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逃出生天,登基大典
第223章 0222逃出生天,登基大典
“快追!别让他们跑了!”
“这边!他们在这边!”
尽管有贾诩孔明锦囊妙计,可前提是王淼生等人得先保全性命。
现在这么近的距离,贾诩孔明也爱莫能助。
“都加把劲!只要能离开长安!咱们就安全了!”
“王淼生!你确定吗?”
“当然确定!难道我会用性命开玩笑吗?”
闻言,跟在王淼生身后的众人觉得有道理。
咬牙坚持下来,即便如此依旧有人撑不住。
其实也能理解,这些人为官多年。
身子骨早就不复当年,再加上山地崎岖。
能够稳住身子就算不错了,要他们加快速度属实有些为难他们。
王淼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没有说些什么。
只因王淼生现在,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的安全。
哪来的精力,顾及其他人呢?
身后追赶的兵马,眼瞅着山地崎岖。
马匹不宜行走,纷纷跃身下马徒步。
如此一来,行军速度变慢许多。
“来人!放箭!”
为首将领,思索片刻后朝着身后众人开口喊话道。
不怪这位将领如此,实在是曹孟德下了死命令。
如果让王淼生等人安然无恙离开长安,倒霉的就该是他们了。
虽然王淼生他们平日里对众人还算不错,可眼下保全自身要紧。
随着将领一声令下,众将士纷纷弯弓搭箭。
下一秒,铺天盖地的箭雨朝着丛林深处落下。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王淼生慌忙躲藏,众人见状纷纷效仿。
然而,不是所有人的反应都这么及时。
中箭不在少数,一个个面色苍白的看向王淼生。
看着他们眼底的渴望,王淼生咬牙转过身。
并非王淼生见死不救,实在是自身难保。
王朗等人见此情景,沉默不语。
心里却是能够理解王淼生,换做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当务之急,是得想办法离开此地。
没有搭理中箭的众人,王淼生领着剩下的朝着丛林外赶去。
当将领率领士卒赶到的时候,瞅见这一地奄奄一息的众人后。
不由松了口气,好在这里面没有熟悉面孔。
“将军,咱们现在还要追吗?”
“追什么追?把这些人带回去吧。”
说罢,将领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
身旁众将闻言,明白自家将军的意思。
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帮到王淼生的地方,也算是报了王淼生平日里的照顾。
该说不说,日行一善还是有回报的。
察觉到身后追兵放弃追赶后,王淼生等人这才松了口气。
但是也不敢过多停留,毕竟现在还没完全安全。
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总算是安然无恙的走出长安城范围。
所幸追兵没有深入,要不然还真不一定能跑得掉。
凭借着王淼生的身份,以及一些财帛。
顺利让长安城守将开城放行,刚出长安王淼生就见到熟悉面孔。
“真是没想到,先生会派你来接我。”
王淼生感慨良多说道,跟在王淼生身后的王朗等人只觉得眼前这位有些眼熟。
一时半会,又叫不出名字。
“刚好我在附近办事,先生就让我来了。”
“怎么样?虎口脱险不好受吧?”
来人打趣的看向王淼生说道,看得出两人关系不错。
“子义你小子,能不能说点好听的?”
“差点没栽在这里,得亏平日里对人不错。”
“哈哈哈!你说的对!”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史慈。
说来也巧,太史慈这几日正好在河东一带处理事务。
收到孔明来信后,即可马不停蹄的赶往此地。
正好撞上王淼生,只能说这一切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这里可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快撤吧。”
“要是让曹孟德反应过来,咱们可能真就走不掉了。”
听到王淼生的话后,太史慈不敢大意。
示意众人坐上马车,朝着河东方向前进。
至于昨夜回去禀报的将领,下场显而易见。
因为没有阻拦王淼生离去,遭到曹孟德一顿毒打。
现在还躺在床榻上,生死未卜。
至于那些被带回去的谋士,别说是得到治疗了。
曹孟德最痛恨背叛,用极度残忍的手段教训了他们。
而曹孟德并没发现,自己这一系列手段正让自己逐渐失去民心。
随着时间推移,七月初七很快到来。
首届三堂会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正如典韦三人先前所料,其他诸侯麾下不少能人异士来到典韦麾下地盘参加县考。
县考相对于其他两科而言,容易许多。
参加三堂会审的一共三十万,通过的就有二十万。
至于没考过的那十万,实在是没半分笔墨可言。
通过县考的这二十万人,被安排到各省各郡进行会考。
从会考开始,就比较严苛了。
二十万人,不到一半通过会考。
最后的殿考,则是被安排在许昌。
谁让皇宫在许昌,典韦在许昌。
不选择许昌,还能选择哪里?
