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夷陵迷雾
既然要溯江而上,大军开拔时的风力和风向至少是要尚可的。
反正肯定不可能无风或者逆风。
虽然天气有可能变化无常,不过常在江面上走的人也都知道绝对的逆风情况是极少见的。
而只要不是绝对的逆风,有经验的船老大就总是能让船只借风前进。
因而尽管是逆水行舟,船只或快或慢,或直线或曲线,柳如是所坐的船还是在第二天不到傍晚就抵达了二百多里外同属荆州府的夷陵州(今湖北宜昌)。
也正是到了这里,柳如是才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要换小船,并且这一路上她也完全没有看到有比他们船只更大的船同行。
夷陵州附近的江面不仅窄了很多,水流也开始湍急,而且两岸高山林立,并一眼望不到头。
甚至在这里,她们还再次换了一次船,更小的船。
而原来那艘本来就不太大的船以及其它所有同类大小的船都开始卸人卸物准备返航。
这意味着宽敞的船舱和舒适的环境将从此与她们告别,并应该也与所有的其他任何人包括她们还没见过的总兵官李平告别。
当然,看守她们的人也减少了。
借着换船的时机和在“小”船上因空间受限而对她们看管越来越不那么严格,柳如是心情复杂的继续仔细观察着周边和岸上的一切。
仅仅才一天多的时间,她就看到了太多令她匪夷所思的东西。
虽然当时只能待在船舱里,但航行中凭借船上对她们并不设限的窗户以及两个视线良好的白天,柳如是可以轻易的观察到正在入川的兵马并不都是坐船,而是水陆并进,并且大部分人其实是走陆路的。
但最奇怪的也就在这里!
因为那些她周边船上的乘客们明显大部分都是妇人、老者和儿童,真正的军汉们很少。
而通过对并不遥远的岸边观察,也能轻易分辨出正在令人赞叹的有序大规模沿江快速行进的人群绝大部分都是军汉以及壮年男性。
这几乎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
把船让给老人、妇人和儿童,军汉们却自己步行,这简直闻所未闻,好像是只有书里才有的事。
柳如是已经搞清了这支军队的正式军人基本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包括看管她们的女兵。
是啊!
这支军队里竟然还有女兵,并且数量看起来还并不稀少,这同样令人震惊。
而且这些疑问,她也已经都在一直陪着她们的女官何秀儿那里得到了佐证。
虽然接触时间还很短,但见多识广的柳如是已经判断出言语不多的何秀儿是个善良的姑娘。
况且在这些问题上,何秀儿也没必要骗她们。
而且不光何秀儿是个善良的姑娘,看管她们的那几个整日绷着脸的女兵以及那些初看起来彪悍凶狠的军汉也同样令人意外。
他们不仅全都展现出了极强的规矩意识,也展现出了很高的教养。
如果说规矩意识和严格的军纪可能密不可分,但教养这东西却不是简单的军纪约束可以得到的。
它往往需要教育来塑造,也需要环境来熏陶。
“沈如姐姐,左右现在大家都睡不着,就再给我们讲几个有关大唐的故事吧!最好是大唐有多强大的故事。”下船离开了很久的董江鹏一回到船上就凑上来请求。
这个叫董江鹏的少年应该是知道柳如是的所长,船上一路无事,他很快就缠了上来。
当然,是很有礼貌的前来纠缠。
董江鹏时不时的纠缠着柳如是讲一些有关历史名人及重大事件的故事,尤其是关于强汉和盛唐的。
同时,也经常会让她教写字和算学。
而每每这些时候,何秀儿、齐钢以及其他同船的军人们只要有闲也大多会凑过来津津有味的认真倾听和学习。
柳如是也因此意外的知道了李平的军队中是强制组织文化学习的,并且士兵提拔成军官以及军官再晋升都是要必须通过文化考试的。
这令柳如是极度震惊,甚至其震惊程度也让其它一切匪夷所思都无法匹及。
因为这是历史上都旷古未有的。
这也让她所见到的李平军中人员无论船夫还是普通士兵个个都令人意外的干干净净、衣着整洁、甚至大多有刷牙习惯和普遍使用昂贵的厕纸不再那么令人无法想像和可以理解了。
毕竟读书人都是爱干净的,也是讲究的。
“好啊!…嗯…那我就讲一个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丞相魏征的故事吧!”柳如是先是爽快的答应然后略寻思了一下就想到了这次想讲什么。
她决定耍个心眼,看能不能从内部一点点瓦解这些并不凶神恶煞的看管人员。
而董江鹏也不疑有他,立即高兴的招呼其他有兴趣和暂时没事的人一起前来倾听。
趁着船上以及船下其他人陆陆续续围过来时,柳如是看着两岸突然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忙碌的灯火问道:“已经连续行军两天了,大家应该都很疲劳,怎么不歇息,反还越来越繁忙了?”
柳如是猜到了董江鹏下船大概去了哪里,她想多引引话,然后再顺势去套套话,没准能套出些什么有用的信息。
“我们明天一早就继续走,不按计划组织休整一天了。”董江鹏想都没想的就说。
“啊!为什么?”柳如是愣了一下。
“是啊!为什么?”刚凑过来的齐钢和何秀儿以及其他所有人也都一愣,他们由于还没有收到任何指示,刚才也都在议论纷纷。
他们是坐船,虽然昼夜兼程,但总体上还算轻松。
但沿江边道路行军的人马可就不一样了!
