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长安易主刘玄身死
如果让那些皇室众人、让那些王侯贵族们知道妇人的想法,那他们一定会赞赏地表示她想的非常正确,事实就是这样。
比起那些弯弯绕绕拐来拐去还需要消耗大量脑细胞的不断挖坑设下陷阱,当然还是这样直接简单的做法最为快速有效,最为迅速快捷了。
当然,不是说朝堂上没有那种互相攻讦、彼此挖坑、相互找各种机会来陷害的政治斗争,事实上,在更多的时间之中,在正常状态之下,这种彼此拉扯的政治斗争才是常态。
说一句冠冕堂皇的话,大家都是体面人,都是贵族或者官宦,怎么能没事儿做什么有失身份的事情呢?
那太不体面了!
当然,之所以这么体面,也是因为大家没有什么绝对的实力能够直接对政敌全家成功下杀手,不留后患,也不会引人诟病——如果真的下杀手,能不能把对方全部干掉是一方面,这个“全部”不只是全家,还包括弟子、同派系、其他支持者;
除此之外,在下杀手之后的名声口碑同样是问题,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直接对大臣下手,如何不会被天下诟病责骂?
当然,名声有时候大家不怎么在乎,可是坏名声带来的负面效果大家还是在乎的。
但是如果可以的话,那大家也还是非常乐意选择那种可以将敌人从物理层面彻底消灭的方式的——典型代表,如大唐相亲相爱一家人,如五代十国奋发向上的将领们,也如南北朝时期可能脑子正常也可能不正常的诸多皇室。
他们对于这件事情的评价只有一点:“水平真低,能力真差。”
可不是么!
刘玄作为一个在这时还名正言顺的皇帝,要么就好好地笼络这些将领,要么决定干掉这些人,那就下手干脆利落点啊!
怎么都把人放进陷阱之中了,结果却还能把人都放跑了?
那个隗嚣没来就没来吧,起码也得先把张卬这四个人全都处理掉,可刘玄偏偏要等一等隗嚣,还把张卬等人放到了外面,让他们察觉到了不对,有了突围而出的可能。
这不是能力不足是什么?
至于想要绑架刘玄的张卬等人,同样水平不行。
特别是那些成功上位的将领们,对于张卬等人的做法更是嫌弃:手握众多兵马,还拉到了大量实权将领的支持,皇帝在宫中又没有多少兵力,都这样了,居然还能失手?
后来,还在混战中被打败,随后被迫退出长安……
能力真的是太不行了!
【王匡和张卬等人会合之后,便合力与刘玄军对抗——没错,刘玄军。】
【在跑到赵萌那里之后,刘玄便让赵萌和李松一同进攻在长安城中的王匡和张卬等人,完全忘记了或者说忽视了即将到来的赤眉军的威胁。】
【而在连战一个多月之后,张卬和王匡等人最终不敌,不得不败退离开长安,刘玄重新回到长安的宫廷之中。】
【此时,时间已经快到九月份了,赤眉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之后,也抵达了高陵(西安高陵区),王匡和张卬等人便立刻选择了投降赤眉军,与赤眉军一同向长安进军,加入了攻打刘玄的队伍之中。】
【刘玄派遣李松率兵守城,结果大败,李松本人也被活捉;恰好此时守城的城门校尉是李松的弟弟李泛,樊崇便以李松为人质,派遣使者传话给李泛,表示“只要你打开城门,就饶你兄长一命”。】
【听到这个条件,李泛没有过多犹豫,直接打开了城门。】
【九月,赤眉军入城。】
【刘玄单人匹马逃到了高陵,此地属于右扶风治下,到了此地之后,刘玄直接被右辅都尉严本抓了起来,直到赤眉军向其传达招降之意。】
【赤眉军表示,二十天之内,如果刘玄愿意投降,那么就封他为长沙王;但时间只有二十天,过期不候。】
【刘玄走投无路,对这个招降条件动心了。他派遣刘恭——啊没错,就是刘盆子的那个大哥刘恭,刘玄的侍中——前去赤眉军中,表达自己的归降之意。】
