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天生郭奉孝
听见甄家老太君的请求,刘和虽然知道此举不合礼法,并有一种自己入赘了的感觉。
但念及甄家对自己未来大业的帮助,还有这举世无双的四位姐妹花,当即笑着点头答应下来。
见状,甄家老祖母大喜,说道:
“老身观子钰也是爽快之人,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天,把婚事办了。”
刘和能怎么说,当然是再次点头。
很快,在甄家老祖母的一声令下,整个甄家开始行动起来。
不多时,整个甄家上下,便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一番拜堂完毕后,刘和喝的酩酊大醉,进入了自己新房。
听见开门的声音,再见到刘和脚步摇晃,甄洛连忙起身去扶。
扶到桌上后,就是交杯酒!
本来新房之内,还有许多仪式,但都事急从简。
喝完交杯酒酒后,甄念见刘和,仍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不由说道:
“四妹,夫君喝了这么多酒,次日起来,必然头疼,你去传唤丫鬟,令厨房,给夫君做一碗醒酒汤吧!”
甄巧闻言,点了点头,起身朝门外丫鬟说了几句。
很快,醒酒汤被送了过来。
喝完醒酒汤后,刘和清醒了许多,再见甄洛等人已做好准备,便吹灭了房间内的红烛,就睡。
次日中午
来寻刘和的李存孝,见刘和还没起来,心知刘和这是掉进了温柔乡,只好在外等候。
下午两点,刘和和甄洛等人,从房间内,走了出来。
见李存孝在外等候,不由问道:“存孝,何故在此!”
“末将心忧主公,这才在此!”
闻言,刘和哑然,感叹李存孝忠心的同时,也不禁暗想,自己这回真的是堕落了。
随后,在丫鬟的带领下,刘和在大厅,和甄家老太君,甄洛等人,商讨起商会,和甄家北上幽州的具体事宜起来。
由于甄家体量大,再加上刘和的很多需求,这一商讨,就是三日。
商讨完毕后,刘和没有在逗留,带着李存孝,一路南下而去。
半个月后
豫州颍川郡阳翟县,刘和在刘伯温的带路下,往郭嘉家走去。
此时郭嘉正和好友戏志才在屋中闲聊。
“志才,你说伯温此去,真的能把刘和带来吗?”
“应该能吧!我观伯温也不是那信口开河之人!”戏志才有些不确定的回道。
“梆梆……”
就在这时,一阵敲门声从门外响起。
“应该是伯温回来了,我去看看!”郭嘉起身说道。
“好。”戏志才轻点头。
郭嘉家房子并不大,很快郭嘉行至大门处,打开了房门。
只见刘伯温身后,数十人站立,其中为首两人一身着锦衣,面容俊郎,一身形魁梧,手拿长形布包。
再见那数十人腰间微鼓,站立间一动不动,郭嘉瞬时明白,刘伯温没说假话,他真的把刘和带来了。
再想到刘伯温这几日所说,以及自己的判断,郭嘉心中再无犹豫,走到刘和身前,倒头就拜:
“郭嘉郭奉孝,见过主公!”
闻言,刘和心中顿时狂喜不已,自己竟这般简单就得到了郭嘉的认可!
要知道,郭嘉何许人也,那可是历史上曹魏大业的绝对功臣之一。
甚至要不是郭嘉死的早,可能都没什么三分天下,直接打完赤壁之战,曹操就一统天下了。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哪可不是说着玩的。
念及此处,刘和连忙扶起郭嘉,满脸激动的,拉住郭嘉的手说道:
“和,何其有幸,能得奉孝认可!今日和得奉孝,好比高祖得陈平,如鱼得水。”
听见刘和的话,郭嘉亦然开心不已,但随即想到自家屋内的戏志才,当即说道:
“主公请随我来,嘉屋内还有一大才,才华胜嘉十倍!”
刘和知道郭嘉说的是戏志才,一位同样天妒奇才的人物。
在野史上,只要提到曹操,那就必然避不开这位,更有说法是,戏志才死后举荐郭嘉,来的曹营。
思及此处,刘和连忙跟随郭嘉的步伐,往屋内走去,同进的还有刘伯温,李存孝。
至于士兵则守在门外戒备。
坐在屋内等候的戏志才,见郭嘉久久未归,心知必然是刘和来了。
再见郭嘉走进来时,走在最前方,朝自己挤眉弄眼的模样,戏志才哪里还不清楚,自己这位好友的心思。
不过他此时有点看好曹操,对于刘和虽然也看好,但毕竟先入为主,所以决定还是先察看一番。
“主公,这就是嘉和你说的好友,戏忠,戏志才。”
闻言,刘和瞬时拱手说道:
“幽州刘和,刘子钰,见过先生!”
“戏志才见过公子,我的事,想必奉孝,伯温,都和公子说了。”
“我也不藏着掖着,公子若想收我,还请公子,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闻言,刘和有些错愕,但随即立刻回道:
“先生请说?”
“公子的志向是什么?”
“平定乱世!”
“具体一点?”
“定幽州,取辽东辽西,攻占并冀二洲,收异族为兵,尽取北方,再图南下!”
“很好,若平定天下,公子是选择新立一朝,还是延续大汉!”
听见戏志才问这个,刘和思及前世汉族,汉族,汉服等事,当即没有任何犹豫的回道:
“延续大汉,如武帝中兴,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最后一个问题,公子如何看待世家?”
“世家之害,犹甚反贼!”
闻言戏志才眼中一亮,追问道:
“公子可是要除世家?”
刘和摇了摇头:“除不了,但可创一法,断其根基,不像现在这般势大!”
闻言,寒门出身的戏志才,不再追问,而是躬身拱手拜道:
“戏忠,戏志才见过主公!”
见戏志才突然对自己认主,刘和楞了楞,随即大笑着扶起戏志才,说道:
“志才,可愿做我新法的首任考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