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快穿成三千界炮灰的那些年 > 第51章 见义勇为的秀才(一)

第51章 见义勇为的秀才(一)

已经接收完原身记忆的她并不确定这是哪个时间节点,只好继续闭着眼睛假寐。

与此同时,精神力以所在的房间为中心辐射出去,渐渐笼罩整个小村庄。

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农田、房舍,冷冽的北风卷着雪花呼啸而过。此时已是深夜,家家户户都紧闭房门,零星传来几声犬吠声。

罗伊外放的精神力如退潮的海水一样收回,笼罩住她所在的这个小房间。

房子是最普通不过的土坯房,低矮的房顶横着一根粗大的木梁,房梁上是泥土和稻草堆砌而成的屋顶,由此可见原身所在的这个家并不富裕。

“阿宝不是挺好的吗,整个村子再也没有比我大孙子还聪明伶俐的孩子。”另一个沙哑的男声传来。

“你也说了,咱们家阿宝脑袋瓜子太机灵了。但凡咱们教他的东西,他学一遍就会。”老张氏靠在炕头,压着嗓音:“你说咱们这样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家里出了这样的孩子,难道不是老天爷开眼,给咱家一个光耀门楣的机会?”

老李头搓了搓牙花子,犹豫了一会试探道:“你是想送阿宝读书?”

老伴的心思他大概也知道一些,这让他很难不心动。阿宝打小脑瓜子就灵光的很,如果真能读出个出息,他们老李家就要飞黄腾达了。

但他们整个村子里头,也没有几个读书人。就那三两个读书的,也是家里日子好过,才把孩子送去学堂学几年,好歹认全了字,就去镇上或县里谋个差事。真正走科举这条路的,十里八乡也没几个。

老张氏越说越激动,仿佛看到了自家大孙子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的样子。

“别说咱们村,就连隔壁宋家营也没有见过咱们阿宝这样聪明的孩子。如果阿宝争气考个秀才回来,咱们家就从农家变成耕读人家了。”

在他们大夏朝,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待遇更是不错。有了秀才功名可以见官不拜,犯了事也不能用刑,还能免徭役,并且有100亩地的土地免税权,还可以按月到官府领取俸禄。月俸有一两白银、30升米。每逢重大节日官府还会发鱼肉油盐。

老张氏的话也让老李头想到了考上秀才的种种好处,他用力吧嗒了一口烟斗。烟斗并没有点燃,里面也没有放烟叶子。实在是家里的管家婆老张氏抠门的紧,每日只允许他抽一锅。抽完一锅他就只能吧嗒着烟嘴,过过干瘾。

这年头过日子,谁家不是精打细算,抠抠搜搜过日子。

老妻张氏着实是一把过日子的好手,家中里里外外十几口人,她愣是攒下了不少银钱。要不然现在也不会心思活络的想送大孙子去读书。

老李头被说的心里愈发痒的厉害,他习惯性的把烟斗在炕头磕了两下。说道:“读书可是要花钱的,一年的束修最低也得需要二两银钱,再加上逢年过节给先生送的米肉,还有自己用的笔墨纸砚,加起来可是不少钱。”

他和老张氏总共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嫁到了附近的村子,彼此之间也算是知根知底,不怕闺女被人欺负。

三个儿子,儿子又生了孙子孙女,家里的孩子多了,各房的想法自然就多了。谁都有私心,想要顾着自己的小家。

如果他们提出来送大孙子去读书,让剩下的两个儿子怎么想,到时候就怕他们兄弟失和家宅不宁。

老张氏当家作主惯了,倒是想的开。“老二老三家的孩子,但凡有一个跟阿宝一样伶俐,我就咬牙一起送去读书。还不是他们生的这几个都没有读书的天份,老天爷不赏这碗饭,他们能怪得了谁?”

“再说了,咱家三个儿子哪个没跟你学手艺,哪次你接了活计不是带着他们三个一起。他们挣的钱我可都让他们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才交到公中。咱们当爹娘的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没有饿死一个,又给他们出了彩礼娶了媳妇,我可不欠他们的。”

老张氏越说越激动,儿子们娶了媳妇后虽然明面上都还算孝顺,但也有了各自的小心思。她自己就是从媳妇熬成婆婆的,心里哪怕不得劲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为了这个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她看了眼睡在另一边的大孙子,担心自己的大嗓门吵醒了他,轻咳一声,压低了嗓子。

“再说了,就算咱阿宝考不上功名,好歹认全了字,去镇上县里寻个营生,也算是在村子里混出了名堂。我活了这么多年,一双眼比老鹰还利呢,阿宝这孩子一落草我就知道他不是那土里刨食的。”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句话着实说的不错,老张氏看自家阿宝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老李头在众多孙辈中也最喜欢大孙子,他被老伴说的心思浮动,思虑再三后拿定了主意。

“好了好了,这么晚了也该睡了。明儿吃过饭我跟孩子们说这事。”

听到这话,罗伊便清楚了自己穿来的时间。按照原身的记忆,明天吃过早饭,爷奶就会跟家里人说送他去读书的事。

这次罗伊的任务对象是个男的。原身小名阿宝,大名李洛易。出生在冀州府下辖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村庄,祖辈三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原身出生后,随着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他的与众不同也很快显现出来。

原身极会长,专挑父母的优点,小小年纪就生的颜如宋玉、气质不凡。脑瓜子更是机灵,可以说是过目不忘。

后来在爷奶的坚持下,家里决定送他去学堂读书。他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顺利的通过了县试、府试、院试,成功拿到秀才功名。

为此,老李家在村子里可谓是炙手可热,一时间风头无两。

原身深知家人供他读书不易,平日极其刻苦。拿到秀才功名后,他继续埋头苦读,并于乡试开始前赶往了冀州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