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97章 蝗灾不绝,天下不稳
“我一个小小的镇长,只是传达皇上圣意,并没有权力指手画脚,我怎么知道怎么个收法,我通知下去的是按照去年的惯例收取赋税,让大家做好准备。”
孙镇长知道每家每户都有存粮和存款,一次小小的蝗灾不可能拿不出钱来。
江凤华刚才已经问过谢觞,朝廷是否真的下达了收取赋税的旨意,谢觞说还没有到时间,现在正是秋收的时节,闹了蝗灾,朝廷还会减免,不可能收取,这话此时她也不能乱说。
孙镇长这么说只有一个可能,他们想要在朝廷收取赋税之前收一笔钱,如果真的减免,这些钱自然就收到他们的荷包,而百姓又不知道,地方官员就可能大赚一笔了。
孙镇长一个小小的地方镇长,他官不大,却是地方地头蛇,十里八村的百姓都要听他的。
他要传一个假圣旨什么的,上头人听不到也管不到,最后还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谢觞听说了“传达皇上圣意”这几个字,他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来民间有人让他背锅了,青州的蝗灾如果得不到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因为百姓吃不上饭,朝廷不作为引发暴乱比比皆是。
他心里有一个不好的预感。
此时,他们不能暴露身份,但是可以做一回强盗,只听谢觞道:“既然孙镇长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不需要什么都问孙镇长了。”
“来人,搜。”他直接下令林枫带着人进孙家搜粮食。
孙镇长道:“你有什么资格搜查我家,你们都住手……我要报官。”
一个小小的镇长官级不大,更没有实权,他不过是辅助县级以上的官员管理一些地方上的政事,他只敢在百姓中称老大,面对强势的人也不敢多说一个字,特别是他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不敢多说一句废话。
孙镇长眼睁睁看着家里藏的粮食和肉食蔬菜都物被一件件找出来。
到场的百姓都震惊了,孙夫人刚才还在哭诉他们吃不饱,现在眼睁睁看着家里的粮食被搜出来,她直接哭晕了。
接下来,林枫又将所有的粮食分发给了在场的百姓。
老先生走到谢觞面前恭敬道:“公子和姑娘满身富贵,气质不凡,你们可是盛京人士?”
谢觞没有否认,“我们的确来自盛京,也是路过此地才知道这里受了蝗灾。”
老先生叹了口气,“蝗灾不绝,天下不稳,恐怕有大祸啊!”
江凤华和谢觞互相看了一眼,她道:“请问老先生尊姓大名。”
“鄙人姓冉,单名一个善字,在镇上开了一个私塾,混点铜板糊口,也是过不下去了,大家都遭到灾,也没人送孩子来读书了。”冉善道。
“冉先生可知道竹山镇清水村。”
“姑娘知道清水村,我正是清水村出来的。”
江凤华又道,“冉恒先生认识吗?”
冉善手中分得的粮食瞬间掉落在地上,他眼中满是疑惑与期盼,“你们见过恒儿?我是他四叔啊!他已经失踪七年了。”
之后,冉善将他们带回了四方私塾才道:“我年轻的时候是我们清水村唯一的秀才,可是时运不济,一直没能考上举人,就留在了镇子里教书。”
江凤华问,“冉恒读书一定也很厉害吧!”
“恒儿还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们清水村学问最高的,考到了举人,我们村都以他为傲,以为他进京后会考个进士,至少能谋个一官半职,咱们清水村就不一样了……
后来听说他在盛京城犯了错被赶出考场,我相信恒儿不会在考场上作弊,他不会做这么丢人的事。”冉善说到这里眼睛也红了。
江凤华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又问:“他的父母可还健在,还有别的兄弟姊妹吗?”
“哪里还有什么人啊,自从出了那件事,我们冉氏一族在清水村就住不下去了,他父亲行排老大,在那一天听说了他的消息就去找他,可是不幸摔断了腿,即使摔断了腿他也没想过离开清水村,他相信恒儿没有作弊,可是没过两年他娘和两个弟弟在家里喝农药死了,家里引发大火,一家人都没了。”
听到这里江凤华疑惑道:“冉恒的家人都熬过了两年,为什么还会喝农药自杀,还有两个弟弟,都是年轻的生命啊,他娘怎么可能如此狠心,他父亲没有离开清水村就表明他会等着他儿子回来。”
“我们也不知道大哥家里人为什么会都想不开,报了官,可是官府早就把冉家认定为卑劣之徒,死了也不重要,此案就不了了之了。”
江凤华心情沉重,当初冉恒真的选错了,如果他能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是不是就不会死。
冉善道,“前些年有人往家里拿银子,那个人是恒儿吗?”
“可能是吧!”江凤华道。
“他现在在哪里?”
“他死了。”江凤华也说不出此时的心情,也许死了他才得到了真正的解脱,就算回来也会被人指指点点,他家里的也没人了,他不会再一次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冉家的悲剧可能真的是宋鹏暗中搞的鬼,冉恒一直在往家里寄钱,可是他父母却没有收到过,他若知道不知道该如何的伤心。
冉善也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孤家寡人,他也有一个心愿意,就是盼望着冉恒能够回来。
他湿了眼眶,跪在地上朝天一拜,“大哥,恒儿来找你们了,你们安息吧!”
“我们想去冉恒父母坟上拜一拜,不知道方不方便。”
“当然方便,没想到恒儿能结识到诸位贵人,是他的福气,他爹娘的坟还是我请人帮忙的,因为冉家那些事,他们没埋在清水村里,就在离竹山镇镇口不远处,也是回清水村的必经之路,我住在镇子里,方便祭拜。”冉善一边收拾,一边道。
“因为冉恒的事,先生的四方私塾生意应该也受影响吧!”
冉善也不在意,“我相信恒儿不会作弊,别人怎么说嘴长在别人的身上,我也管不着,竹山镇只有我一家私塾,他们就算不愿意,也会把孩子送过来。”
乡镇的教学资源匮乏,愿意送到县里读书的也有很多人,他收的都是些穷苦人家,所以学费不高。
江凤华来到冉恒父母兄弟的坟墓前亲手将冉恒准备送往家里的家书一封一封都烧了。
她又把冉恒的骨灰交到他四叔手中,“这是冉恒,冉四叔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吧!”
冉恒抱着骨灰盒子哭得泣不成声,他曾经以为可以教出个有出息的侄儿,没想到最后落得这般凄惨的下场。
他道,“多谢姑娘,我一定会让恒儿入土为安。”
江凤华又将冉恒留下来的银子交到冉善手中,“这里面是他这些年的积蓄,是他卖书本和笔墨辛苦挣的银子,一并交给冉四叔吧!他若知道他的钱交到了他四叔手中,一定会安心的。”
江凤华从冉恒父母和兄弟的坟墓就可以看出,冉善不是个势力的人,把银子交给他她也安心了,算是冉恒报答他四叔这么多年守着他爹娘坟墓的报酬吧!
办好这件事,她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了。
冉善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满满当当的银子,恒儿吃了多少苦才挣这么多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