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港
第124章 开港
平叛就平叛吧,田瑞正想让自己的保安军多出去锻炼锻炼呢。
再说了,这次的起义军就是些吃不上饭了的农民揭竿而起罢了,严格来讲,这次的任务都不算平叛,应该叫赈灾才对。
毕竟,但凡一个有良知的将领,面对这样的义军都不可能一杀了之。人家都要饿死了,你还不兴人家去抢一抢大户了?
因此,面对这次的任务,田瑞并没有选择派出去多少人,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派出去五千保安军,再配以万把人的雇佣军,这样的规模已经足以形成压制性的力量了。
只是朝廷可能觉得田瑞有些托大,又或者朱由校准备玩一点不一样的,还有可能是孙承宗等人想要近距离了解一下保安军,因此就在田瑞准备出发的时候,朝廷又给他派过来了两万人,以加强他的力量。
面对这样的情况,田瑞丝毫没有拒绝的打算,不就是加重一些后勤的压力么?他自认为还能撑得起来。
至于带兵的将领,田瑞肯定不会自己去的,虽然他被“招安”了,但对于朝廷和皇帝,防备之心丝毫不能放松啊。这要是冒冒然的出去了,被人给搞死了可怎么办?
因此,这次的平叛任务田瑞委派给了沈炼。这家伙虽然为人有些不爽利,但才能还是有的。经过了这么几年的锻炼,尤其是在被田氏医馆的小姐姐拿下以后,成家立业的他终于开始有些热衷于建功立业了。
这一次,田瑞在出发前特意交代了他,对于起义军,绞杀为辅,招安为主。都是些活不下去的人,杀了人家就太残忍了。
因此这次出去,沈炼的主要任务就从明面上的绞杀叛军,变成了如何给那些吃不上饭的人找粮食。只要有了足够的粮食,这场所谓的平叛就能事半功倍,可如果没有粮食,那这次的平叛可就难了,指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只有等到那里的大部分人都被饿死了或者逃散到了其他地方,才能彻底的平定这一次的起义。
为此,田瑞特地在出发前,把沈炼叫了过来跟他仔细的聊了聊。
“沈炼,知道应该怎么找粮食吗?”
“还请总督示下!”
“呵呵,你在锦衣卫干过,难道真的不知道?虽然河南今年糟了水灾,但并不是说那里就一粒粮食都没有了。
那些世家大户,总会有留下来的粮食的。你到了那边,要想办法,把他们的粮食弄过来,这样就能解一解燃眉之急。”
“总督,可那些富户又怎么肯将粮食拿出来呢?他们多多少少都跟朝中的官员有些关系,真要是强行征收,只怕……。”
“嗯?只怕什么?”
“只怕给总督大人带来麻烦。咱们毕竟刚刚被招安,大人的处境想必肯定艰难无比,假如属下再给总督大人添麻烦,那大人的处境不就更难了吗?”
“哈哈哈,这你可是想多了。”田瑞大笑一声,随后解释道:“沈炼,你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我现在的处境可是比之前好多了。
你不要怕给我添麻烦,相反,你还得多给我制造点儿麻烦。你给我找的麻烦越多,我的处境才能越好。”
“哦?这是为何?还请总督大人示下。”沈炼被田瑞听得一愣,他是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田瑞会这么说。
“呵呵,沈炼啊,你想想看,现如今咱们被朝廷招安了,那么朝廷最想干,也最着急干的事情是什么事儿?”
“这,属下猜不到。”
“告诉你,朝廷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把通州大营给拆了!然后再让那些勤王的大军哪来的回哪儿去,让这帮人走的越远越好。
可你这次出去,要是跟地方上的士绅们闹的不愉快了,那势必会让这些人把状告到朝廷里面去。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你想想看,朝廷还有陛下会怎么办?”
“这……,大人,那不就给了外人借口,继续让通州大营里的大军,继续跟咱们作对吗?大人,属下更不明白了,这样不是给咱们自己制造麻烦吗?”
“这你可就错了,通州大营的存在,对咱们其实是有利的。而且我还告诉你,陛下同样不想让通州大营被撤掉,你在地方上越是嚣张,陛下才越有借口让这个大营继续存在下去。
只不过你得记住喽,嚣张可不是让你对着那些苦哈哈的农民嚣张,你得把你的嚣张劲儿,用在那些地主富户的身上去。而且,越是家里有人当官的,你越是得可这劲儿的给我折腾他们!
