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偷袭
一日早朝,宋钦宗在朝会上满面春风宣布喜讯:“朕之九弟康王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完颜宗望已派遣使臣来到,答应了朕的要求,从此两国和好如初再无战端。等撤军后就送康王归来。”
闻听此讯,群臣额手称庆。张叔夜问道:“不知答应的条件为何?”
赵桓笑道:“比朕许诺给康王的要好很多。关于屠村之事,朕已答应在一月内查出真凶,交由金国处置。同时赔偿包括此次开战在内的所有损失金一百万两、银一千万两、绢帛十万匹。今后每年的岁贡也较以往增加一倍。至于割让三镇完颜宗望答应作罢。众卿以为如何?”众臣听了纷纷说好,皆向官家称贺,朝堂上一时喜气洋溢,欢声笑语。
张叔夜与种师道相顾无言,心里皆觉得也只能如此了,毕竟决战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何况时至今日援军也没能到达。
“对了张卿,康王这次捎来书信,写明令郎居功至伟,等凯旋归来,朕定要前后功劳一并加赏于他。不知他可曾婚配?”赵桓笑容可掬问道。
张叔夜忙朝上礼拜道:“启禀陛下,犬儿自小就爱舞枪弄棒,结交江湖人士,不喜风花雪月,故至今尚未娶妇。”
“太好了,朕有一妹也待字闺中,未曾许人,年已及笲。二人真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朕有意召令郎为附马,不知爱卿意下如何?”赵桓说出口后,引得众人皆笑,纷纷上来道贺。
张叔夜谢恩道:“皇恩浩荡,臣受宠若惊,等劣子归来即刻筹备帝姬下嫁之事。不过此次康王虽立了大功,但种帅的功劳应居第一,无他亲率大军到来,震摄住金敌,谈判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还请陛下将他列为赏功第一人。”
赵桓听了连连点头道:“卿提醒的是,没有西军到来,一切皆是空谈。此回大宋转危为安,种帅功居第一。朕要请上皇亲书匾额,让种卿挂于自家堂上,好世代相传以旌门楣。”
种师道忙出列谢恩道:“老臣万不敢当,此乃份所当为。如蒙上皇亲赐御笔,更是无上荣光,种府上下深感圣恩!“众臣见状,齐称羡道贺。因赵佶是当世公认超一流的书画家,能得到他的墨宝尤其画作是人人的梦想。
但殿上有一人始终冷眼旁观,他叫姚平仲。姚家与种家同为山西巨族,这次种师道立下大功,倍受皇恩,而姚古兵马还在路上,无法争功,难免令他心有不悦。退朝后,他独自来到福宁殿请求面圣。
钦宗召见问:“卿不宣而至,有何事要奏?“
姚平仲山呼舞蹈毕,问道:“官家难道真的要议和吗?”
“当然,两国交战终非了局,能求得和好如初,永享太平,何乐不为?”赵桓笑道。
“难道陛下真的愿屈己下人?先不论第一条之屈辱,只第二条赔偿,怕非轻易所能凑齐。而增加岁币,长此以往更会难以负担。此刻接受,后必悔之!且城下之盟自古为耻,望官家三思。”姚平仲道。
“我岂有不知之理?但为免起干戈只能勉强接受。若再不允,怕是只能兵戎相见,到时胜负难料,就算不致亡国,再求和岂不损失更大?考虑再三还是勉为其难答应了吧!”赵桓叹息道。
姚平仲进前轻声道:“陛下,微臣可保必胜,到时可让官家不致如此勉为其难了!”
“朕知你以前为西陲大将,多立战功,但金人不比夏人,万不可轻敌呀!”赵桓说道。
姚平仲道:“官家难道不知?臣叔父姚古率熙河兵不日便可入援,到时我军实力可在金军之上,要打胜仗未必不可能。何必受此屈辱,贻笑将来呢?”
听了这番话,赵桓不免犹豫起来,问道:“真的能保必胜?”
姚平仲斩钉截铁道:“如堂堂开战,就算我军实力在金人之上,确实未能保证必胜。但如趁此刻金人与我讲和已成,麻痹大意之际,于夜间偷袭,能让其全军覆没,就如韩信偷袭齐国一样。所以陛下可继续与其和议,让臣指挥精锐实施此计,臣愿拿项上人头担保,必成此大功。到时陛下成了天下人眼中一代明君雄主,皇位也将更加难以憾动。”说完跪地下拜。
“好是好,不过容朕与大臣们商议后定夺吧!”赵桓心动了。
“此事关系重大,不密反为大祸,越少人知越好,成功机会越大。小臣还请官家自取圣断,不可泄于他人,以防金人得知蛛丝马迹功亏一匮。”姚平仲赶紧提醒道。
赵桓在堂上来回踱步,半晌又问:“卿言有理,朕会保密。不过就算成功,康王还在金营扣为人质,万一金人到时恼羞成怒,如齐王处置郦食其那般,我将如何向上皇交待?”
“陛下,臣率军半夜趁其不备偷袭劫营应能救回康王等人,还能生擒完颜宗望。到时就不是勉强接受城下之盟,而是金国要来求和了。再说万一真有个不测,也要以社稷为重,不可因小失大。听闻康王临行前也说过为国殉难甘之如饴的话,不知是否真心?”
赵桓沉吟道:“他当时慷慨陈言有耳共闻,说务必以国家为重,该战则战,万不要因他一人耽误了宗庙社稷。让朕非常感动,想必是肺腑之言。”
姚平仲立马接口道:“那就是了,何不成全他?为了大宋何惜一弟?想上皇对九大王一向冷漠众所皆知,到时大功一立,举朝欢庆,又岂会因他一人而责怪于陛下?”
赵桓默然片刻,颔首道:“言之在理,你且回去,等朕旨意。”
姚平仲知此事可成,心喜下跪拜道:“陛下圣明,臣先告退,机不可失,还请早作决断。切不可泄露与他人。”
“先退下吧!”急于建功立业的赵桓心中已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