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十面埋伏
当晚,夜幕低垂,银辉洒落,万籁俱寂之中,唯有那轮明月高悬天际,如同无言的见证者,静静照耀着即将上演的一场战略部署。
丞相诸葛亮一声令下,执行十面埋伏任务的十支军队,在相应的将领率领下,偃旗息鼓、马裹蹄、人衔枚,宛如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向潼关急行军而去。
与此同时,一支由一万名民夫组成的庞大队伍,在马岱率领的一万人马协助下,驾驶着装满栅栏木料的马车,直奔潼关城而去。
三国时期,从长安城东门至潼关城下的距离约为300里,按照一天一夜行军160里计算,经过二天二夜,终于到达了潼关城下。
十支军队按照从射程外的栅栏算起,每隔一里地埋伏一支军队的预先设想,在相应的地段寻找合适的地方埋伏下来。
而装载栅栏木料的马车由于行驶速度慢于十支军队的行军速度,于三天三夜后才抵达潼关城下。
随着一万将士和一万民夫逐渐接近潼关城外的预定区域,空气中弥漫起一种紧张而又庄严的氛围。
马岱一声令下,一万将士手持手弩和长矛,严阵以待,防备潼关城内的守军冲出,而一万民夫则抓紧时间在射程外修筑栅栏。
在马岱的指挥下,民夫们迅速而有序地展开工作,他们首先挖坑,将拆除自长安城外的栅栏木料放入坑中,然后将捆绑栅栏的粗大绳索,逐一捆绑、固定,再在栅栏后修筑土堆,欲在这片开阔地带尽快构筑起一道新的防线。
月光下,铁锤敲击声、木料摩擦声、绳索捆绑声、土堆拍打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激昂的劳动赞歌。汗水与月光交织,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闪烁着不屈与坚持的光芒。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格外珍贵,每一秒都在紧张而有序地推进着。
······
潼关城内。
燕王曹宇的府邸。
燕王曹宇坐于主位,左边是大都督司马懿,右边是大将军曹爽,其他将领依次坐在两旁。
现场气氛异常凝重。
曹宇眉头紧锁,扫视一遍全场后道:“诸位将军,据探马来报,蜀军一万人马和一万民夫来到潼关城下,目前一万民夫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筑栅栏。一旦栅栏修筑完成,紧跟着是高台的修筑,诸葛亮这是故伎重演啊!潼关危在旦夕,怎么办?各位有何妙计破敌?”
众将都苦着脸摇摇头,然后私下悄悄地议论。
“燕王,为今之计,依我之见,与其落得与长安城一样的下场,不如趁其栅栏尚未修筑完成,拼死一搏,杀掉这一万蜀军和一万民夫,以绝后患!”一个声音恶狠狠地道。
众人抬头一望,原来是坐在燕王身边的曹爽首先发言。
众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曹宇的眉头舒展开来。
“不可!我问了探马,来到潼关城下的一万蜀军都是老弱残兵,这摆明就是诸葛亮的示弱之计,其用意险恶,欲引我等上钩,进入其伏击圈,意图全歼我军,我等可千万不能上诸葛亮的当啊!”司马懿摇头反对道。
众将一听有理,也都赞同司马懿的意见。
曹宇的眉头又紧锁在一起,他略作沉吟道:“大将军与大都督都言之有理,我们究竟是出兵还是不出兵呢?大家不妨都说说看。”
燕王此言一出,引起了现场一片讨论,最后夏侯玄、夏侯衡、曹震、曹楷和朱术五将支持大将军曹爽的出兵偷袭蜀军和民夫之策。而司马昭、文健、乐綝、徐盖和郝凯五将则支持大都督司马懿的坚守潼关,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五将对五将争吵不休,各自诉说自己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燕王伸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沉声道:“诸位将军,各位所言均句句在理。如果不出兵,结局跟长安城大差不差。如果出兵,又担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我思虑再三,不如折中一下。”
“如何折中?”曹爽急不可待地催问道。
“既然大将军主战,由大将军亲率八万大军出城全歼这一万蜀军和一万民夫。而大都督主守,大都督亲率八万大军坚守城池,以保潼关不失,如何?”燕王正色道。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燕王此举是综合了大将军和大都督的策略,取长补短,攻守兼备,实为上策。
大都督司马懿也颔首表示赞同。
大将军曹爽却犹豫了,如果换做司马懿率军出战,他率军守城,他自然是一百个愿意。而反过来要他带兵出战,他是一百个不乐意。因为他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与大都督司马懿相比,他差得太远了。
但现在燕王在催问大家的意见,所有人都表示赞同,自己既然提出了出战的策略,总不能临时打退堂鼓,龟缩不前吧,以后自己这个大将军威信何在?
曹爽突然眼前一亮,寻思:既然我是出城作战的主将,我可以让其他将领冲锋在前,自己所在的中军在后方观战即可,一旦发现形势不妙,我立即率中军撤回潼关城内,蜀军又能奈我何?
打定主意后,曹爽也学着司马懿一样,颔首表示赞同。
“好!既然所有人都没有异议,我宣布!”随着燕王曹宇起身,所有人纷纷起立,神情严肃地望向燕王。
“大将军曹爽带领夏侯玄、夏侯衡、曹震、曹楷和朱术五将,我给你八万人马,出城全歼城外的蜀军和民夫!”燕王声音洪亮地下令道。
“得令!”曹爽和五将纷纷抱拳应诺。
“大都督司马懿带领司马昭、文健、乐綝、徐盖和郝凯五将,城内八万大军都交给你统帅,坚守城池,确保潼关不失!”
“得令!”司马懿和五将也纷纷抱拳应诺。
“至于本王,我会亲率二万弓箭手在城头严阵以待,时刻注意着城外的动静,为诸位做好策应,一旦诸位在城外有失,切记迅速返回,大都督也要时刻注意城外人马的动向,随时派人马接应各位回城,以免诸位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众将闻言均面露喜色,燕王事事为众将考虑在先,出城作战还有何顾虑?于是众将纷纷抱拳领命而去,抓紧时间准备出城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