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 第144章1983年的第一场雪

第144章1983年的第一场雪

经历了这事儿,林宇哪还有半点心思继续捕捞海参。

接下来的两天,林宇和王大春没再踏入那片危险海域半步,转而前往了金沙滩。可林宇的心里,始终放不下那艘沉睡海底的神秘沉船。

毕竟上面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勤劳虽然可以致富,但是有这种一夜暴富的机会,林宇自然也会放过。

不过他心里清楚,就算再去,大概率也是徒劳无功。

那片海域太深了,每次下潜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和精力,想要从海底捞出东西谈何容易。况且,还有那恐怖的巨型章鱼盘踞在那里,贸然前往,无疑是自寻死路。

但是,机会并非完全没有。

巨型章鱼通常栖息在深海,出现在那片海域本就极为反常。而且冬天即将来临,一旦天气转冷,海水温度骤降,它肯定会回到深海。

林宇暗自盘算着,回头无论如何都得弄一套专业潜水装备,这样下次下海,才不至于如此狼狈,说不定可以带回来一些宝贝。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宇和王大春捞海参的过程还算顺利。短短几天,家里大大小小的水桶都被塞得满满当当。但他们并没有急着把这些海参卖出去,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 等待着今年的第一场雪。

1983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直到11月24号,随着北风呼啸,暴雪也随之降落。

凛冽的寒风像是从极地狂奔而来的猛兽,肆意地呼啸着,狠狠地拍打着窗户,发出 “呜呜” 的声响。小渔村则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打翻了白色颜料盘,瞬间被这洁白的雪花温柔包裹。

房屋的屋顶被积雪层层覆盖,像是戴上了一顶顶厚实的白棉帽,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在寒冷的空气中缓缓升腾,给这银白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海风裹挟着雪花,如同一把把利刃,呼啸着吹向海面上。原本波涛汹涌的海面,此刻也仿佛被这寒冷的天气驯服,变得平静了许多。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溅起的水花瞬间凝结成冰,在沙滩上留下一道道晶莹的冰痕。

外面冰天雪地,一片银白,而林宇家的屋内却暖烘烘的,像个暖炉。

热乎乎的炕席让炕上的林瑶和楠楠有些招架不住,两人不停地挪着地方,粉嫩的小脸被烫得红扑扑的,像熟透了的苹果。

可呼啸的寒风实在太猛烈,即便门窗紧闭,还是有丝丝缕缕的寒意透过缝隙钻了进来。这股冷意一进屋,便与屋内的热气碰撞交融,形成了上冷下热的奇特局面。

林宇猛地一拍脑门,暗自懊恼道:“哎呀,竟然忘了买塑料布钉窗户。”

东北人过冬,为了防止北风灌进家里,会在窗户上钉塑料布,可有有效的阻挡北风,还能保存屋里的温度。

就在这时,王玉芬从外面推门而入。

她裹着厚厚的棉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旧围巾,整个人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脸也被冻得通红,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一样。

一进屋,她便迫不及待地将手放在炕上,嘴里嘟囔着:“可算暖和点了。”

缓了缓神,她开口说道:“今年可真冷,这场雪下了三天三夜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院子里的积雪都快过波棱盖儿了,真吓人。幸亏咱们今年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得充分,不然的话......”

王玉芬没把后面的话说完,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

她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儿子林宇撑起这个家,怎么可能穿上厚实的衣服、坐在暖和的炕头上?光靠她一个人,还真不一定能带着三个孩子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妈,想那么多干什么呢?咱们今年准备得这么充分,雪下得再大,咱都不怕。”

王玉芬听了,轻轻点了点头,脸上的担忧稍稍褪去了一些。

紧接着,王玉芬又想起了什么,说道:“这场雪下得太突然了,你和大春捕捞了那么多海参,这下没法卖了。”

林宇听后,嘴角微微上扬,说道:“妈,我就是等这场雪呢,这场雪过后,咱才能卖更高的价钱。”

说着,他便下了炕,准备行动。

王玉芬看着儿子的举动,疑惑地问道:“你这是要做啥?”