【收到消息后,樊崇便派遣被任命为右大司马的谢禄前去接受刘玄的投降。】
【十月份,刘玄肉袒,跟着谢禄前往长乐宫,献上皇帝的印绶。随后,赤眉军中一部分将领认为刘玄有罪,理应处死,于是要把刘玄杀掉,即使谢禄和刘恭求情都没有用。】
【刘恭不愿意放弃,追上去表示,“我一直都护卫陛下,若要身死,请让我死在他的前面!”,随后,还拔剑自刎,被樊崇等人拦了下来。】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刘玄是死不了了,樊崇等人商议后将他封为了畏威侯,这个封号也蛮有意思,畏威畏威,畏威而不怀德,是蛮夷啊!但刘恭觉得不够,继续求情,再加上之前说好的招降条件,刘玄最终到底是被封为了长沙王。】
【虽然这个长沙王名不副实吧,但是名号有了,命也暂时保住了,刘玄便继续跟随谢禄居住,刘恭也不时前去护卫。】
“啥?他凭什么不用死?还被封王?!”有百姓愤怒地骂了出来。
对于刘玄不仅没有死,还被封王这件事情,他们根本不愿意接受——事实上,虽然那个畏威侯的名号确实有点意思,可即使封侯,百姓们也不愿意接受。
即使这个王侯再名不副实,即使他的封号再有深意再难听,那也是一个侯,是一个王!
王侯这样的贵族,即使再如何,也和他们这样的百姓天差地别,这些人再落魄也不会落到像是百姓一样艰难求生的地步。
所以,许多百姓根本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凭什么?!
“那个刘恭是谁?他怎么一直要给这个刘玄求情?难道刘玄没有罪过吗?难道他不应该死吗?!”
“对啊,难道他不该死吗?他让长安变成这样,他一直享乐不管天下,现在他被俘了,凭什么不用去死,还能封王?”
他们可是完全能够想象到,此时的长安百姓,乃至长安周边受刘玄控制的百姓,如今的日子会是怎样的水深火热,怎样的痛苦绝望。
而更关键的是,这些遭遇甚至都不需要他们去想象,也不用他们代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亲眼见闻,这个神奇的东西上就放出来了长安城中的荒凉破败之景——虽然时间不长,只有那么几个瞬间而已。
但这已经足够让对此相当敏感的百姓们看个一清二楚了。
也足以让他们充分明白,长安城中的百姓现在是何等的绝望,又是何等的想要活下去。
长安变成现在的境况,难道刘玄没有责任吗?
他既然称帝了,那就是他的责任——他是有权力的,能够倚重赵萌而让赵萌独揽大权,还让绿林军一系的将领们根本没有什么办法,他怎么可能是什么全无权力的傀儡?
也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在其中出了大力的刘恭,对他指责唾骂:“这个刘恭倒是满足了自己的一片忠心,让自己成了个完完全全的大忠臣,让别人都不能指责他,还要称赞褒扬,可百姓们呢?他也就在乎自己的忠心而已!”
“这可太忠心了,多么伟大的忠臣啊!”
“他大概根本没有把咱们这些泥腿子看在眼里过,毕竟再怎么着,人家也还是宗室后人呢,和我们怎么可能一样?”
刘恭确实足够忠义,但是对于百姓们而言,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并不和那些皇帝、王公大臣、学子士人相同。
或许有些事情可以站在同一立场,但是在关乎刘玄死活的问题上,在关乎刘恭一直维护刘玄还要让他继续安享下去的事情上,他们的立场是与上层人物完全不同的。
毕竟,还是长安的悲惨百姓更能够让他们共情,他们怎么可能不和这些百姓们同一立场,而跑去和王公贵族、和士人学子们一同称赞刘恭的忠义大节呢?
