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姐妹相见
昨夜风骤雨疏,一早就放了晴。
经过一夜休整,谷胜飞精神了很多,聋老太太神经了很多。
谷胜飞醒来后看见聋老太太依然坐在她自己的床上。谷胜飞不明就里,想不通为什么聋老太太一夜无眠。
“近乡情更怯”是谷胜飞能想到的最好的理由。
聋老太太看谷胜飞醒了,用拐杖习惯性地敲着地板,咬牙切齿地说:“孙贼,以后谁再跟你一个屋睡觉,谁就是你孙子!”
“打的呼噜声太特么吓人了。”这是谷胜飞第一次听到聋老太太用脏话骂自己。
谷胜飞认真地给陈如东留了一张感谢的字条,并热忱且真诚地邀请陈如东去京都做客,好让自己尽尽地主之谊。
出招待所,找汽车站,买票,上车,一切顺利。
唯一不顺心的是汽车一路开到火车站附近,又乘着轮渡过了江。走了回头路。
聋老太太有点焦虑,生怕汽车把自己拉回京都去。
谷胜飞很坦然,既然前路交给了别人,你就任意西东,更别怕南辕北辙。
坐上车的时候,城市开始苏醒,做早饭的炊烟刚刚升起。
到了石门下车的时候,农村里,做午饭的炊烟业已升起。
皂家渡,在滁河的一个河湾处。
从石门到皂家渡的这两公里,聋老太太几乎是哭着走完的。
谷胜飞也不劝,知道这眼泪也是幸福的。
到了滁河边上等渡船的时候,聋老太太似乎平静了很多。
上岸进村。路两边,绿树参天,江南景象。
正走着,从路边树上跳下来一个人,准确说应该是掉下来一个人。此人四十岁上下,就砸在谷胜飞面前。
看情形、体态,此人智力应该不太好。
聋老太太盯着看了半天,问道:“小伙子,你是不是姓张?”
年轻人回答:“我不姓张,我叫二喜。”
“你爷爷叫什么?”
“我爷爷叫张大牛。”
“不认识,但终究还是张家的,一看长得就像。可惜啊,张家个个聪明人,怎么到这一辈出了个......”
于是谷胜飞向二喜打听李家。二喜欢欢喜喜地带着俩人去了李家。
“房子都变样了,全部都重新修过了。但位置几乎都没变,路也还在原来的路上。进了这个村我才感觉自己姓柳。”聋老太太边走边喃喃地感叹。
李家其实很好找。村里最大最气派的院子就是。
一进大院门,二喜就飞奔向屋里。
聋老太太和谷胜飞站在大门口,聋老太太踟蹰了一下,然后跨步往院子中间里走。
这时二喜从屋里扶出一个同样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谷胜飞定睛一看,哎呦我去,这是另外一个聋老太太啊,身高、相貌、发型,几乎一模一样,连掉牙的位置都一样。
当然,亲姐妹世纪相见。哭泣和颤抖的方式也一样。
姐妹两唏嘘了好一阵,谷胜飞就立在大太阳底下,正吃力的计算着姊妹俩上次相见还是清朝的时候呢。
聋老太太擦了擦眼泪,才向谷胜飞介绍:“孙贼,你叫我一声奶奶,这是我妹妹,你就要叫姨奶奶。”
谷胜飞乖巧地叫了声:“姨奶奶!”
姨奶奶很高兴,但也很疑惑,儿子李长江找到大姨后第一时间拍了电报回来,说大姨孑身一人,没有子嗣啊,怎么蹦出个孙子。
聋老太太似乎看出了妹妹的心思,拉着妹妹进屋,作了一番解释。
姨奶奶表示羡慕,说道:“你们那个院子,真的就住进那么多不相干的人家?还都能相互照应?”
接着又说:“长江在粮食局工作,儿媳妇没工作,在家。孙子和孙媳妇都在粮站。一家四口都在七合县城住,给我一个人盖这么大个院子,可是就住我一个人......”
谷胜飞听了这话,才感觉到这个院子虽然粉刷一新,甚至还栽松插柳的点缀着装饰,但确实少了点人气。
还是咱京都大杂院好,那叫一个热闹。
想到这,还真有点想咱们四合院了。
姨奶奶在哭诉完如何想念姐姐,尤其近几年老伴过世以后,更加觉得人生路短。
儿子李长江有出息又孝顺,知道母亲的心思,近四五年从未放弃过打听寻找,去了不少地方。
俩姐妹叙旧,二喜就和谷胜飞坐在旁边互相打量。
二喜开始还在傻笑,一会就噔噔噔跑了出去。
姨奶奶告诉聋老太太,二喜的爷爷就是她们小时候的玩伴张德才,长大后的张德才壮如牛,村里人都叫他张大牛,所以二喜不知道爷爷的大名很正常。
“咱们这一辈人都走完了,二喜爹妈也都死了,自己智力又不行,兄弟姐妹虽然都在村里,但没一个人愿意带他过。我就偶尔带他一起过,给他点吃的,他会烧会洗,也能帮我干点活。现在还行,就愁老了以后怎么搞。”
谷胜飞感叹这姨奶奶恐怕是中国第一代留守老人了吧,自己都没着落呢,还操心别人。
正说话间,光着膀子赤着脚的二喜抱回来一个大西瓜,日头晒得他浑身发亮。
姨奶奶笑说:“这个小抠门今天难得大方。”转而又悄声对姐姐说:“你看他傻不傻,还知道来的都是客。”
这时的西瓜真的甜,就是看起来比后世的小了不少。要是能弄到京都去卖,肯定是好买卖。
要是能存到后世去卖,哎呦我去,新一代农业大王,非我莫属。
谷胜飞品着西瓜幻想着自己的发家致富之路,二喜就已经把饭菜端上桌了。
清炒菜心,清蒸河鲈鱼,咸肉炒大蒜,清炒豆角,蚕豆鸡蛋汤。
标准的四菜一汤,标准的健康吃法,这要是在后世,也是顿少油少盐荤素搭配的营养餐了。
姨奶奶却一脸羞愧地对姐姐说:“你回来也不提前讲,我算着日子,估计要到下个月才能回来呢。等明天让二喜去街上买点肥肉回来。”
谷胜飞听完连连摇头,口中道:“这样的菜就非常好了。”
他知道这个时期的人肚子里缺油水,肥肉还是招待客人的好东西。
姨奶奶更加惭愧地说:“实在没准备,我们这乡下,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生产的,连吃的油都是。上街就只买个盐。”
谷胜飞真想说:“今天你们不齿的,正是五十年后人们刻苦追求的。”
菜的味道也挺好。主要好在新鲜上,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没广泛地学会造假,在城里吃的东西也都挺健康,只是新鲜度不如农村。
得知这些菜都是二喜做的,谷胜飞和聋老太太不断地给二喜竖大拇指,弄得二喜娇羞不已,饭都没吃几口,就顾着冲着大门外的滁河傻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