来往,他能效忠于我吗?要大用韩信,就必须把兵权全部交给他,万一他不听话怎么办?

张良看出了刘邦的疑虑,说道:如今楚强汉弱,只有先打倒最强大的敌人,才能继续走下一步。

看着张良坚定地眼神,刘邦最终下定决心,给第二个问题盖棺论定。

这个方案极其重要,它的实施最终奠定汉军胜利的基石。

彭越不必说,跟刘邦有交情,很好联络;韩信本来就是自家将军,也没问题。那么问题来了!

英布怎么办?怎么让他叛楚归汉?

谁都清楚,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楚强汉弱,再加上汉军新败,前途未卜,你要说服对方阵营的将领此时来归顺,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说客上门会有去无回。

刘邦环视众人问道:“谁可为寡人游说九江王?”

话音刚落,一个谒者(官名)应身而出,他叫随何,在汉军中并无名气。

大家见一个小小的谒者有这种勇气,不禁刮目相看。

刘邦很高兴,于是派他作为汉使出使九江王封地,并调二千名军士随他组团一起去忽悠。

说客是个很危险的工作,一旦游说失败,很容易就会呜呼哀哉掉。对方要翻起脸来,第一个便是拿使者开刀。

富贵险中求!

三个问题顺利解决,大会顺利闭幕。汉军整顿兵马,收集残卒。

不久,楚汉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相持。

随何率队出使英布驻地后,刘邦派出使者联络彭越。自己则回到荥阳。

刘邦前脚刚踏入荥阳汉宫,后脚就有人跟了进来。只见那人满脸泪水,踉踉跄跄的跑到刘邦面前,跪下来嚎啕大哭。

刘邦仔细一看,竟是老乡王陵。

“王兄,你这是为何?”

“汉王,汉王,您要为臣作主啊...”王陵脸色极为苍白。

刘邦一下子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项羽小儿,将臣老母抓去,逼我投降,臣不从,老母为了断绝楚军的念想,伏剑而亡....呜呜呜...,可恨那项羽小儿竟然将老母遗骸鼎烹,可怜臣那老母...呜呜呜...臣与项羽誓不两立,求汉王与我做主啊!”王陵边哭边给给刘邦磕着响头。

刘邦赶紧将王陵扶了起来,说道:“贤兄放心,寡人发誓定当为兄报此深仇大恨,何况寡人老父弱妻也被他抓了去。只是我军新败,只能等待些时日,他日韩将军过来,再共谋讨伐大计。”

王陵捶胸顿足,王陵是个大孝子,好劝歹劝,才把他劝了回去。

望着王陵离开的背影,刘邦竟然有一丝欣喜:项羽兄弟,你又给寡人送来一个忠心不二的将军。

这里有必要介绍下王陵的母亲。

司马迁在楚汉相争这一段中记载有三个深明大义的老妇人,第一是陈婴的母亲,第二是救济韩信的漂母,第三就是王陵的母亲,

前两个老妇人在前文有介绍。

王陵(?-前181),沛县人,秦末大乱中,在南阳聚众数千人,曾经派兵帮助汉将王吸,薛欧去迎接太公,吕雉。而项羽则发兵阻击他们,将其母亲掳走,以此来要挟王陵归顺自己。

没想到王陵母亲却很有骨气,她对项羽的恐吓威胁毫不畏惧,甚至十分轻蔑。

她深知项羽的用意,为了不让项羽得逞,她立下死志。

但是她不能马上死,她在等待,她在忍耐。等王陵派使者前来探望她的时候,她知道最后的时机来了。于是,她对来使说道:“回去告诉我儿,汉王是仁厚长者,终会得到天下,我儿要一心一意跟随汉王,勿以我为念。”

说罢,向西连喊三声“陵儿”,拔剑自刎。

项羽得知后大怒,竟将王母遗骸丢到鼎里烹煮。

王陵母亲虽然年迈,却深明大义,为了防止儿子误入歧途,她威武不屈,宁愿舍弃生命亦在所不惜。

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这需要巨大的勇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