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始皇凝身,汉武铸魂
张扬接着说道:“始皇一统六国,凝聚华夏。
后期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彻底巩固了华夏一统的思想。
然而汉朝前期因为国力尚弱,军力不足。面对北方的匈奴只能采取和亲止战的方式,使我汉朝的边境子民只能生活在匈奴的蹂躏之下。
直至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您在窦太皇太后归天之后,开始掌握实权。
掌权之后便说出了历代汉朝帝王未曾敢说出的话:寇可往,朕亦可往!
从此与匈奴开始攻守易形的较量。
然后不顾一些大臣的反对,一改文景之帝无为而治的方针,倾全国之力与匈奴展开了决战。
用人不计较出身,任用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数次大破匈奴。期间打下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霍去病将军这最后一战更是打到了匈奴的狼居胥山,致使从此匈奴漠南无王庭!
而后更是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苑。使汉朝的疆域大规模的得到扩张,也让四方胡掳领略到了汉朝的强大。
正是有了汉武大帝您的雄才伟略,才使整个汉朝子民树立起了民族自信。而这种民族自信一直影响到了后世两千多年。
所以说汉武大帝您给华夏民族树立了一个千秋自信,铸就了我们华夏民族一个强大自信的灵魂。
也有人说,没有汉武大帝的汉朝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朝代,是汉武大帝让整个汉朝子民都充满了骄傲和自信。
在汉朝之后,我华夏后辈族人也被称之为汉人或者汉族。可见大汉王朝对后世之人的影响。
所以才有了‘汉武铸魂’的说法。”
刘彻听完哈哈大笑,高兴的说:“始皇凝身,汉武铸魂。好一个汉武铸魂!
朕能被后世如此评价,朕心甚慰。能与始皇齐名,朕也感到意外。”
卫青和霍去病也是齐声祝贺:“恭贺陛下得此赞誉,陛下雄才伟略,当之无愧!”
刘彻收敛了一下情绪,感慨的说:“想朕十六岁即位登基,一直由皇祖母把持朝政,有所想法也被屡屡制止。
而自朕亲政以来,想要开疆拓土。却也被人说成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也幸得卫青和去病争气,连战连捷,这才堵住了朝堂上一些老臣的话语。
但是朕也怕呀!怕天下人不理解朕,怕后世人不理解朕,说朕是个只知道好大喜功的昏君。
朕的子民过的苦,朕也知道。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场仗只能是朕来打,也只有朕才有这个条件去打。
因为朕有父皇和祖父积攒数十年给朕留下的国库,因为朕不能再一味的忍让四方蛮夷,让我汉朝子民时刻生活在他们的威胁之下。
所以朕这一生注定是要开疆扩土的,朕要为大汉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让四方蛮夷都畏惧我大汉天威。让我汉朝子民都可以昂首挺胸的活着。”
听着刘彻的诉说,张扬和卫霍二人都是默不作声的听着。
这是一个帝王的心里话,也是一位帝王的选择。
汉武帝能够毫无顾忌的说出来,一是他作为帝王,很多话只能藏在心里。今日遇到张扬这个后世,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张扬会泄密。
二是也向卫霍二人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想要开疆拓土离不开两位爱将的支持,今日这个场景正好合适。
张扬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听众,对于汉武帝以后要做的事情他早已经知道,对他来说知道汉武帝的想法意义不大。
但是卫青立刻品味出了汉武帝的意思。当即说道:“陛下放心,卫青愿意作为陛下手中利剑,为陛下征战疆场,为我大汉开疆拓土。”
霍去病紧跟着表态:“霍去病也是如此!”
看到两位爱将的态度,汉武帝欣慰的点了点头。
但是张扬却是开口说道:“卫大将军日后为陛下开疆拓土,征战疆场自然是毫无意外的。
但是霍将军以后恐怕不能再为陛下开疆拓土了。”
霍去病怒视张扬:“你此话是何意,难道怀疑我对陛下的忠心?还是质疑本将军的能力?”
张扬含笑劝道:“霍将军不必恼怒,后世即不敢怀疑您对武帝陛下的忠心。也没有资格敢质疑将军您的能力。
只是因为据晚辈所知,您只有两年的寿命了。您若是身死,还如何为陛下开疆拓土,征战疆场?
这也是晚辈这次邀请两位将军前来的原因,因为晚辈也不愿意看到霍将军英年早逝,让悲剧再度发生。”
张扬一句话让三人震惊不已,刘彻不相信的问道:“去病还只有两年可活,是谁杀了他,死于哪一次征战?”
听到刘彻的问话,卫青和霍去病都觉得没有问题。
在他们看来霍去病如此年轻,又是自幼习武,身体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作为汉武帝的爱将,武帝既然已经决定开疆拓土。日后领军打仗是肯定的,所以想当然的认为霍去病是死在了战场上。
就连霍去病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张扬摇了摇头:“据晚辈所知,霍将军并不是死于战场之上,而是病逝的。”
随后张扬将自己知道的历史记载详细的向三人述说了一下。
最后感慨一声说:“或许是天妒英才,或许是突发疾病。霍将军的死亡是一个迷,但是二十四岁英年早逝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霍将军年少成名,短短几年便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两次功冠全军,被封‘冠军侯’。
更是创下了后世广为流传的‘封狼居胥’的军中最高荣誉称号……
所以您的病逝不仅仅成了武帝陛下的一生憾事,对于您个人,对于后世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很多人都想知道,如果您这位年纪轻轻就可以封狼居胥的骠骑将军没有英年早逝的话,您将会再为大汉立下何等功勋?又将为华夏留下怎样的战绩?”
刘彻问道:“后世可有解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