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新野之战(3)
诸葛亮的这把火,却是烧在新野城内,战略目标,还是以保存自己,杀伤敌人为主,达到迟滞曹军进攻的目的,然后才能从容撤退。
这次担任主力的将领,并不是刘备倚为左膀右臂的关羽、张飞,而是一向低调的赵云。
诸葛亮让赵云统领数千兵马,埋伏在新野城的西南北三个门,而于城内的隐秘处,堆积了不少的柴草,很多屋顶还内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只等曹军进城安歇以后,赵云就领军用火箭放火,并在三门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曹军出城。
诸葛亮用赵云为主力,是因为只有赵云才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战略意图。
而关羽、张飞,一直都对诸葛亮有成见,虽然他们未必就敢对将令打折扣,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诸葛亮也赌不起。
好在赵云的武艺和带兵能力,并不比二人稍差,倒也没有影响诸葛亮的排兵布阵。
而关羽也没有闲着,领本部一千军马,各带布袋,多装沙土,前往上游遏住白河之水,准备放水淹从新野败退之军,并顺水追杀下来接应。
而张飞也是引本部一千军马,去博陵渡口埋伏,截杀从上游败退下来的残军。
糜芳和刘封二人带二千军,在新野城外三十里的鹊尾坡前屯住,作为疑兵。
孔明把这两万多兵马分拨已定,乃与刘备带着陈到,只带了数百卫兵,在新野城外的一座高山上,扎下营寨,登高了望,只候捷音。
曹仁、曹洪引军十万为前队,前面许褚引三千铁甲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而来。
许诸到达鹊尾坡,被刘封、糜芳的疑兵所阻,因为夏侯惇的失败,许诸也不敢大意,停下来请示曹仁。等曹仁识破疑兵之计,传令大军前进时,天色已不早了。
天黑前,曹仁领兵到了新野城,立即派曹洪领兵攻城。
军士行至至城下时并没有受到攻击,只见四门大开。曹兵突人,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
曹洪认为,这是刘备带百姓姓逃窜去了,就领军进城安歇,此时各军走得乏了,都已饥饿,各部皆去夺房造饭。
曹仁、曹洪吃罢晚饭,就在县衙内安歇。半夜时分,新野城西、南、北三门皆火起。
曹仁还没有反应过来,全城到处火起,眼见得待不下去了,只得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落入诸葛亮的算计,急急从城东门奔出,往白河边撤退。
烟火之中,曹军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曹仁沿途奔逃,又被赵云、刘封等将领引兵追杀,奔至白河边,被埋伏在上游的关羽放水淹死三成,折了数万人马。
到博陵渡口,曹仁又被埋伏在此的张飞追杀一阵,曹仁大败而回。
新野城内的柴火烧尽,火光渐渐熄灭,天色慢慢放亮,曹仁收拾残军,就在新野城外屯住,使曹洪去见曹操,具言失利之事。
曹操闻之,不由怒骂道:“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屡屡放火,数次坏吾大事!”自领大军至新野下寨。传令军士填塞白河,准备一鼓作气,攻取樊城。
曹操麾下谋士刘晔,亦是皇室宗族,见汉室衰微,他也不想拥兵自重,反而投奔了他看好的曹操。
在曹操军的征战中,刘晔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成为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
刘晔身为汉室宗亲,没有匡扶汉室,并不是他数典忘宗!因为即便是皇室,也不能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他投奔曹操,是为皇族留下一条后路。
刘晔对曹操并无二心,但不代表他没有同宗之宜,在前来荆州之前,刘晔就找到曹操,委婉提出自己要避嫌,不能跟随曹操南征。
曹操本来也不敢带刘晔南征,毕竟他与刘表、刘备同为汉室宗亲,血浓于水,对他们的危难,也不能坐视不理。
但曹操见刘晔主动避嫌,反而要带他一起南征,因为他对刘晔的能力非常认可,但对他的忠心却没有信心,刚好可以顺便考察一下。
刘晔虽然同意随军南征,但也提了一个条件,不参与军队进攻方略的定计,怕到时候说不清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提出一些其他方面无关紧要的建议。
现在曹操攻占新野,刘晔眼见得刘备的形势危急,就想尽微薄之力,为刘备的撤退争取一些时间。
因此,他就主动对曹操献计道:
“丞相初至襄阳,必须先买民心,今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若我兵径进,二县为齑粉矣;不如先使人招降刘备。备即不降,亦可见我爱民之心;若其来降,则荆州之地,可不战而定也。”
曹操然其言,就接着问刘晔道:“谁可为使?”
刘晔答道:“徐庶与刘备相交至厚,今现在军中,何不命他一往?”
这也是刘晔早就想好的计策,他推荐徐庶去劝降刘备,其实就是给他一个通风报信的机会,让刘备知道他目前的处境,采取相应的对策。
这劝降的人选,一向都很有讲究,尽量找与对方有交情的人去,这样成功率可以增加不少。
所以,刘晔推荐徐庶为使者,并无不妥之处,但曹操因为徐庶的母亲,间接死在自己的手上,害怕他对自己有成见,对他有点信心不足。
徐庶虽然不发表言论,但与曹操的第一次谈话,还是让曹操认可了他的才华,不想失去徐庶,就说道:“他去恐不复来,如复归刘备,岂不如虎添翼?”
刘晔却说:“他若不来,贻笑于人矣。丞相勿疑。”
曹操乃召徐庶至,对他说道:“我本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吾知公忠义,故特使公往。愿勿相负。”
徐庶刚入曹营,就深受到器重,他也被曹操的诚意感动过。
所谓“无功不受禄”,他也非常纠结,想着如何偿还曹操的恩情,但决计不能出卖刘备,这是徐庶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