那些人此时应该大多很疲惫,而且有很多也应该还没有到达夷陵州,一些目前虽然仍在夜色下继续行军往这边赶,但也有些估计已经在沿途组织休息了。
董江鹏撇了撇嘴说:“齐大哥,秀姑,你们估计马上就该收到命令了。刚收到的信息,张献忠已攻克了万县和涪州,目前正在围攻重庆府城。我们必须立即加快行军,不然四川的百姓们可就要倒大霉了。”
万县即今天的重庆万州区,距重庆府城约500里,因“万川毕汇”和“万商毕集”而得名,是进入四川盆地前大山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关隘和交通节点。
而涪州即今天的重庆涪陵区,距重庆府城约150里,是进入四川盆地后的第一个重要关隘,古代人测量的这里距江陵(也是就荆州)水路约1700里。
历史上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初北上入川,二月十一日破万县,接着因江水大涨和粮草征集困难而止步了三个月,后汇集荆州老回回部迅速破涪州,接着是重庆府城,全面入川。
现在张献忠部虽然更为庞杂,也远不如历史上精锐,但其行军速度与历史上还是差不多的,而且由于没有在万县止步,也给了四川盆地内的守军更少的反应和准备时间,因而过万县后的进击速度更快。
“这沿江据说都是天险要隘,怎么这张献忠的进军还能如此之快,看来四川的官军们都是废物。我看重庆府城怕是也守不住了,我们的确得赶紧走了!”一个士兵听完董江鹏的话当即惊呼道。
而且他的话音刚落,就收获了一片应声附和。
有个士兵还嚷嚷说本以为可以在下川江(重庆以下的长江四川江段)解决掉张献忠,现在看是不可能了,但无论如何还是要争取让四川的百姓们少遭些罪。
李平已经成功煽起了官兵们对张献忠一系列恶行的强烈愤怒,让官兵们认识到了追击和打败张献忠的必要性,解决了部队入川的动力问题。
而且他对张献忠的一系列完胜也让部队对彻底打败张献忠充满了信心。
同时,李平也组织了对官兵们解释入川的山川地理,让官兵们能全面了解过夷陵州后在漫长的山区尤其是险恶的三峡地区行军的艰难性和补给的困难,推测张献忠能打到重庆应该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这样就让自己为什么不急不忙的要在荆州多停留一段时间进行万全准备而不急追张献忠有了合理的解释。
看着周围的大兵小将们都在义愤填膺,柳如是有点发懵,要不是知道自己正身陷囫囵,她差点也去同仇敌忾了。
同时她也更迷惑了,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不过议论没能持续多久,因为董江鹏很快想起了正事,催促起柳如是赶紧给他们讲故事,他们船上也因此很快安静下来。
这时候讲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故事可不单纯,一旁的李香君和董小宛都有些忧心忡忡,但听众们却大多听得津津有味。
柳如是观察到董江鹏不久后曾微微皱了皱眉,看她的眼神也有了些复杂,不过却很快又表情如旧。
这让柳如是很有些意外。
突然,远处有一群忙碌的人唱起了歌,然后更多的地方纷纷也跟着喝了起来。
不过,歌声并不是一致的,而是曲调风格各异。
并且有的甚至是独唱。
当然,大多数歌是催人奋进的,也与当下的忙碌相得益彰,但也有些却并不那么合拍,甚至有的是情歌或者说不清算是什么歌。
但不管如何,周围的繁忙很快因此变得欢快起来,也更加有效率。
这让柳如是不禁有些分神。
但在看了看围着她的大多见怪不怪而一脸企盼想继续听故事的脸,她又只能收回好奇,专心致志的去讲已经讲了一半的故事。
但李香君和董小宛就不同了。
她们两人几乎全神贯注的去倾听起那些对她们而言根本是怪异的歌曲,甚至李香君还只见唇动而不闻声的跟着其中几首歌在心中哼哼起来。
风格完全迥异并且多样的后世歌曲无疑对这个时代的人是具有极大冲击力的。
两天来,女官何秀儿闲来无事时哼唱的几首歌以及周边船上和两岸边时常会传出的这些曲调风格前所未见、歌词也大多为白话甚至有时很俗、但却朗朗上口的后世歌曲无疑是令柳如是三人尤其是曲艺达人李香君震撼的又一个点。
哪怕是三人中最不善音律的柳如是也表现出了极大的震惊。
秦淮风月的熏染让柳如是再不善音律也拥有远比常人强很多的音乐素养,她也自然分得清好坏并对全新的曲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何况这些歌曲尤其是那些独唱很多还差异性极大,其风格之多样和新颖更是几乎令人目不暇接,然后还完全与此时大明境内所能听到任何歌曲都全然不同。
以歌见长的曲艺达人李香君的震撼也就自然可想可知,她就差如痴如醉了。
而且当夜已经很深,周围也早就完全寂静下来时,因船小了而不得不挤在柳如是身边一同睡觉的李香君很长时间都无法入睡,她有点兴奋的还继续在心中反复哼唱着几首新听到的歌曲。
李香君睡不着,柳如是也睡不着。
她也在思绪万千!
才短短不足两天,这支军队就已经带给她了巨大的震惊和不解,也有太多的迷惑。
而且不说这些全新的歌曲,董江鹏、何秀儿和齐钢这几个她们接触最多的人尤其是董江鹏嘴中经常会冒出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汇也让她听不明白,并且还与口音完全无关。
什么“科学”、“文化”、“军事”、“社会”和“手术”等等,有些词通过字意她还大概能够明白其意,但有些却必须要人家详细解释才行。
这里似乎就像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与她曾经熟悉和所知的所有地方都全然不同。
她想不明白,也看不明白,同时也生出了无数好奇。
接下来的旅程会是怎样?柳如是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再那么害怕,甚至有了些去一窥究竟的小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