林宇一边穿鞋子,一边回答:“把那些海参都冻上,等天好了,路面化一些了,再去城里卖。”

他来到存放海参的地方,将一桶一桶的海参费力地捞出来,双手被冰冷的海水冻得通红,可他顾不上这些,动作麻利地把海参一把把撒在雪地里。

天寒地冻,海参上冻的速度极快,没过一会儿,就变得梆硬。

林宇迅速地将它们捡起,放进渔笼里,再小心翼翼地封好,挂在房檐上。做完这一切,他拍了拍手上的雪,刚准备进屋,就看见村长罗全带着几个村里的干部风尘仆仆地走进来。

“呦,小宇,干啥呢?”

村长罗全满脸堆笑,亲切地问道。

“干了点活。”林宇笑着回应,随即赶紧招呼他们进屋,说道:“外面冷,快进来暖和暖和。”

一进屋,村长罗全他们一眼就看到灶坑里燃烧得正旺的火苗,屋内暖烘烘的,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村长罗全忍不住夸赞:“小宇呀,你准备得充分,弄了这么多柴火,估计全村就你们家最热乎。”

这话不假,在渔村,弄柴火本就不易,大家手头都紧,花钱都得精打细算,哪有人像林宇这样,一下子买这么多柴火,就算雪天大冷,也不舍得这么畅快地烧。

王玉芬听到动静,赶紧从炕上下来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呼罗全他们上炕暖和。

村长罗全呵呵一笑,摆了摆手说:“就不上炕了,在屋里暖和暖和我们就走。这次来,我们是给小宇送村里的奖励的。”

说话间,身后的保安大队长将怀里抱着的一个大箱子放在了炕沿上。

“奖励?这是啥呀?”王玉芬一脸好奇,眼中满是疑惑。

“电视机!”村长罗全笑着回答,脸上洋溢着自豪,“这是咱们村渔猎活动,最好的一次奖励了,另外还有一袋大米。”

话音刚落,保安队长便把大米也提了上来,那袋大米看起来沉甸甸的,估摸有四十斤。

可此时,众人的注意力都被那个神秘的箱子牢牢吸引住了。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在他们这样的小地方,电视可是稀罕物件,难得一见。

“这次渔猎活动,小黄花鱼大丰收啊,村子里也着实富裕了一把,小宇功不可没,这都是你们应得的,赶紧打开看看吧。”

村长罗全一脸笑意,不紧不慢地点上了烟袋,那悠然的模样,仿佛在享受这份惊喜带来的独特氛围。

闻言,林宇直接上手,双手用力撕开箱子上的胶带,动作麻利地打开了箱子。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电视机搬了出来。

这是一台牡丹牌黑白电视机。

林宇记得,这个牌子是北京生产,在这个年代的市场上占据着很大份额,一度风靡全国。

眼前的电视机外壳是深灰色的,材质硬挺,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看起来十分耐用。屏幕方方正正,大约有十二英寸左右,边缘镶嵌着一圈黑色的塑料边框,像是给屏幕戴上了一个精致的黑框眼镜。

电视机的正面,左上角醒目地印着“牡丹”两个红色大字,下方是一排调节按钮,按钮不大,表面光滑,触感细腻,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音量、频道等功能标识。右侧则是一根长长的黑色天线,像一根灵动的触角,此时正笔直地挺立着。

电视机的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散热孔,呈规则的排列,像是一个个整齐的小窗口。电源线从底部蜿蜒而出,连接着这个时代的 “信息大门”。整体看来,这台牡丹牌黑白电视机虽然没有后世彩电那般色彩斑斓、功能繁多,但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却是一件无比珍贵的稀罕物。

林瑶和楠楠原本在角落里玩着自制的小玩具,看到这个稀罕物,瞬间停下手中动作,紧接着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电视机前。

林瑶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黑宝石,满是好奇与惊叹,小嘴巴微微张开,形成一个可爱的 “O” 型,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眼前这新奇的玩意儿惊得说不出话来。

她的小手不自觉地伸了出去,在距离电视机还有几厘米的地方停住,似乎是怕自己的触碰会弄坏这个宝贝。

楠楠则直接绕着电视机转起了圈,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哥,什么是电视呀?”

一边问着,一边伸手想要去摆弄那些按钮,被林宇及时拦住。他不甘心地收回手,眼睛却还是紧紧地盯着电视机,眼神里满是对这个陌生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