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梦回大长安 > 第141章 李世民又缺钱了

第141章 李世民又缺钱了

也不知道领会了石天的意思还是得了李世民的指点,李承乾的工坊做的并不低调,现在长安城不少百姓都知道,长安城外的那些工坊,每一个都日进斗金。

李承乾得瑟,长安百姓也信以为真,跟着学着开始弄工坊了,虽然都是只做一些小玩意,但是在完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赚钱,他们还是很逍遥的。

看着长安城外一座座兴起的工坊,李世民也很是高兴,工坊多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商税了。

商税的事情李世民跟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谈过,因为之前朝代都有收商税的惯例,这事他们虽然不怎么愿意,但是要说到反对,他们倒也不敢,只能在商税的比例上做一些争取。

好在李世民承诺,商税暂时不收,等大唐的工坊发展到一定数量之后再收,他们这才答应下来。

“学堂的建设可以分派给地方,让他们自己筹建,朝廷只负责书籍和先生的开支。现在最大的障碍并不是筹建学堂,而是没有足够的书籍和先生。

陛下,臣建议等明年开春,再开科举之时,批量招收一些读书人,把他们安排到地方的学堂去任教。在地方学堂,他们可以一边教授孩童们识字,一边可以好好读书,而且朝廷还可以给他们发放一定的俸禄。”

在长孙无忌看来,现在李世民动了世家的根本了,那就直接索性一棒子打死得了,免得这些世家不安分,再闹出什么事端来。

长孙无忌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筹建学堂花费不少,而且在整个大唐推广,这笔花销如果全让朝廷承担肯定会有很大的负担。

可是分派到地方,几百上千户筹建一所学堂,每户分担的就不那么多了,一户拿出几十上百文钱也就足够了。

想让大唐普及学堂,最大的问题还是书籍和先生。大唐三百万户,一户少说也有五六个孩子,加起来就需要数千万本书籍了。

市面上的书籍可不便宜,一本书籍都要上百文钱,数千万本书籍,几百万贯钱财,这对于一年只有千万贯收入的朝廷是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

李世民让他去推广学堂,提供了大批的书籍。而且李世民提供的书籍跟市面上的书籍成色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纸张的厚度,还是纸张的颜色,都远远高于市面上流通的书籍。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有了新的造纸的法子,也知道他有高效印书的法子。他之所以拿书籍来说事,只不过是想探一下李世民的底,看李世民印制书籍的效率能不能满足这上千万人读书的需要。

如果李世民能承担得起书籍的开销,长孙无忌就有信心,一下子把世家的根基给铲除掉。如果承担不起,只是这十来万学子,想要一下子除掉世家还是有些困难的。

官办学堂使用的书籍并没有多厚,一本书能有三五十页就顶天了,这点书籍对于掌握了蜡纸印刷和活字印刷的李世民来说算不得什么。

印刷这十几万学子所用的书籍,李世民让人计算过,每本书籍的成本可以控制在三文钱之内,几十万本书籍,全部成本加起来,也不过几千贯铜钱。

这笔钱对于大唐本说算不得什么,李世民完全承担得起,甚至比起为学子提供的笔墨纸砚,书籍的费用并不算高。

“明年立春,科举选才之事你先去准备去吧!学堂之事朕再想一下。让大学普及国立学堂是好事,只是这先生的开支朝廷暂时还负担不起。”

大唐三百万户,每户有四五个要入学的孩子,那就是上千万个学子。千万学子差不多需要二十多万的先生,即便先生的俸禄按九品官员的一半发放,每年的开支就是三百万贯。

书籍笔墨开支虽然没有先生的开支大,可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笔钱大唐还承担不起。

让百姓付费读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读书的成本可是很高的,一家人守着那点土地过日子,本来就紧巴巴的,如果再承担上几个孩子的求学费用,他们的日子还怎么过?

付费读书,把学费设置的低一些,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这很容易成为世家攻击他的一个软肋。打完吐谷浑之后,马上就要征战高句丽了,他可不想在这一时刻出乱子。

普及国立学堂,虽然是好事,只是不能急于这一时。最起码也要等到把高句丽平了之后才能推行。要不然,大唐百姓的子弟都去读书了,再招府还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石天说过,吐谷浑有矿,等拿下吐谷浑之后,如果真能找到这些矿脉,把这些矿脉开采出来,推行国立学堂的钱也就有了。

战争如果能发财,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平了吐谷浑和高句丽之后,收回大量的资金,支撑起大唐的教育倒也是个好事。

战争财虽然是一次性的,可他李世民现在需要的也只是暂时的过渡一下,等商税开收之后,推行国立学堂的费用一下子就出来了,到那时,这点小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见李世民没再提书籍,长孙无忌也就了然了。学堂之事,主要难点在先生,只要解决掉先生的事情,想来国立学堂也就解决了。

在这个文盲普及率达到90%以上的时代,想要招收二十万读书人也是相当困难的。单纯靠明年的科举,甭说二十万了,估计连两万都招不到。

大唐对科举并不怎么重视,而且大唐科举,最难考的竟然是秀才。

大唐三百年,科举选才,几年下来也不过选了六个秀才。当然,科举选才,三百年下来不会只选六人。大唐沿用的是隋朝的科举制度,考中秀才的,那是牛人。

大唐科举,分为制科和常科。一般学子会选择考常科,也就是经义、策论那一套。只要书读的透,文章写的好,通过常科考试并不难。

相较于常科,考秀才的制科就难多了,试题都是由皇帝亲自出的。除了经义和文章,你还要对政事有所了解。在皇帝的面前讲政事,如果没有一些独到的观点还真不容易通过。因此,到唐朝后期,已经很少有人再考制科了。

从大唐选二十万读书人的事情有些难度,可这事长孙无忌会处理,现在就是想办法搞钱了。

想要搞钱,李世民就想到了石天。在他看来,这大唐最会搞钱的就是石天了。只可惜石天现在在蓝田县炼钢,估计短时间内也回不来,这让他有些难受。

把石天叫回来?那肯定是不行的。搞钱开办国立学堂,这是大唐的百年大计,不得不重视。可是石天现在搞的钢铁,那却是大唐的开疆利器,一样不能耽误。

有这十来万学子,精心培养一下,怎么也能选出千八百个人才了,而且在征讨高句丽之前,国立学堂也不可能普及,这事倒也不急于这一时。

他不着急叫石天回来,可是有人却等不及了。几日之后,就在他收到石天已经带领着程处亮了国子监的学子炼出来第一炉钢铁的密报之后,弹劾石天的奏章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弹劾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石天的酒坊私自酿酒。

大唐是有禁酒令的,凡私下酿酒者,都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这点石天也知道,只不过禁酒令这东西,在灾荒之年执行的严格,到了丰收之年,人们也就不那么重视了。

最近几年大唐粮食丰收,许多百姓家里的粮食自己吃不完,卖出去又不值钱,因此私自酿酒者也越来越多。尤其像新丰县,酿酒现在都成了支柱产业了。

民不举,官不究。新丰县酿酒盛行,而且有李世民的题字,更是让他们肆无忌惮。可是现在有人把这事捅到李世民的案头了,李世民就不得不过问了。

石天酒坊被烧之事,李世民也知道,再加上李明达亲自跑来告了几次状,李世民也只能派人去查。

只不过现在还没查到太多的线索,或者说查出来的问题太过棘手,李世民也只能拖着李明达没有处理。

现在李明达那边还没安抚下来,又有人跑出来状告石天私自酿酒,这事让李世民有点上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