通过会考的那八万考生,怀揣着忐忑前往许昌。
当然,除了这些考生外。
那些落考的,以及各大世家都纷纷派人前往许昌。
毕竟这八万考生,不出意外都将获得不错出路。
若是能拉拢为己所用,那自然再好不过。
即便不能拉拢,与之交好也是件好事。
各怀心思的众人,齐聚许昌。
一时间,许昌陷入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
皇宫之中,典韦正陪着典川典修玩耍。
不知不觉,典修典川已经五岁了。
不得不说,时间过的真快。
年轻力壮的典韦,鬓角也有几根白发。
“主公,殿考名单都在这里了。”
孔明贾诩捧着厚重名单,来到御花园找到典韦示意道。
“这些事情,交给你们就行了。”
“你们办事,我放心。”
“主公万万不可,此事事关重大,卑职不敢!”
如果是其他事情,孔明贾诩或许还会应承下来。
实在是三堂会审,事关重大不能有丝毫差池。
如果典韦交给他们处理,等到开榜那天多少会有不好的流言蜚语。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贾诩孔明态度才会如此坚决。
“那行吧,既然你们执意如此,那我就不推脱了。”
眼瞅着无法拒绝,典韦最终选择接下这八万名单。
“大师傅!二师父!”
典修典川瞅见贾诩孔明到来后,赶忙上前打招呼道。
“文和,孔明。”
“你们替我先照顾下川儿和修儿,我先看看这些。”
“卑职领命!”
贾诩孔明笑着点头答应,领着典修典川朝着不远处走去。
典韦挠着头,只觉得八万名单有些头疼。
但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认真打量起来。
其实典韦看不看都没差,只需要出试题即可。
前两场试题都是贾诩孔明出的,这最后的肯定是交给典韦来。
说句实在话,典韦哪里能想得出什么试题。
考虑到这八万人日后,得替自己看管一方。
最终典韦拍板,最后试题定为如何治理一方。
不得不说,对于这试题孔明贾诩给予高度赞同。
“你们能赞同就行,没事就先退下吧。”
眼瞅着典韦下逐客令,贾诩孔明自然没好意思多待。
“爹爹,您为什么要赶走大师傅二师父呀?”
长子典川趴在典韦怀中,眨着大眼睛好奇的问道。
次子典修同样是呆萌的看向典韦,不同于长子那么活跃就是了。
“咳咳!爹爹是这样的人吗?”
“爹爹这是有要事交给你们的师父,怎么?还舍不得呀?”
典韦并未察觉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吃醋。
吃的还是孔明贾诩的醋,听闻典韦的答复后。
趴在典韦怀中的典川,摇晃着小脑袋表示没有任何意见。
“娘亲说了,爹爹是做大事的人。”
“既然爹爹说是要事,那一定就是大事。”
不得不说,不愧是长子。
典川从小就聪慧过人,一岁开口二岁识字三岁倒背如流。
更重要的是,典川很有小大人的样子。
从来不和典韦撒娇,有什么事都是和典韦讲道理。
典韦是真想不明白,典川这年纪是怎么知道那么多道理的。
“那爹爹,您还会出兵打仗吗?”