——至少,大部分百姓,还是觉得自己应该站在反对的立场上的。
【但是刘玄的命运并没有就此平稳。】
【在他被封为长沙王之后,长安的百姓们因为对赤眉军不满,遭受了大量赤眉军的掠夺和欺压,因此对遭受囚禁的刘玄非常同情,他们心中的天平又重新倒向了刘玄。】
【而除了百姓之外,现在长安的军队中,也有不少将领曾经隶属于更始政权,对于赤眉军同样不满,也有人在谋划着将刘玄解救出来,随后以扶持刘玄,东山再起。】
【因此,和刘玄结下了死仇的张卬等人对此非常忧虑,他们直接找到了负责看守刘玄的谢禄,表示刘玄一日不死,那么人心就一日不定,这对于赤眉军而言绝非好事。】
【谢禄深以为然。】
【于是,他给自己的亲兵下令,让他们假装陪同刘玄到郊外去牧马,然后趁机杀死了刘玄。】
【听闻这个消息后,刘恭痛哭之余,连夜赶往郊外,给刘玄收尸,将其安葬。】
【后来刘秀让自己的大司徒邓禹将刘玄重新葬入了霸陵,也就是汉文帝的陵寝。】
百姓们哭哭笑笑。
此情此景,此情此景,多么的可笑,又多么的让人绝望。
最为绝望的当然是西汉末年新朝时期的百姓,但是其他时代的百姓心中的悲伤之情也并没有比他们少多少——虽然并非自己亲身经历,但是谁没有听说过什么类似的例子呢?谁又不能理解同为普通百姓的生活之艰难呢?
原本,西汉末年,大家就已经要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起义,就连长安周边都有人冲进官府;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百姓觉得刘氏的天命走到了尽头,该改朝换代了!
他们难道真的对什么人当皇帝非常在乎吗?
当然不是,只是在当时,他们能够寄托的,也不过是假如换一个皇帝,能够让天下好过一点罢了。
“原来都没有一个好东西吗哈哈哈哈哈呜呜呜……”有的人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悲痛地哭笑出声,精神即将走到崩溃的边缘。
他正是西汉末年的一个普通百姓,家中早已没有了自己的田地,一直都靠给地主做佃户为生,但这根本养不活全家人,即使家中没有人不干活,没有人不在想方设法地增加收入。
到了这个地步,“天命”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寄托了。
天下变成这样,是刘氏的天命不在身上了啊!所以上苍才会降下这么多的惩罚,所以才连着几代皇帝都是这样的情况……只要更换皇帝,只要重新承接天命,上苍就不会降下惩罚,他们就可以迎来一个好皇帝了!
但是,原来不是这样吗?
那个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王莽,竟然是那样一副德行,简直是毫无德行。
他们所有人支持他登上皇位,但是他却进行了那样一番改革,让大家更活不下去了。
然后,四处爆发农民起义,总算是要干掉王莽了,但是这些人又拥立了刘氏子孙——这样可以吗?
事实证明,刘玄果然不是个天命之人,不是什么英明君主,他将长安搅和的一团乱,将其他地区也搞得乱七八糟——长安啊!居然又迎来了一番内战!
那被劫掠的东市西市的百姓和小商贩做错了什么?
当时看到张卬等人冲出皇宫,不少长安百姓,包括有时候跑到东市西市摆摊想要赚取一些花用的百姓,还对他抱有一些的同情,当然,也对绿林军撤走而赤眉军进城后的情况抱有许许多多的恐惧。
可是,张卬他们居然转头就去打劫东市西市,在长安城中四处冲杀!
这让长安百姓,让所有百姓对他们的观感度都瞬间变成了负数。
更不要说之后的双方混战长安……
当地的百姓还有活路吗?还有一点点活命的机会吗?即使他们活着,可他们的家眷能有几人存活?他们的财产,还能余留多少?即使当下活了下来,可接下来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