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贾子安府中道言 忠王睁眼观世界(上)
第153章 贾子安府中道言 忠王睁眼观世界(上)
蛮夷畏武不畏德。
这是大顺太祖皇帝在世时,以郑氏水师为依托,击败红毛人,收复鸡笼岛,面对文臣武将所言。
所以,从太祖皇帝之后,大顺历代皇帝于西洋列国都有种轻视之态。
除了前期担心西洋传教士会影响大顺朝局,而大肆抓捕下狱,在一些西洋科学方面,也有着于此“邪门歪道”,近乎本能的排斥。
英吉利使臣的到来,一些言语下,更让昌元帝感觉受到了愤怒。
因此之傲慢,若非朝中大臣劝解,大顺四面危急,昌元帝早将这红毛人处斩,将之项上人头送到英吉利王手中。
天朝不可侵犯,这是身为大顺之主的尊严,也事关大顺尊严!
奈何在这特殊时刻,强势的后金国,有了同红毛人联手的打算,若是对方选择从海上来犯,两路夹击,这将于神京安危造成重大不利。
不过,前番朝议时,林如海一番话,也让昌元帝有了不小的底气。
英吉利国的水军,而今集中在南洋列国。真想横跨遥远的海域,从海上来犯京师,长途的补给,就是一个重大问题!
于此,林如海有提供设想,英吉利使臣这次到达神京面圣,另一个重要目的,则在于打探虚实。
如果大顺当先展露内外吃紧之态,又显露出软弱,那势必会让英吉利信心大增。
对方最大的可能,即是来犯沿海,建立来侵大顺的前沿之所。
比如鸡笼岛,比如琼州之地。
正是由于复杂的关系,从英吉利使臣入京过,昌元帝一直让朝中官吏接见,而这次太后寿宴,也是他这个皇帝第一次正式面见英吉利使臣。
前次之目的,且正是将英吉利使臣拖延下去,待开春后,给予女真人重重一击,随后同英吉利这位西洋列强之谈判,才能陷入有利之境。
谁曾想,英吉利国使臣,似有看出大顺在这方面的打算,借助太后寿辰的时机,当众发难!
在被皇宫侍卫带出宫宴的时候,嘴里不断嘟囔着常人听不同的西洋语……
等英吉利使臣被带离,整个寿宴,在太上皇开口说了几句话后,又马上变得热闹许多。
但以贾峥刚才的表现,寿宴内,时有不少人上前面见。
待到宴席结束,众人纷纷告退离开。
当贾峥注意到上方桌案时,不知皇帝和太上皇等,何时已有离开。
这次宴席的波折,看似落下了帷幕。
借助太后寿宴,贾峥也认识了不少人,他怀揣着心事,刚一出宫,就发现早有人在外面等着。
一见贾峥,处于宁国府轿子旁的侍者,忙做一礼道:“敢告知宁国府老爷,我家王爷想请老爷往王府一叙……”
借此机,贾峥正好看到老忠王几父子的轿子,从前方过路,并掀开了一角。
李承之面孔出现,并指了指忠王府方向。
……
半个时辰后。
时近天暗。
忠王府,忠勇堂内。
老忠王早已换上了常服,他带着西洋的眼睛,坐于上首。
下首的椅子上,贾峥在行礼后,亦然落座。
在贾峥对面,则是世子李承。
待丫鬟将茶水奉上,堂舍中,只剩下三人的时候,贾峥斟酌道:“多谢殿下之前在宫里介绍,让晚辈与先祖一些故交有所相识……”
老忠王同贾母是一个辈分的,从太上皇朝时,看似不显山露水,但同各府都有交情。
与当年宁国公府的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华,同殿为臣。
以前的忠王府同宁国府,关系算作一般,但在贾峥同李承结识,又有乾清宫出言后,这位老忠王遂多了些提携之心。
当然,以老忠王的城府,在宫宴之后,邀请他来忠王府,事情定然不简单,这里面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嘱托。
昌元帝知道我多次拜访林如海,为何不让这位户部尚书相告,而选择老忠王?
这本是一个问题,但贾峥在来往忠王府途中,就思考到了一些可能。
作为皇帝信赖大臣的林如海,从江南回京后,先是代皇帝主持江南覆试,随后直入户部,担任户部尚书。
可见皇帝看中林如海在江南这等富饶之地的财政之能,分工由之处理财务大事。同样,老忠王负责的其中一部分,属于外交,即同英吉利人的谈判。
换言之,他这次在太后寿宴上的表现,让昌元帝有所看重,或有嘱托老忠王一些事。
乾清宫这是有意让我参与到对英吉利的谈判?
亦或者,此乃老忠王个人意思?
贾峥心里推测之外,已然做好了准备。
他答言完毕,年迈的老忠王,面上带着慈和笑容,道:“如在宫里所言,子安本有才华,又得圣上看重,其中人事,我只是随手为之……宴席上,我见子安似乎于英吉利知之不少?”
果然是关乎英吉利事!
说到西洋列强的发家史,还有其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贾峥自认为大顺一朝,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只是现阶段的大顺,从国朝利益角度考量,势必要处于有限度的合作,以及有限度的防范与备战里。
所谓合作,自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西洋科技属。
而防范与备战,则是预防英吉利面向大顺之侵略性。
从大顺同英吉利等国的贸易上来看,大顺原本地大物博,其中茶叶瓷器丝绸,一直都是贸易顺差国。
无数黄金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此间情况,实际同满清有些类似。
如此以来,西洋列强想要改变现状之心态,会在对方有势力后,以其他方式,进行反击替代……
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世界都有种重复类似性。
想要改变处境,最重要的还是国力强大!
他沉思了片刻,看了眼对面坐着的李承,向上首老忠王道:“回殿下,关于英吉利,晚辈早于江南,见过一些同西洋做贸易的商贾,于之言语里,有所耳闻,尚算是熟悉,甚至还会一些英吉利语。”
此时的英吉利人,所言的还是古英语,从发音等多方面讲,有些类似后世的弗里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