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往事人如故 新校人生猛
第八回
内外通吃均取胜
我和孙忠义通过推手交流,经过多次推手较量,我是胜多负少。
我和孙忠义散手交流,孙忠义按照武氏太极拳拳理出手,集中内劲打击吾劲根,如果对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对手还有什么不好解决呢?
我用十三势防守反击的打法同其周旋。孙忠义是拳无定向、身心相随,这时的拳,不单指拳头,而是整个太极身法。他周身上下处处是拳,挨哪儿,哪儿发。
我是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我和孙忠义的散手也是胜多负少。
我在交流中体会到武氏太极拳“身要欺人”,“步要过人”的独特步法和“舍正打横”、舍已从人的技巧。
吴式太极拳的祖师吴全佑在京城从杨露禅学拳,“得其真传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
吴全佑学成之后,综合其它拳种的精华,自创出以柔化着称的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订演化而成,吴式太极拳特点为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在烈日炎炎的仲夏,朋友带着我,来到李贺风的家,李贺风是吴式太极拳传人。
我和李贺风寒暄过后就在院中交流起来。
双方经过多次推手交流互有胜负,然后,散手对练也是互有胜负。两人惺惺相惜互动频繁,最后商定以后定期切磋。
通过两人多次的交流,让我学到吴式太极拳的守静而不妄动,以化见长的精髓。
接下来,与其他门派太极拳先后交了手,也学到他们的一些独特之处。
老师和内家拳的门派的朋友介绍我与他们的徒弟交流武功,我基本没有败绩。
先是大成拳。
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于1885年11月24日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
王芗斋年少时体弱多病,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后他与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20年代中期,王芗斋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招一式的片面倾向。
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
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强调“意“在拳术的重要作用。
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万物凋零,北风渐起的初冬,老师的朋友叫我来到他们练功场所,让我和大成拳的传人王选杰先生的徒弟试手。
双方通过推手和散手各自了解了对方拳种的特点,我体会到了意拳的六争力即爆炸力以及他们的主动攻击的强烈意识。
然后是八卦掌。
清朝初期,董海川到京城传授“八卦连环掌“,简称“八卦掌“。
董海川hEb省LF市文安朱家坞人。
八卦掌以掌为法,以走为用,围圆打点,步走圆形,溶踢、打、摔、拿为一体,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八卦掌柔则绵里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无坚不摧。
八卦掌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迅如闪电惊雷,敏捷多变。
八卦掌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春末夏初,老师的朋友带我来到他们练功场所。
我和八卦掌传人郭古民的徒弟赵新宇交流,双方展开本门功法,一个身似游龙,穿梭在吾周围迅如闪电惊雷。
我沉着应对赵新宇的攻击,按照师祖王宗岳所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屈伸开合听自由”。
我逐渐适应了八卦掌的进攻发力方式和防守的走位方式。
双方攻防互有胜负,一场下来酣畅淋漓。双方都愿今后多交流。
双方抱拳施礼,告别后,吾和朋友离去。
内家拳最后一个切磋的是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做心意六合拳。
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形意拳基本内容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三体式为形意拳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五行拳分别为劈拳、钻拳、崩拳、炮拳和横拳。
夏天万物成长生机勃勃,师父的朋友叫我来到他们练功场所。
让我首先和形意拳第8代传人的徒弟,马云涛相见,他们互道幸会并相互介绍自己的练功心得。
然后,我们进行散手比试。
我面对陌生强手,放松全身,使听力遍布到每一个毛孔。
很快听到对方的一举一动,按照十三势后发先至的功法,将对方的主动出击一一化解并反击到位,使得马云涛没有占到便宜。
比试结束,马云涛热情地说:“周想天,你是我遇到的难缠对手之一。咱们今后要多多交流,相互提高,为中国武术的提高做贡献。”
我说:“好,你这个朋友我交了,咱们以后要不断切磋,共同进步。”
通过交流,我了解了形意拳的各种攻击方法和形意拳的一些特点和劲力的爆发点以及他的防守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我的大周天虽然未成,但是已经开始探索十三势武功的独特之处,并渐渐有了一些心得。
我又开始同外家拳的各个门派交流,我通过交流也让其他门派知道了我。只是很多门派为了面子,凡是落入下风的事都不对外宣扬。
我在武术界还是悄然无声。但是门派之中流传着,十三势是个功力很高的拳种,周想天是个不可多得的新星。
我又要求老师讲经历,这次他是如此说的:
利用五一假期,吾约几个朋友(男女都有)游览了五台山,五台山是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