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开放门户】
时间匆匆,转眼两个月时间过去。
上午,林志超来到长江工业园,他第一个视察假发工厂。
自七月下旬正式投产以来,长江假发已经正式生产近三个月时间,从一开始的月销量100顶,目前已经达到220顶每月。重要的是,这些订单都是来自欧洲,美国的订单尚未开始。
不过在前两天,美国商务部已经正式允许香港产品进入美国,香港工业终于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而早在八月底,美国就在出口香港物资禁运名单中,划掉了35%的B类管制物资。因此,现在只要不涉及军用物资,几乎都可以进口,比如塑胶机器、缝纫机、铝合金、橡胶颗粒等。
至于欧日方面,早在八月初,即刚刚签署停战合约不久,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进行放开。英国方面,更是直接跑到京城,签署了3000万英镑的出口物资,几乎已经是不理你美国了。
道理很简单,美国已经没有理由让盟国禁止和内地贸易了,当然大家卖的几乎都是非军事、非高科技产品。
“美国那边的几家批发商,是怎么回复的?”林志超关切的问道。
“他们说正在等待商务部许可,相信很快可以达成批准。应该没有问题,毕竟我们连原材料都选择了印尼和印度,放弃了内地的原材料。”陈麟元信心十足的说道。
一开始,林志超还托李高福收购了一些内地的头发原材料,后来打通了印尼和印度的收购渠道后,立马选择放弃内地的进口贸易,以防一开始就引起美国商务部的不满,从而导致整个香港假发产业受到影响。
毕竟,最近一两年时间,美国对香港的印象还是不好的,‘走私天堂’和‘毫无吸引力的工厂集中地’便是他们对香港的标签。
林志超接着说道:“那你要多加关注他们,要知道如果我们先在美国铺开销售渠道。就算以后香港的假发工厂多起来,我们还可以做假发代理商。美国批发商从我们手中进货,我们再将其它厂家的货物收购,从中赚取差价,这就是行业老大的特权。”
陈麟元眼前一亮,他当然不会说——我们为什么不提高产能呢?这显然是愚蠢的提问,老板也会轻看他。
要知道,既然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无法避免的时候;那么,长江假发应该尽量控制庞大的销售渠道,让其它工厂替他们打工。
“老板这个想法太妙了!而且,我们不和其它工厂签署长期合同,只需按照每月需求拿货即可。这样一来,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受到影响。而增加太大的产能,容易造成投资过大等原因,相对增加了发现。”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重要的是,为了行业健康发展,我们要做行业的霸主。时机成熟,我会成立‘香港假发商会’,届时你做我副手,维护行业的长期发展。”
就算成立商会,林志超当选商会会长,也会将工作交给自己的手下去做,他就偶尔提个建议,制定一下规则即可。
“好的”
接着,林志超和陈麟元来到生产车间,陈霞第一时间凑上来,主动汇报情况。
“老板,新增加的100名女工已经熟悉操作,新增设备已经到位,我们现在的产能已经达到600~800顶每月。”
“好,美国订单即将飞来,伱这个生产经理要带领大家忙碌起来了。”
“那太好了,再忙都还是应该的。”
这女人,果然喜欢拍老板马屁,当然也不得不承认,陈霞也算是一个生产车间的优秀管理者,抓生产还是不错的。
“高师傅,这边的工作怎么样?”林志超笑着走到高永贵的研发室,热情的招呼道。
高永贵正在研究新发型,桌子上还摆满了欧洲的杂志和照片,都是一些假发样式。而整个研发室也不止他一人,还有两位有一定学历和见识的技术员。
“林老板,没想到我老高还有今天,现在是工作轻松,而且还专业对口。我以前虽然是小老板,但哪有现在舒服呢!”高永贵笑着说道。
一看就没有什么城府,话说老板喜欢员工舒服嘛?显然不是的。
不过林志超觉得高永贵还是有作用的,毕竟是一辈子的手艺人,所以每月260港币的薪资,还是值得的。不过,如果林志超不给他这份薪资,显然他已经是失业人士了。
既然是林志超造成的因,所以给高永贵一个果,也是应该的。
“好,这我就放心了。”
随后,林志超离开研发室,高永贵在背后嘀咕道:“老板真是仁义啊!”
临走时,林志超说道:“陈经理,你现在要把精力放在销售渠道上,生产上有陈霞等人,就是集团管理层和我,也会盯着生产的。唯有销售渠道,才是假发产业的核心,毕竟生产技术又不高。”
陈麟元两次去美国考察,对于销售上,也非常得心应手,所以当场说道:“老板放心,我一定做出成绩来。”
他和美国几家批发行都建立了联系,并且可以看得出,对于这种便宜进货的渠道,大家都非常热衷。
另外一边。
乐福是美国一家日用品批发商,最近他发现一个发财的渠道,那就是从香港进口假发,拿到美国进行批发,因为香港的假发进口价,仅美国、法国的三分之一,所以中间的利润大增。
不过由于刚刚才开发市场给香港,所以他也受到官员的问询,当然也就是走走过场,问题非常官方。
“为什么要进口香港的假发?”
“成本很便宜,而且是媲美法国的质量。”
“你确定?”
“我办公桌有样品。”
“嗯那么假发的原材料真发,是来源于哪里呢?”
“首先我要说的是,他们特意说明原材料来源于印尼和印度;其次,这个似乎没有法律规定吧!”
“我只是随便问问!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再问一下,非得购买香港的产品嘛?”