总之有一点你给我记清楚了,别看那些快要饿死的老百姓一清二白的,但那是咱们最宝贵的财富。都救下来一些人,这些人在将来,都是咱们的财富。明白了吗?”
“大人,属下不是太明白,不过属下记住大人的话了,这次出去,咱们就是劫富济贫去的。”
“嗯,就是这个意思。”田瑞很满意沈炼的态度,不明白没关系,只要听话就行了。
几天以后,沈炼就带着一万五千大军出发了。而田瑞也返回了现代,准备采购一批材料,准备在海边建立一个港口和造船厂。
为啥这个时候搞这个呢?还不是为了粮食。
别人不知道,田瑞还能不知道吗?目前的大明朝已经进入了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北方的各种天灾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虽然此时的北方早已经不再是大明朝的中心区域,但其实此时北方的人口数量一点儿都不比南方少多少。
随着天灾不断的增多,这里老百姓的日子会一年比一年难过。而且,就像今年发生的农民起义一样,有了天灾必然会有人祸,天灾人祸加起来,会让北方的人口一年比一年少。
人才是财富啊,对于一个银行家来讲,还能有人比他更明白什么财富吗?财富不是银子,财富是能坐在无数人的身上不停的吸取他们的血液。田瑞的传送门就在东郊镇,这就决定了,他无论如何都没法脱离这个地方,跑到其他地方去发展。
可如果他放任北方的民众就这么毫无意义的死在了天灾人祸上,那对他来讲实在是无法接受的事情。他不是什么圣人,更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他接下来准备做的一切,都仅仅是为了利益。
如果非让他举个例子的话,就好比当年大英帝国历史上的羊吃人运动。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那个时候的资本家不得不逼着从事传统农业的老百姓破产。
而现如今,田瑞倒是不用亲自来做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情,毕竟老天爷已经帮他做了,他现在能做的,就是顺应天命,把这些被天灾人祸折磨的不成样子的人弄过来,变成他的产业工人。
只不过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粮食。毕竟现如今的问题是北方的土地长不出来足够的粮食,而不是什么粮食分配不均的问题。假如仅仅是分配问题,田瑞还能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但这种天气问题,他显然就无能为力了。
毕竟他就是再牛,也不可能改变的了这片大地的温度和降水吧。
因此,既然他不能改变这片土地上的温度和降水,那就势必要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通过后世的经验来看,其实选择有两个。
一者是搞农业工业化,利用技术的力量,发展推进农业工业化。比如大规模的利用地下水,大规模的修建水库,河渠等水里设施。再加上良种和化肥,即便是在小冰河时期,他也有信心养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巨量的财富。
只不过这个方法需要的财力和时间太多了,一旦他决定走这条路,那么他就别在想搞其他的工业了。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他的财富依然跟现在的地主一样,将自己的财富重新绑定在农业上。
如此一来,先不提他这么做会跟此时大明朝的传统势力会有多么大的冲突,就是这个投资的稳定性和收益速度,可是比发展工业低得多,也慢得多。
因此,田瑞基本上没怎么花心思就做出了决断,他准备选择第二条路,那就是侵略。
就跟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大航海和大殖民一样,抢劫永远比自己建设要来钱快得多。大明的北方不是天灾不断种不出来足够的粮食吗?那就去有粮食的地方抢啊!虽然这种行为对于那些读书读傻了的文人来讲是种被唾弃的行为,但不得不说,这是解决他当前发展的最经济的手段了。
就在田瑞忙着解决造船和港口的事情时,宫里又一次传来了好消息。朱徽娟生了,而且还是生了个儿子。
这对于宫内宫外的人来讲,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这对于田瑞系统的人来讲,总算是有了一个嫡出的公子,往后大家的事业,就更加的有保证了。毕竟,这个孩子的血统可是不一般啊,他的亲舅舅是皇帝,亲爹是田瑞,无论各个方面的势力,那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而且,眼瞅着田瑞和陛下都是春秋鼎盛的年纪,因此大家普遍都认为,大家起码有个三五十年的好日子过了。
对于宫内的朱由校来讲,他当然也高兴的。一方面是他这个人毕竟注重亲情,现如今他的姐姐给他生了个小外甥,他当然是高兴的。再者,曾经他手里只有朱徽娟这么一个“人质”,现在又添了一个,他自我感觉就更能拿捏田瑞了。
只是唯一让他不太开心的是张嫣,作为皇后的她,这一次倒是很争气,给他生了一个八斤重的大胖小子。
这可是他第一个儿子,高兴的同时,朱由校再次想起了当初的那个凤袍案来。可能是心里不得劲儿的缘故吧,当朱由校看着这个儿子的时候,他总感觉这个孩子更像田瑞一些。
作为一国皇后生下了的长子,血统的纯正性是何等的重要?当朱由校非常隐晦的对着孙承宗提出来内心的这个疙瘩的时候,换来的是孙承宗当庭就跪了下来。
“陛下,凤袍案已经查明了,那就是魏忠贤陷害皇后娘娘的举动。陛下,现如今满朝上下都已经认定了,皇后娘娘剩下的孩子,就是我大明朝第一个皇子。陛下,此事不易再翻出来,即便真的能查出来些什么,陛下到时候又该如何收场呢?”
