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万家镇红红火火
一个弹药箱,上万页的东西也装得下,好几个,到底是多少,她也没有说准确的数字。
这些资料,是大德国工业进程的催化剂,有了各种机械的资料和实物样本,想仿造什么难度都不大。
那些年轻人本来是热衷科举的,现在也有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因为学习个一年半载的,就能去工部制备基地。如果哪方面出类拔萃的提职了,就是低级的八品官员了。
有了教员发给的加盖了女皇玉玺的毕业证,就能进入各个工厂工作,刚一进厂的薪水,就是没有毕业证的老师傅的一倍。
如果工作的一段时间以后,成了工厂的中坚力量,就能提职为从七品官。
大德国人看重的,一类是保卫边关的军人,一类就是基地各个工厂的中坚力量了,还有一类,就是发明创造的人才。
瑞丰二年年终,制作水泥的各种电力驱动的机械有了,水泥的产量惊人,钢铁厂生产的各种型材也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了。
两种猎枪经过了试射成功了,他们仿制的迫击炮也试射成功了,只是炮弹质量不如女皇供给的炮弹。
电灯泡也成规模的出产了,首先是各个工厂里试用上了,一到了晚上,工厂和外面的水泥路一片明亮。
袁康就曾经问过马佳,比如有些小物件,外面的一层金属有的是银质的,铝质的,是怎么包裹上的?那些工艺太先进了,包裹上了不一样的金属,比如银的,是极薄的一层,外观就靓丽了,不知道的就以为整体都是银的呢。
“哈哈,袁康哥哥,那可不是包裹上的,那是电镀的,以后,我们还要制作电镀液。有了电了,给东西做电镀,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以后我找到了资料就给你送来……”
手扶拖拉机的柴油机,一开始是她崩出来的,现在是后制作的也加入到了试运转的队伍中了。
大街上突突突的声音响起,往往就是拖拉机拉着一大车三四吨的砂石料,在街上去万家镇周边行走,也去爬坡度很大的坡,检验整车的质量。
拖拉机的司机一个个牛皮哄哄的,天天被人行注目礼,心里的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手扶拖拉机不但有挂斗的货车,还有加了车厢的,车厢里面有固定座位拉人的车辆,只是规格一样的窗户都是洞开的,因为玻璃还在研制中还没有安装。
有时候坐车的人太多了,车辆里面的人超员了,后来的挤不进去,就直接去了客车的顶棚上,顶棚上座人的现象已经有了。
这样的乘客很危险,女皇不乐意让手扶拖拉机拉着乘坐人的车斗,这样的客车就不要接着出厂了,让他们加紧研制车头车厢一体的,十四马力的客车。
这些手扶拖拉机,主要是用于货物运输。
女皇的打算是,一旦运输人的客运车辆有了玻璃,数量也达到了三十辆了,就可以开通万家镇到京城的客运路线了。这样的客车是一体的,车厢顶可以装载一些货物,但严禁坐人。
工部制备基地,发展成为了一个工厂密集的地方,带动了一方发展。
现在,工部的基地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万家镇》,想是因为那个宅子,一开始是属于姓万的前官员的地标性建筑,这个镇也就以他的宅子命名的了。
万家镇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万家,但一开始不到五百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猛增到了六千家住户了。这里吸引了大德国许多各方各面的工匠,还有许多修桥修路盖房子的工人。
更多的是毫无经验的年轻人,成了各种工厂的徒工。
工部在京城的那些人,几乎全搬来了基地,工匠们学习机械操作,很快就上手了。
马佳的烟花魔术弹已经用完了,告诉他们自己仿制,并有资料奉上。
首先研制出来的是鞭炮,然后是烟花。
刘二柱考虑到魔术弹的实用性,让袁康制作铁质的细薄铁桶,和一只大号毛笔杆差不多,代替魔术弹的纸筒,一次能够装六颗弹丸。只有两巴掌长,便于揣在身上。
人多了,盖房子就有些无序了,这个镇的地盘在快速扩张。
女皇让香坊郡守提前规划街道,分出住宅区和工业区商业区,街道要宽阔平直,路旁的房屋建设要规划的有序。
一般工厂的月薪水,比农民一家子种地一年的收入都要高,还有七天就有休息一天的福利。