“比法国进口便宜三分之二,我也是在为那些孩子们节省钱,要知道他们都赚不了几个钱,全部花在了造型上。”
“好吧,你的进口贸易通过了。”
乐福挂完电话,没有意外,他也看过此方面的新规定,认为进口毫无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香港产品在美国会不会受到歧视,当然这一点也很简单,因为他会说是法国货。
他收到一顶样品,发现样品是看不出产地的,所以完全可以冒充法国货,他还能多赚一点。
乐福决定每月批发200顶假发,作为尝试,若是市场好,再增加订购的量。
“这个华人太聪明了,要知道香港可没有假发产业,现在他一家就赚了全世界的钱。喔,当然,他们的产量不一定跟得上。”
随着长江假发源源不断接到来自美国的订单,在很短的时间便产量趋于饱和。
不过长江假发没有盲目的扩大生产,只是订购了大概可以增加50%产量的机器,以及招募了150名女工进行培训。
因为要考虑到别人跟风的情况,届时势必要分流,不可能一家赚了所有钱。不过按照林志超的预估,目前香港就是一年生产3~5万顶假发,也可以销售出去。
这天。
《星岛日报》的一则新闻,全面报道了香港假发产业的起源和优势。报道中指出,假发在全球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而在香港生产拥有很大的优势,长江假发厂的成功便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时间,不少有心人纷纷注意到这些新闻报道,心思活络起来。
傍晚,林志超来到毕打街的香港大酒店,出席恒生银号中环总店开业的庆祝晚会。
恒生银号在去年底,注册为法人有限公司;在今年十月,也就是今天,迁入皇后大道中163~165的一幢五层楼高的自置物业,开启正式商业银行业务,也就是吸纳存款、贷款等业务。
虽然做的是银行业务,但恒生银号依旧叫做‘银号’,这大概是管理层的保守和稳健的做法。而以前的恒生银号,其实主要做押汇、外汇找兑、黄金买卖等生意。
而黄金热消退后,何善衡在国外足足考察了两年时间(不是一直在国外,断断续续的考察),直到去年才决定正式踏入银行领域,可谓稳健得很。
但就是这样稳健的银行家,亦避免不了六十年代的‘贪婪’,因为后期给地产、工业放款太多,而遭到灭顶之灾。
“善大佬、梁生、何生恭喜恭喜”林志超对着门口迎接的恒生创始团队恭贺道。
何善衡等人见林志超的到来,立马更加热情,纷纷谦虚并感谢。
毕竟,林志超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过他们了;船王、太平绅士、实业家、置业大亨、港府红人、汇丰银行扶持对象.一系列社会称号和美誉,都足以证明林志超的能量。
“林生大驾光临,恒生银号蓬荜生辉啊!”何善衡笑着说道。
林志超拱拱手,和气的说道:“善大佬,以后还望支持支持,你们可都是财神爷。要知道,没有你们这些财神爷,就没有我今天,所以以后多合作。”
何善衡喜色的说道:“自然自然,林生信誉好,实力足,是银行家最爱。那,这边请!”
“好”
几位恒生银号创始人听到林志超说合作,心中自然也很是欢喜。林志超有三个事业,工业的合作以后是东亚,航运的合作是汇丰,若是恒生银号有机会合作置业,倒也是非常不错的。
毕竟,林志超可是香港置业‘分期、分层’创始人,他们不相信林志超以后不做置业投资。
今天来参加的人有不少,林志超被安排到简东浦等人一桌,都还是老熟人。简东浦虽然也是银行家,但大家都是华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老一辈其实都遵循‘华人不打华人’的说法,竞争都在道义的规则内。
“简老,最近很精神呢!”林志超笑着招呼道。
简东浦高兴的说道:“都快七十了,能被你说精神,看来是真不错。看到你林志超,我们其实都不服老不行啊!”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言行举止之间,是真的佩服林志超。
廖宝珊也说道:“林生明明年龄比我们小一辈,但这做事业起来,真是龙虎之威。就说最近报纸上讲的假发生意,林生都慧眼如炬,率先引进香港,真是大小一把抓的赚钱好手。”
新鲜事物嘛,大家总是很感兴趣!
更何况,《星岛日报》还调查得很认真。
林志超便说道:“大家都没有做,我第一个做,总归是好事,也算为香港引进一个小产业。”
大家纷纷认同这个观点,毕竟有一个人做,就有后面的人跟风,从而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不一会,人到齐后,何善衡开始致辞,接着就是酒宴;恒生创始人团队纷纷向嘉宾敬酒,表示感谢之情。
举办这样的一场酒会,邀请嘉宾数百人,那就是妥妥的活广告;更何况,也会有不少人会来和恒生银号合作。
所以,这场酒会很值!
不过林志超心里也不由得想起恒生银行的命运,不由得感叹不已。他没法救恒生银行,可以说,不管是任何公司要倒闭,除非能得手自己用的,那么都不可能救。
优胜劣汰是社会法则,岂能去改变。
而林志超去干涉恒生银行,抛开得罪汇丰银行不谈,他救了又能得到什么?
就算持股51%,他难道就可以将恒生银行打上自己的烙印嘛?
显然不太可能,就连汇丰银行收购之后,都得依靠恒生创始人。
既然和自己不亲,何必在意呢!
所以别说恒生银行,就是东亚银行出事,林志超也不会干预。
最多,也就是表态支持;拿个几亿去救,那是活菩萨做的事情。
酒宴的最后,不少人纷纷借此机会认识人脉,林志超倒不需要如此,反倒是有人找上门来认识,他也没有摆什么架子,礼貌相待。
期间也和顺德老乡李兆基、郑裕桐闲聊一些话题,大家都是熟人,偶尔会一起吃个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