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从梦华录开始梦花 > 第五十四章 包小黑和晏同叔

第五十四章 包小黑和晏同叔

虽然张泽去福州,名义上是为了海运之事,实际上也确实为了海运,但此行还有个意外惊喜。

到了地方,张泽没敢去泉州府同安县看看苏颂的家,生怕一个蝴蝶翅膀,把自己未来的天选打工人扇没了。

虽然张泽信相信以自己的名声,去哪都能被奉为上宾。

但到了那边,张泽碰到了意料之外的人——少年包青天。那黑脸、那月牙,张泽一看就懵了,再三确定自己没花眼。

当时张泽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包青天世界”呢,结果一问,人家是读圣贤书的,没有兼职神探的爱好。

原来包小黑父亲包令仪今年(大中祥符5年,1012年)刚任福建惠安县知县,13岁的包拯随父亲一同来的。

听他这样一说,张泽想起来,好像过个三年,15年时他父亲就要回京任朝散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了。

后来还坐到分帅南京(今河南商丘)上护军、南京留守的高位。包拯这是妥妥的官.二代啊!

既然知道包令仪过几年就要高升,张泽怎能不好好亲近亲近。三年后自己去京中科考,说不定还能用的到呢!

在张泽的刻意结交之下,很快就以叔父称呼了。

看着结交的这些未来之星,自己就算混的再差,靠这些人,未来几十年那也是躺赢。

但如果不跑了,张泽没有信心能挽天倾,虽然看着离靖康之耻还有百年,但其实结果早已注定,张泽来晚了。

自从太宗一场高粱河驴车漂移(979年),毁掉中原王朝的精气神,开始重文抑武之后,大宋就已经种下祸根了。

到了澶渊之盟的签立,文官集团势力初具规模,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为了不再让五代文官悲剧重现,自发疯狂压制武官。

高粱河之战是宋朝以收复燕云失地为目的,进行的第一次对辽战争,也是宋朝和辽朝攻守交替的转折点,这场战争不仅止住了宋朝统一的步伐,而且宋朝在以后对外战争中开始由盛转衰,并处于被辽国压制的状态,收复燕云十六州已遥遥无期的梦想。

这一役作为辽宋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大宋连战连败。

到澶渊之盟时,宋对辽已然完全处于下风,并直接导致辽对其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岁币)。

让辽成为一个威压北宋,雄踞中国北方的庞大帝国,直到最后被金所取代。

外战外行,内战也外行,对辽和对西夏的屈辱战争,证明只会剥削人民,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财产奉献外国,无力保人民,大宋这个士大夫的乐园,实质上是一个热度日高的火药库。

沉重捐税和士大夫地主兼并下,产生大批农奴和家奴。政府官员数目,每年都在膨胀。士大夫越多,脱离生产的人也就越多。以全民3%的人数,占有全民90%以上的土地财富,而仍不罢休。

没有人看到吗?有,但就像现在是预备士大夫的张泽一样,吃穿用度都源于此,亲朋好友皆是得利者,如何?

如果你是既得利益者,还会埋怨这世界不公吗?

宰相司马光的好友文彦博,一句话说出了王安石变法人人喊打的原因: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王安石这样的青史留名俊杰都失败了,张泽一个普通人,史书中的一个分母,来人间凑数的人又能怎么办?

只能先顾好自己在乎的人。

要是加入其中,相信自己能做的比太平宰相晏殊更好。

少年成名、青云直上、官运亨通、一生富贵、后继有人、享乐一生。

功名、富贵、才华、家庭,世人拼劲全力想要的一切,晏殊轻轻松就拿了个大满贯。

7岁就以神童之名响彻乡里,14岁被朝廷派来赈灾的大臣张知白相中,直接带到皇帝面前,之后破格授予秘书省正字,进入了首都政.府机关,权力的中心。

之后的升职之路堪比坐火箭。

20岁任集贤校理,入馆阁;30岁官至翰林学士,成宰相预备军;35岁升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40岁任科举主考官,成为天下人才的共同座主;

41岁为三司使,有宰相之权;50岁为枢密使,掌握最高军事大权,地位形同宰相;52岁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任职宰相,成为北宋的军事、政治一把手。

才华方面,都说“诗穷而后工”,可晏殊夜夜笙歌,一生富贵,文采却丝毫无损。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文采斐然。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甚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名句还被王国维拿来演绎,成了着名的人生三境界说。

文学之上也后继有人,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更别说晏殊接连生了九个儿子六个女儿,皆同朝为官。

仕途顺遂,人丁兴旺,妥妥的达官贵人、钟鸣鼎食之家。

就这样的人生赢家,偏偏和宋徽音同年,只大张泽6岁。

两人年龄太近了,已经可以算是一代人了,位置就这么多,你坐,他就没了。虽然张泽想跑,官职太高也没用,多一个对手少一个对手的,对他关系不大。

但,只有一个天才,和两个天才之间的待遇截然不同。“头号种子”和“二号种子”也是相差甚远,所以无奈离京时,张泽才提前搞海运拉拢齐牧,让清流站自己这边。

这也是张泽三年前急忙去京中科考的原因。少年神童晏殊,14岁中了同进士。同样少年神童,张泽15岁入京中进士,就是要压他一头,折折他的锐气。

结果正好碰到后位之争,只能无奈避开风暴。

好在“利益共同体”挺好用的,从张泽三年前没中,竟然没人落井下石,就可见一斑了。要不是齐牧打了招呼,那些文人能嘴下留德?张泽不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