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民心所向
次日清晨,咸阳城外的空地上,秦天正带着郑国实地考察。
\地势不错。\郑国环顾四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而且紧邻官道,运送物资也方便。\
\不止如此。\秦天指着西边,\那边就是工匠学堂。以后培训水利人才也很方便。\
这时,范雎带着一队人马走来。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这些都是各地选派来的能工巧匠。\
秦天和郑国走近查看。这些工匠都是从工匠学堂毕业的优秀学员,各有所长。
\诸位可愿跟着郑国先生学习水利技术?\秦天问道。
\愿意!\工匠们齐声应道。
他们早就听说了郑国的大名,能跟着这样的水利专家学习,求之不得。
\好!\秦天很满意他们的态度,\那就开始正式筹划吧。\
在临时搭建的工棚内,众人围着沙盘开始商议。
郑国指着沙盘说道:\工程浩大,需要大量人手。依我之见,光是主渠就需要三万民夫。\
他停顿一下,试探着说:\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调配人手?是否需要从边关调遣将士?\
这正是他原本计划的关键。如果秦国从边关调兵,必定会影响边防。
但秦天只是笑了笑:\不必调动边军。我自有安排。\
\哦?\郑国有些意外,\不知陛下有何高见?\
\很简单。\秦天胸有成竹,\发动百姓参与。\
\百姓?\郑国惊讶道,\可是这等工程技术复杂,百姓恐怕......\
\正因为技术复杂,才更要让百姓参与。\
秦天解释道:\你想,修完之后谁来维护?谁来管理?如果百姓不懂技术,难道要让官府派人常驻?\
郑国一时语塞。
他没想到秦王考虑得如此长远。
\再说了,\秦天继续道,\这水渠修好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百姓。让他们参与其中,也能增加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范雎若有所思:\陛下说得是。不过百姓们愿意参与吗?\
\当然要给予奖励。\秦天说道,
\参与工程的百姓,每日都有工钱。而且还可以学到技术。等工程完工后,他们就是最好的管理者。\
郑国听得连连点头。这确实比调动边军要高明得多。
不仅解决了用工问题,还能培养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陛下英明!\郑国由衷赞叹,
\如此一来,不仅工程易成,还能让百姓们受益匪浅。\
\那就开始着手准备吧。\秦天吩咐范雎,
\你去拟定招募章程。要把奖励政策说清楚,让百姓们看到实惠。\
范雎领命而去。郑国却站在沙盘前沉思。
他发现自己原本的计划完全被秦天化解,而且是以一种更高明的方式。
\郑国,\秦天看出他的心思,\你在担心什么?\
\陛下......\郑国欲言又止。
\放心说来。\
\在下只是在想,如此大规模发动百姓参与,会不会影响农时?\
\这个好办。\秦天说道,\可以分批轮换。让各村轮流派人,这样既不耽误农事,又能保证工程进度。\
看着秦天胸有成竹的样子,郑国突然有种挫败感。
自己苦心设计的计谋,在秦王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夕阳西下,工地上的忙碌景象仍在继续。
工匠们在搭建临时工房,规划场地。
秦天站在高处眺望,目光所及之处,都将是未来的水渠走向。
\再过半个月,春耕就要开始了。\秦天说道,
\工程要在春耕之前开工,这样百姓们才能安心参与。\
郑国看着秦天坚毅的侧脸,心中暗暗感慨。
这位秦王,不仅精通水利,更懂得如何统筹全局,调动民心。
在这样一位明君面前,任何阴谋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是啊,\郑国轻声说,\让我们开始吧。\
咸阳城外的广场上却热闹非凡。
来自各地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都是为了参加水渠工程的招募。
\快看!\一个年轻人指着告示牌,惊喜地说,
\每日工钱五钱,还管饭食!这比种地强多了!\
\不止呢。\旁边一位老者补充道,
\听说还能学到水利技术。等工程完工后,还可以留下来当管理员。\
正说话间,郑国骑马来到广场。
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一时有些恍惚。
在韩国时,他从未见过如此场面。
百姓们非但没有抵触情绪,反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郑先生!\范雎迎上前来,\今日来报名的已有八千余人。这还只是咸阳周边的。\
\这么多?\郑国惊讶道,\可是...工程艰巨,条件艰苦,他们知道吗?\
\当然知道。\范雎笑道,
\我们把所有情况都写在告示上了。不过百姓们更看重的是陛下的承诺。\
\什么承诺?\
\参与工程者,不仅有工钱,还能学技术。而且工程期间,他们的家人也有补贴。\
范雎解释道,\陛下说了,这不是徭役,而是给百姓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郑国沉默了。这哪里是在耗费民力,分明是在为百姓谋福利。
就在这时,秦天也来到了广场。
\陛下!\一群百姓围上来,\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干活?\
\别急。\秦天和蔼地说,\先要培训。这活不是一般的苦力活,需要掌握技术。\
\那更好!\人群中有人喊道,\学得一技之长,以后就不愁没活干了!\
秦天点点头,转向郑国:\先生觉得如何?\
\陛下圣明。\郑国由衷感叹,
\在下从未见过如此积极的民众。想必这就是陛下高明之处。\
\走,随寡人去看看培训场地。\
在工地另一端,几间简易校舍已经搭建完毕。
工匠们正在准备各种教具,模型。
\你看。\秦天指着教室里的沙盘,
\我们把复杂的水利知识简化了,用这些模型来教学。让百姓们能够直观理解。\
郑国仔细观察着沙盘。
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水流方向、坡度变化等关键信息,设计得非常巧妙。
\还有这个。\秦天走到另一个教室,
\这是专门用来练习水闸操作的模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郑国不得不承认,秦王对教育的重视远超他的想象。
\陛下,\郑国忍不住问道,
\如此大规模的培训,费用想必不菲吧?\
\值得!\秦天斩钉截铁地说,
\与其花钱请外人来管理,不如培养自己的百姓。这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正说话间,范雎急匆匆跑来。
\陛下,又有好消息。渭南等地的百姓也都组织起来了,要来参加工程!\
\好啊!\秦天欣慰地说,
\看来咱们的宣传起效了。这些百姓都懂得未雨绸缪的道理。\
郑国听着这些消息,心中感慨万千。
他原以为百姓们会因为工程艰巨而抱怨,没想到却是这样的场面。
\先生可是有什么心事?\秦天察觉到他的异样。
\不瞒陛下。\郑国坦诚道,
\在下只是在想,若是韩国的百姓能有这等机会该多好。\
\会有的。\秦天意味深长地说,
\只要有良好的政策,天下百姓都一样。他们都渴望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