坐在典韦膝盖上的典修,则是可怜巴巴的望向典韦问道。
如果说典川是小大人,那典修完全就是小可怜。
“仗肯定要打的,但爹爹可以和你们保证。”
“最多再打两场大仗,以后再也不会打了!”
“爹爹!您说真的吗?!”
闻言,典修眨着大眼睛期待的看向典韦问道。
典韦哭笑不得的揉着典修小脑袋瓜,肯定的点了点头。
确实还剩两场大仗需要解决,一场是曹孟德,一场是孙权。
待到天下一统,到那时候自然没仗需要打了。
“嘿嘿!爹爹不许骗人!拉钩!”
见典修如此模样,典韦只能伸手拉钩。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
得知王淼生等人安然无恙的抵达许昌后,曹孟德气的差点没厥过去。
气血翻涌,整个人当场到了下去。
膝下子嗣赶忙上前查看,众将士也都紧张的不行。
没办法,但凡曹孟德有个三长两短。
倒霉的,可就是这些将士谋士了。
好在曹孟德缓过来了,但也落下了病根。
典韦做梦也想不到,王淼生等人的离开会给曹孟德带来如此深的伤害。
其实不难理解,自从郭嘉离去后。
曹孟德对麾下部将,就很难信任。
但凡能得到信任的,那都是深的曹孟德重用的。
然而王淼生的离开,彻底击垮了曹孟德的信心。
曹孟德自问待人不薄,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一个个背叛自己。
越是这么想,越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渐渐地,这个问题就成为曹孟德的心魔。
导致曹孟德变得虚弱无比,眼瞅着时日不多。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起各方云动。
尤其是塞外异族,早就想吞并曹孟德麾下地盘从而达成吞并中原的野心。
现在曹孟德不行了,正是他们的机会。
江东孙权虽然心动,但架不住距离遥远。
最终只能强压心中悸动,其次就是东夷蛮荒尚未解决。
根本没时间,让孙权考虑其他。
另一边,三堂会审结束有段时间。
八万考生中,有一万人成为天子门生。
落考的那七万考生,则是各回各家。
一万天子门生,奉命前往各省各郡坐镇。
一时间,典韦麾下地盘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直到曹孟德病倒的消息传来,该说不说典韦确实有些意动。
不为其他,只因眼下时机已成。
在郭嘉的带领下,东夷蛮荒俯首称臣。
此事孙权并不知道,甚至连周瑜都不知道。
此刻带兵拿下曹孟德,回头再对孙权动手。
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天下尽在掌握。
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把持得住?
值得庆幸的是,典韦把持住了。
“主公,您真的不准备做些什么吗?”
“卑职可是听说,曹孟德已经彻底架空献帝。”
“不出意外,曹孟德准备在蜀地称帝了!”
“根据细作回报,江东孙权也有这种想法。”
坐在上座的典韦,听着孔明贾诩的劝说。
算算时间,确实也差不多了。
“传令下去,咱们准备准备称帝吧。”
“主公,您……您说什么?!”
原本还想劝说的两人,听到典韦所言当即楞在原地。
“准备称帝事宜啊?这不是你们想要我做的吗?”
“怎么?难道是我猜错了?”
“不不不!主公您没有猜错!我们这就去安排!”
起初贾诩孔明只是想着劝说典韦动手,根本没想过称帝这件事。
现在听典韦提起,贾诩孔明觉得这是个机会。
眼下时机成熟,典韦称帝乃是天意使然。
其次就是,不能等到曹孟德和孙权率先称帝。
纵观天下,谁能比典韦更适合?
于是乎,在贾诩孔明的紧赶慢赶下。
登基大典,定在下个月初。
不知道是不是贾诩故意的,登基那天刚好就是鏖战南郡那天。
只能说,这一切冥冥之中早有定夺。
典韦对此,并没有任何异议。
邹氏四女听闻典韦准备登基,一个个高兴的不行。
但转头就苦恼起来,典韦登基称帝那皇后该是谁来当?
一边是认为何皇后适合,另一边认为邹氏适合。
偏偏邹氏提议何皇后,而何皇后提议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