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抗战之战地记者 > 第395章 徐州会战结束2

第395章 徐州会战结束2

而范文林之所以能打这个电话,就在于他在徐州也见到了很多国际记者,这些记者也在关注着中日之间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至关重要的战场!

在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范文林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向他们介绍了目前国内的情况。

而这些国际记者对于范文林这个同行也很友善,经常找他聊天,他们甚至还一起去过战场!

也是因为这些国际记者,范文林才能从一个美国记者哪里得到了西林生活的国际电话,并联系上了窦修。

当窦修接到范文林电话的时候,激动到以为是自己出现幻觉了,毕竟他已经快要一脸没有见到这个人,没有听到过这个声音了。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长时间失去联系,所代表的的意义本来就不同寻常。

所以当范文林的声音响起的时候,他差点就要直接在办公室内大吼大叫起来。

在范文林的请求之下,窦修欣然接受了报道徐州会战的消息,虽然没有照片,但是主要的情况,范文林已经通过电话告诉了对方。

而除了西林生活之外,还有很多国际报社对徐州会战进行了报道。

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

这些社会舆论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虽然目前那些大国只是在口头上表示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表示抗议,并没有付出什么实际行动。

但是这些胜利却能激发全世界各族人民的信心,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的顽强与不屈。

同时也会激发世界有同理心的人对中国施以援手,最后更有不少大国出手帮助中国抗日!

中国人民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胜利战绩,赢得世界正义舆论的高度评价,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视。

各国新闻媒介对台儿庄大捷的报道,不仅使各国人民增加了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后来中国赢得外援创造了条件。

徐州会战的第二个重要意义就是诠释了持久消耗战略!

徐州会战之前,中国军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屡战屡败。

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国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

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分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分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

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其中就包括破坏铁路等重要交通工具,第二十九师完成围歼日军的任务之后,就是去干了这事儿。

但是范文林还想去报道来着,不过对方出于秘密任务,没有答应范文林的请求。

这一点也是国军在前几次的战役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李将军作为徐州会战的最高指挥官,以自己成功的战役战术行动,给当时最高统帅部业已制定的“持久消耗战略”作了完美的注解。

早在抗战初期,李将军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古老庞大而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抵抗外族入侵问题,就从战略上作过深入的思考。

他曾在其《焦土抗战论》中,分析了当时中国工业、交通的落后状况。

指出:“从战略方面说,若日本侵略者实行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故敌人利在速战速决”,“但吾人必须避我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民众,山川险阻等条件,作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则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于泥沼之中”。

民国二十六年10月12日,李将军就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正值上海已失,南京危在旦夕。

他从战略上判断:京沪战事一旦结束,津浦线必然是敌人攻击的目标。并根据对形势的分析,提出抗战的战略重点是“以空间换取时间”。

南京失守后,面对日军三路大军以猛虎扑羊之势,向徐州的夹攻,李将军深知自己的部队难与敌军相火拼,他抓住敌军骄狂之弱点,运用自己数万之哀兵,与敌展开运动战,“敌进我退,敌退我打”。

正所谓,哀兵必胜!

徐州会战虽然未能全部歼灭敌军,但它却把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动歼敌一部达到防御的目的,从战略上来讲是正确的。

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已由消积防御向积极防御的某些转变。正如陈将军所讲:“台儿庄之战胜即我游击战、运动战在战略上之功效也。”

徐州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撤退而告终,但这一撤退是防守后的撤退,它使日军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全部落空,挫伤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目标未能实现。

这一点对军来说,尤为重要!

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想要短时间内靠武力拿下中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将目标转移到了摧毁军民的抗战意识,只要意志崩溃了,那这个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

只是很可惜,他们的目的在这一次的战争中再一次失败,甚至还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而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战略上符合持久消耗战的作战原则,并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徐州会战对中国及其军队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证明,中国的军队虽然武器劣、训练差、缺乏统一性,但在一次“典型的战役中”毕竟能够以优越的战略策划击败日本人。

对这次胜利贡献最大的部队之一竟是一些装备落后、缺乏训练的“杂牌军”。

其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一只震惊世界的军队,这只以地名命名的军队,川军!

草鞋斗笠出蜀川,誓死报国不生还!

台儿庄战役中最悲壮的序幕就是滕县保卫战。

守军指挥官川军中将师长王铭章以劣势兵力,阻击日军精锐矶谷师团超过3天,守城的川军自师长王铭章以下3000余官兵全部殉难,城内300多名重伤员得知消息后,宁死不落敌手,或以手榴弹自戕,全部壮烈牺牲。

“滕县保卫战”中川军无一俘虏……

此战过后,自淞沪会战川军第26师以全师4000余人战死3400余人,力阻强敌,成为参战的48个师级建制中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后,滕县之役,再无天下人不识君!此“君”即是川军。

类似于川军这样的军队在徐州会战中很多,大家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大家用自己满腔热血染红了这个青天!

这次大捷还得力于其他战线的军队和游击队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他们阻挠敌人的运输线,在作战最关键的时刻拖住敌人的兵力。

其中最着名的当属于徐州大撤退的时候的游击战!

兵败台儿庄后,日本方面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他们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会失败,也不愿意承认这种失败。

所以,为了找回面子,他们当即开始增兵,13个师团,共计30万人开始赶往徐州会战,准备在这里重新找回自己的场子。

特别是在蒙城、永城、萧县、郓城、单县、金乡、鱼台相继失守后,日军欲对徐州的60万中国军队进行合围之企图已经越来越明显。

而深知在大平原与日本机械化部队决战并非明智之举的李将军为了不重蹈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覆辙,决定撤出徐州。

但在战争中,撤退远比进攻更难掌握,一旦操作失误,撤退立刻就会演变成大溃败。

这一点我相信他应该从金山卫登陆战中得到了不少的经验,在那次登陆战中,国军本来就是准备撤退的。

但就是因为错过了撤退时机,导致日军提前抄了后路,对国军的撤退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数十万大军被击溃,也间接导致了南京城的快速失守。

而这次为了让部队的撤退能够有序进行,李将军最终确定了撤退方案:各部队遇日军进攻后,稍作抵抗,然后寻找机会撤向山区、湖沼地区,化整为零,与日军进行游击战,然后逐渐脱离战场。

作战计划制定后,各部坚决执行,配合默契,交替掩护,有序撤离,完全不似国军撤出南京时乱做一团的混乱局面。

国军在徐州外围利用山川湖沼的地形优势作为掩护,且战且退,机动作战。

利用这种灵活的游击战术,国军在与日军纠缠逾1个月后,大多撤出了战场。

留守徐州的刘汝明部先是摆出一副死守徐州的架势让日军不敢怠慢,随后在其他军队大多安全撤出后突然撤出徐州。

这个时候大部队已经撤离了徐州,他们留下来殿后的小部分人马就可以快马加鞭的与前军汇合。

5月18日,李宗仁与长官部官兵一应人员约千余人,乘夜色经宿县、蒙城,越过敌人的包围圈移驻河南潢川。

当日军于20日占领徐州后,意外的发现他们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日军在徐州合围歼灭中国军队的计划彻底破产。

这就是在徐州会战中,第一次运用游击战的方式取得的胜利,虽然没有在正面战场直接击溃日军,但是也取得不小的阶段性成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