“是啊,如何收场呢。”朱由校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件事到了如今,真的是没什么好的办法了。即便是现在他能百分之百的确认这个孩子就是田瑞的,他又能怎么办呢?难不成公之于众,说有人给他戴了绿帽子?那他这个皇帝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而且到了那个时候,他还要不要再发大军去剿灭田瑞?
“唉,也罢。”朱由校叹了口气,似乎对这件事也没啥好办法了。毕竟现在的政治形势,要求他必须承认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至于其他人提出来的册封太子这种事,那他朱由校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
还是那句话,皇室血统不容玷污,这个是绝对不能有丝毫瑕疵存在的。一旦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那大明历代先帝还不得扒了他的皮!到那个时候,就算他死了,都永世不得安宁的。
看着朱由校如此的惆怅,孙承宗心里反而有点不落忍起来。于是他大着胆子,给朱由校出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
大明朝皇室之人生孩子,那是有严格的认证流程的。从妃子被临幸的记录开始,每一步都会有严格的记录。包括皇子出生的过程,都会有人在一旁监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里演的那种狸猫换太子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情景。
毕竟做这种事的是宗正寺的官员,这里的宗正大人地位是十分超然的存在,一个妃子想要拉拢这样的人,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孙承宗给朱由校出的主意是滴血认亲,这位老倌碍于知识体系的问题,也想不出来更好的办法了。
其实后世人都明白,滴血认亲这种事根本就不靠谱。其实古人对于这种事,又是有一定认知的。不过这就好比是现代人算卦,即便是知道那些神神鬼鬼的大部分都是骗人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花这个钱,去让一个外人,评判自己的命运。
在孙承宗的操作性,配合着宗正寺大宗正,他们两个一同陪着朱由校,见证里两个人的血,顺利的在一个白玉碗中融合了。
看到两滴血彻底相容的那一刻起,朱由校这才真正的接受了这个孩子。孙承宗和大宗正也是长舒一口气,终于是让朱由校将心中的这个坎儿给垮了过去。
当然,在他们不知道也看不见的地方,为了能让这两滴血顺利的相容,马吉祥,丽娘还有宫里的郑彩等人,不知道为此废了多少力气。田氏医馆里有大量来自后世的资料,对于如何让两个人的血液相容,他们还是能够找到办法的。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就在田瑞一点儿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的两个手下配合着宫里的郑彩,就完成了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事情。
他们不但暗中破坏了朱由校的滴血验亲活动,甚至还想了办法搞来了小皇子的血液,跟田瑞的的血液在一起试验了一下。经过田氏医馆的仪器确认,那名小皇子还真的就是田瑞的骨肉。而这个秘密,也只有马吉祥和丽娘知道,他们连郑彩都没有告诉,只是说经过了比对,小皇子的的确确是陛下亲生的。
事情到了这里,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尽管朱由校心里很是不愿意,但还是将张嫣的这个儿子赐名朱慈燃,册封为怀冲太子。
而宫里这段时间发生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田瑞压根儿就没有参与。这倒不是他不想参与,起码自己的嫡长子出生,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是想去亲眼看一看的。但奈何他此时和朱由校的关系比较尴尬,即便是朱由校邀请了他,他也不敢这个时候跑到宫里去送死。
于是,他能做的,也就只剩下给他的老婆写信了。信中,他告诉朱徽娟,他的儿子名叫田轩德,让她在宫里好好将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了,他一定想办法将他们母子给接出皇宫。
兴许是为了让自己不再想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徒增烦恼,田瑞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现如今,蓟州的大小事务数不胜数,搞的田瑞非常的火大。