徒工和成手工匠进了工厂,厂里中午管一顿饭,也可以从自家带饭。工厂的活计,出力比种地还轻松,一个月工资分两次开。
许多地少的和给别人种地的佃农,都被高薪吸引来了。
他们的收入高而且稳定,也带动了亲友来投奔,亲友来了一看他所言不虚,接着引来了更多的亲友。
私营的加工厂,也看到了这些,有些铁器,小工厂就能制作,物美价廉的很畅销。
袁康和祥子甚至看了马佳的资料,照着资料和图画,做了一个柴油机为动力的铁船,可比人划的木头船快得多了。无疑,以后会多多做出这种船的。
还有许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来到了万家镇经商做买卖,甚至是开小加工工厂,开餐饮业服装业,常驻人口已经突破了两万人。如果京城的居民达到了五万的话,万家镇马上就是大半个京城的规模了。
女皇很高兴,万家镇,马上就是大都市了,放眼全国,能达到两万人规模的镇很少。
再说,那些镇的人多,也因为都是手工作坊多,也是有地利的,镇周边的资源可以利用。现在的那些镇,和万家镇比都算不上什么,撑死就是各地的特产制造区。
万家镇是新兴的镇,是多种经营项目同步发展的,比如玻璃,可以用在客车车辆的前后左右,仪表的透明上盖。
钢铁铜铅锡,可以用在机械加工上。许多工厂出的产品,在不同的工厂还能互相用得上。
万家镇因为女皇的倡导,在大德国起了个带头作用,水泥可以修路盖房子,钢铁的用处就更大了。
别的不说,万家镇出产的菜刀柴刀,做饭用的生铁锅子熟铁大勺,马匹的铜脚蹬,田地里使用的锄头铁锨和犁铧,都是普通人家用得着的物件,质量都是很好的,由此产生的税收也是可观的。
那些私营的加工厂,利用基地出产的原材料,制作这些产品,销往外地和周边国家。有的工厂已经超过了百人,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有了电了,马佳制作简易车床的资料也拿出来了,车床铣床刨床,在紧密研制中。
这次是按照资料研制了,因为马佳不可能把几吨重的车床出现在山洞里。再说,她也不懂这些。没有实物可以仿制,只能是按照资料研制了。
那个水电站发的电点亮的电灯,让所有的外地人羡慕,只是电度表和节能灯还在攻关中,一旦可以计量发电了,普通居民也能得到便利了。
其他的郡县官员看到了万家镇的发展都眼红,求着女皇把一些产业转移去他们的郡县。
“转移倒是用不着,以后,万家镇会以点带面,即使我们不刻意引导,万家镇的经济也会向周边辐射的。”
“现在,万家镇的一些产业,还都是皇家独有的。有些私人的作坊也有,但都不大,估计最早也得半年以后,才会有小型的私人工厂出现。现在想产业转移,也是言之过早……”
不过,只是过了两个月,平原郡因为也产优质的无烟煤,就出现了小型的焦炭加工场,因为焦炭加工工艺不那么复杂,只要是有人懂技术,上百人的中型作坊也可以干。
加上万家镇的几个炼钢高炉,焦炭需求量很大,万家镇的焦炭供不应求,新开的两个高炉〔转炉〕吃不饱。
有了平原郡的优质焦炭供给,给他们解了燃眉之急了。
马佳看基地建设的红红火火,各种商品也有了许多品种,就想起了派人去大胃国和海外客商贸易的话题。因为大胃国的地理位置,离着另一个大陆是最近的,就首先被提及。
她把自己的想法和薛大帅说了以后,薛大帅也赞同。
“陛下,了解一些外国的发展水平也是可以的,我就挑几个得力的谍探好了,找体质好还做过买卖的,让他们去大胃国实地去探看。”
“让他们带两车好东西去,压水井和配套的水管,纸张,还有男女人都能用的卫生纸。金属的炊具厨房用具,餐具,玻璃器皿,骑马飞奔眼睛不受冷风刺激的风镜,魔术弹什么的……”
万家镇的钢铁加工,在这个世界是引领潮流的,北国人的皇家是紧盯着大德国的,他们的皇家看大德国大型钢铁,钢铁,钢管,弯头都是很好的。
男女都能用的卫生纸,他们皇家人就喜欢用,还不贵。
米花姜晓丽不但造出卫生纸,还拿着马佳给的卫生巾,试制出次质护舒宝,这种护舒宝相比样品的卫生巾,因为缺乏化纤原料,只是用了桐油布防渗漏,各方面质量差,但轻便好用。
虽然是一次性的,还在不断改进,也得到了广大妇女们的青睐。
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因为枪刺质量过硬,没有子弹了也能当铁枪用,有三面菱形的血槽,刺中了人,伤口愈合困难。不但能突刺,还能割挑,刺中了人肚子如果当时不死,刺刀还能在敌军肚子里搅合几下,被刺者 就此肝肠寸断了,令北国人闻风丧胆。
尽管是后来仿制的,和海外原装货没有什么区别,北国人首先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