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 第495章 天竺半岛亲善委员会

第495章 天竺半岛亲善委员会

让杨政道去天竺担任布政使?

当这件事被朝中官员们知道之后,几乎所有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种决定也就只有像太子殿下这般人物才能够做得出来了。

不过,对此朝中百官,便是如温彦博、虞世南以及屈突通这等前朝老臣及武将,对此也皆是心中感动热切,丝毫未有一人会有什么光复大隋的想法。

“大隋已经是过去了,既然太子殿下愿意抛却以往,重新启用并重用你,今后你就当真正将自己视为大唐朝臣,不可有任何异心,你可明白?”

宋国公府,前朝的萧皇后,如今被大唐授予“隋朝懿德太后”,准许其以“萧氏南梁房宗妇”的身份自由活动,如同寻常的大唐勋贵一般。

此刻她看着面前跪在地上的杨政道,语重心长的叮嘱着。

说着,还兀自叹息了一声:“你当年跟我一同在突厥受难,寄人篱下的痛苦你是知道的,大唐皇室如今一未曾羞辱你我,二也不曾苛待和监禁,你可明白这其中究竟是多大的宽容?”

杨政道神色恭敬。

“孙儿明白,大母勿忧,孙儿从未有过异心,今后也绝不会有。”

萧皇后点点头,心中松了口气。

斟酌沉吟片刻,她忽而看着面前的杨政道,出声询问。

“我今后会一直住在宋国公府,毕竟这里有我的弟弟,但是你如今既然皇室给了你我体面,你我也当恭顺尽心.......我听闻弘农杨氏丹阳房一系子嗣断绝,当年你便是出身那一脉,我会奏请长孙皇后,让她从中帮忙,让你回去继承。”

“今后你称呼我一声大母,但却是弘农杨氏丹阳房的家主,你可明白?”

杨政道深吸一口气,眼眶泛红。

对着面前的萧皇后恭敬再次拜礼。

“孙儿明白,大母为孙儿计之深矣,孙儿今后必定谨言慎行,忠君报国。”

.......

萧皇后的动作很快。

毕竟眼下眼瞅着又到了皇家第一舰队从阿拉伯返回的日子,最多两三个月,舰队就会回到大唐,届时等到再次出发,杨政道也就要随同赴任出发。

她亲自带着礼物,来到宫中和长孙皇后商议这件事。

长孙皇后心中自是高兴的,萧皇后回归南梁萧氏,杨政道归回弘农杨氏,某种程度上便算是彻底的,在天下人面前表达了彻底放下旧有皇权的意思。

今后再无萧皇后,只有南梁萧氏萧老夫人。

今后也再无隋炀帝孙隋后主,只有弘农杨氏家主杨政道。

这件事太子李承乾未曾有提过,但是当他任命杨政道为天竺布政使的那一刻,萧皇后他们便已经做出了最聪明的回应。

贞观七年春,正月十九。

值深天德合,利化解旧怨。

江南道润州丹阳县。

一场由大唐礼部亲自派遣官员辅佐,且甚至皇室派遣代表观礼的认祖归宗的仪式,正在这人丁不兴,家族凋敝的弘农杨氏丹阳房举办。

礼乐吹奏,满城宴请。

弘农杨氏丹阳房位于丹阳县练湖之畔,原本周围景致错落,往来宾客皆儒袍雅士,甚至于在武德年初的时候,这里往来还有不少杨氏门客。

然而如今,练湖之畔,湖田千顷,竹坞连绵,以往被剥削和欺辱的寻常百姓家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稻丰鱼香到处都透露着如今大唐奉行新政之策下,带来的勃勃生机。

反倒是曾经访客不断的弘农杨氏丹阳房,如今凋敝斐然。

在长安太府寺任职的杨崇礼,以及前两年才被调往岭南道广州府任职的杨德裔今日作为这场仪式的杨氏代表,在门前一左一右的迎接着宾客。

“星分紫极,应赤符而启唐祚;

龙章改色,披玄冕以复宗祧。

惟尔杨氏,肇基震旦,衍庆关西。

太尉垂四知之训,齐隋承五运之枢。

今有裔孙政道,

本隋室之遗胤,

实海岱之英华。

弃毳幕而冠章甫,

裂狼纛而奉鸾旌。

归丹阳之故壤,

续弘农之清流.......”

杨政道认祖归宗,这件事在民间没什么太大的反响,顶多算是在江南道润州这边,产生了一些动静。

更多的还是朝堂方面的关注。

新政这些年,早已经放下了前朝之事的隋朝旧臣们,如今看到大隋能够有这样一个体面的落幕,心中对于李承乾这位太子,以及贞观皇帝陛下,都是心悦诚服。

历朝历代皇权更替,前朝的皇室甚至是臣子们,能够有一个体面的落幕,已经是分外难得。

更不必说,太子殿下还给了杨政道天竺布政使这般一个官职。

太子在天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经略和想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这个天竺布政使,也绝非是什么闲散的无权官职。

相反的,以那位太子殿下的胸襟和胆识,天竺布政使大概率会赐予一定程度的兵权。

在杨政道认祖归宗后大概半月不到,太子李承乾便在他再次归京之后,亲自召见了他。

连带着的还有荥阳郑氏早先出使泥婆国,为大唐在高原合纵连横的二房家主郑德。

“孤答应了遮娄其王国补罗稽舍二世,会协助他逐步拿下天竺东南的帕纳瓦王国,因而天竺布政使的工作他们会全力协助,另外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那边,孤一直没有言说他们在戒日王朝占领的那些土地的合法性,你们做什么,他也会予以支持。”

显德殿,杨政道和郑德一脸认真的看着面前的黑板。

在黑板之上,太子李承乾已经成体系的,早早的将天竺布政使麾下的官职体系,制定了出来。

呈树状图一般,呈现在他们两人的面前。

最上面的“天竺布政使,从三品”。

往下便是“天竺左布政参赞,正四品上”掌军事镇抚和吐蕃关系,佩戴“吐蕃节制符”。

“天竺右布政参赞,正四品下”,掌民政与三方贸易同协之事,持“恒河通商玉碟金印”。

另外再往下,还有“镇南都知兵马使,从五品”,统辖唐蕃混编“迦摩缕波军”,配备“象铠监造使”专司战象装甲改良。

“遮娄其镇抚使,正六品”,常驻遮娄其都城巴达米。

“雪山道巡查使,从六品”,巡视喜马拉雅商道,监控吐蕃驻军,携“冰岭堪舆图”。

另外还有诸如“恒河屯田使”“摩羯托市舶使”“迦尸梵学院监”等等职务。

让杨政道和郑德都是不由心中倒吸一口凉气。

太子殿下,这是干脆想要给天竺半岛,施加一座巨大的五行山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