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金黄山传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科举(下)

第一百五十一章 科举(下)

作为一个荣登杏榜的人,并在当时被称为神童的人,我们三个也参加了一些朝廷举办的一些活动,弄得异常忙碌。

等省试的热闹慢慢冷却了下来,殿试的日期也定了下来,在三月廿八日。

虽然殿试因为某些贡士对殿试失利不满,而转投辽坎族和祁阙族不断发生,于是宋太宗将殿试改为了排名考试。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花时间准备准备,毕竟这是千载难逢的在皇帝前露脸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备考的日子过的飞快。

很快,殿试的日子到了。

我、郭华阳和郑博平再次出征。来到了宫门之下,和大多数士子一起等着经过小黄门的检查,进入到大殿里面,参加考试。

郑博平还是有点儿担心向我这个科场“老手”道:“还是这殿试会考啥?我有点儿担心,讲师说的是时务策,今年皇上会考什么样的时务策啊?”

我说:“别问我,我当年省试可没过,怎么可能参加接下来的殿试呢?”

郑博平还是问道:“那你也经验丰富啊,详细讲讲,我好心里有个底儿。”

我说:“时务策,顾名思义,肯定跟时务有关系,你就多瞅瞅今年发生的大事儿,不就行了吗?而且这种考试完全是靠当今圣上的喜好来决定,我也说不太好到底会考啥,可能比省试的还难吧?”

郭华阳插嘴道:“我看你是太紧张了,这个殿试无论如何都是排名考试,只要你考过了省试,基本上没啥问题,而且二甲和一甲也差不太多,日后升官还得靠你自己的能力。”

我也同意道:“完全没必要太过紧张,这种事儿还是放平心态比较好,你没看见今科省员都已经在酒楼住了二十多天了,要不是今天殿试,他都不打算出来了。”

郑博平长叹一口气,说:“可能是我太紧张了吧!”

很快,我们就进入了宫门,在小黄门的带领下取了笔墨纸砚,然后来到了殿试的考场——崇武殿。

进入到大殿里面,当今圣上——太宗皇帝正坐在正中央,旁边几位宰相陪同,担任读卷官。其实这些读卷官就是考官,只不过因为殿试的主考官是当今圣上,谁又能和当今圣上平起平坐,所以才叫做读卷官。

他们的后面站着其他文武百官,毕竟这殿试多少也算的上是一场盛大仪式,文武百官自然参与。

我们这些考生们迅速找好自己的座位,收拾好东西,准备接下来的发卷儿。

说句实话,哪怕是见过许多大场面的我看了这阵势,也不知不觉地紧张了起来。

不过,太宗皇帝并没有让我们等太久,直接下令道:“开始发卷!”

几个太监捧着卷子迅速走了出来,一一分发给每个考生。

我迅速地拿起笔来,沾上墨,填上个人信息,然后放下笔,将题审了一遍。

殿试的题没有省试那么多,只有一道,但题目很长。

我耐下心来,读了一遍,大概讲的就是现今大宋帝朝与北方辽坎族建立的大辽帝国和祁阙族建立的大祁王国战事不断,并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空耗财力。

我看了一遍问题,是应当如何强兵的问题。

我思考了一下,考虑到当今重文轻武的社会大背景,提出重视武将的想法肯定不行。而且据我爹说,当今圣上越发地重视文官了,希望通过重视文官来稳固自己的权力。

但是,我毕竟是武勋世家出身,写的太重视文官,容易引发一些问题。哪怕现在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但是毕竟那个收卷子的太监也会记住我的卷子,到时候让他们知道了,以后可就难了。

于是,我决定这篇文章,我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科举选拔武将,让皇帝亲自监考武举,让武将全部成为天子门生,另一方面,开设专门培育将领的机构,规范武将来源。

。。。。。

殿试花费的时间相比于省试来说就少太多了,仅仅用了半天多的时间,我就完成了这张试卷,准备交了上去。

交卷子的时候,那个太监居然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然后将卷子拿走了。

我收拾了收拾东西,起身离开了崇武殿。

郑博平也很快就完成了试卷,走出了崇武殿。郭华阳也如往常一样,慢慢吞吞地拖到了最后才出来。

我们三个离开崇武殿都长叹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然后迅速地回府上报道,赶紧欢天喜地地跑去酒楼喝酒、玩乐,放松一下这几年紧绷的神经。

三天后,到了殿试的成绩公布的时候,皇榜会被贴在宫门上,我、郭华阳和郑博平也来到了宫门前,和上次一样,派出了小厮去打探情报。

没让我们几个等太久,小厮就把名次报了过来,我考了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差一点就是一甲了。郭华阳也考的不错,是第九名,是二甲进士出身。出身郑博平居然逆袭成功,考了个第十一名,也是二甲。

我们三个回到郑府上,郑海雷和赵美彤正在大厅上,我的叔叔郑海峰和宋巧莲也坐在里面。赵美彤兴高采烈地说:“三位进士回来了。”

郑海峰恭喜道:“大哥,这是要一门三进士的节奏啊?”

我们三个行了礼。郑海雷让我们三个坐下。

郑海雷直接说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你们三个进士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我们三个瞬间就从刚才考中进士的喜悦掉落到沉寂之中。

郑海雷见我们没人说话,先问我:“博文,你打算怎么办?”

我说了我一个大概的方向:“我想先去翰林院当几年词臣,然后找机会谋求外调,再回到中央任职。”

郑海雷评价道:“你这是想走翰林庶吉士的路,好是好。但是不适合你,如果要是博平会更好点儿。”

我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二叔郑海峰解释道:“现在你们已经完成了进士,可以了解一下官场了。现在是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我们武勋世家看似光鲜,其实已经岌岌可危了。你作为郑家的长子,现在已经被文官集团盯上了,你已经很难走传统文官的清贵道路了。”

我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说:“那我就只能选择外放了吧?”

郑海雷点点头,说:“对,先外放,再请求调任到边关担任一方将领,积累一定的军功,最后谋求回归中央进入中枢。”

我听了我爹的安排,想了想,说:“那就按照我爹的安排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