非但如此,田瑞的总督府都成立挺长一段时间里,招来的文人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这就大大降低了他这个总督府的运行效率。而田瑞本身也不是个喜欢处理这种事物的性格,无奈之下,他只能是将在他家里养病的王安给请了出来,暂时出任他这个总督府里的管事。
王安这人好啊,在皇宫里呆了大半辈子,听过的,看过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多了去了,而且,人家还是朋友满天下的主,在这大明朝,认识不少的官员。
也就是在王安的帮助下,他的这个总督府才一点点的搭建起了框架,初步具备了一些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只不过,也正是由于他的总督府一开始的时候用了王安这么一个角色,也给他在日后买下了不小的隐患。
等到时间来到了天启四年开春的时候,田瑞的造船厂终于完成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建设任务。尽管这条船用的钢材大部分都来自现代,船体的设计图纸也是田瑞从后世买来的,船上用的主机等设备更是他让后世人给他搭配采购的,但将那些一块块的钢板和钢梁,组装,焊接成一条大船,还是让无数人感到无比的振奋。
在这个过程中,田瑞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不说别的,为了实现零的突破,田瑞整整在这个船厂蹲守了小半年的时间,期间更是化身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员,带着船厂的广大职工,攻克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
尽管很多工法和设备都来自后世,但如何将这些东西熟练的掌握,依然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
田瑞他建立的这个造船厂,命名为北海船厂,造出来的第一条蒸汽轮船,被他命名为了创业号,以次来纪念他这大半年的艰苦历程。
本来按照田瑞的计划,他们制造的第一条船应该先从风帆船开始,但不幸的是,他的这个船厂所在的地区可是渤海,在这里,冬季可是有结冰期的。假如是风帆船的话,那他建立的港口的使用效率可就大打折扣了。
现如今可没有破冰船给他用,一旦海面结冰,那这个港口的所有工作就得全部停下来。而风帆船无论从速度还是载货量上,都不可能比得过轮船,因此,为了让他目前的这个港口能够更好的发挥效用,他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提高它是使用效率。
只有风帆船他肯定也得生产,毕竟这是一个工业化刚刚萌芽的时代,无论是他修建的钢铁厂,还是他目前弄出来的这个船厂,短时间内都没有能力让他直接开启蒸汽时代。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他将来的海运模式依然是风帆船只为主,蒸汽铁船为辅的发展策略。
而田瑞如此急迫的先要搞出海船来,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他解决粮食问题。北方缺粮啊,不单别人缺,他自己的地盘内同样缺。
沈炼倒是听话,牢牢记着田瑞临行前的嘱托,一场平叛战争,活生生让他打成了扶贫战!
很多吃不上饭的劳苦大众,在看到跟着朝廷的平叛大军就有饭吃以后,纷纷抛弃了那些义军,转而跟在了他们的屁股后面。
沈炼每到一个地方,就暗中利用这些流民,冲击当地的富户,一顿打砸抢之后,他才会带着大军姗姗来迟。
而那些流民义军也无比配合,见到保安军以后,二话不说立马投降,反正该抢的抢了,该砸的砸了,他们一个个的都很光棍的往地上一趴,等着被保安军俘虏。
当俘虏好啊,不但有饭吃,而且还有很大概率被选中当工人。这对这些流民来讲,已经是最好的命运了。
尽管他们此时也不知道工人是个啥,但对方说了,一旦被选中当工人,那就有一辈子的饱饭吃!
因此,为了争取到这个当工人的名额,这些义军真的是要多听话有多听话,完全按照沈炼的意思办。
于是乎,天启三年的这场平叛进行了一半儿就进行不下去了。
朝廷三令五申,命令保安军赶紧回来吧,再让你平叛下去,估计河南河北都要被他们给霍霍光了。到天启三年冬天保安军返回的时候,沈炼一共给蓟州地区弄回来了上百万人。这些人的到来,一方面给蓟州地区带来了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但另一方面也给蓟州带来了巨大的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