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变通不阻碍
即,事物即是静止的,又是存在的。
即,事物既不会去变动,又能够存在出来。
而一种“不变的存在”;
其不会去变动,是静止的,则首先我们不用去担心它会有所作为,因为这种事物根本并不会去动,即使是存在,我们也没什么可太过担心的;因为我们首先便是排除了这种事物的危险性;即除非是我们自己往这种事物上去撞,否则它本身便是不会对我们有所太大威胁。
其次,不会变化,但又存在,那其又将会是“如何存在”;其我们从“无”的角度去观察,这种不变的事物是可以存在的,因为它只是需要占用“存在”的这种空间;并且其还是不能够“变”的。
其,于我们刹那的脑海中和变化的网络科技中,却是可以,但其“不变的存在”,也便是建立在我们变化的这种思维和拟态应用之中;
于现实中,也可能是一种“空间性的躯壳”,因为不会“变”,则首先说明其不会受到“时间”这种变化的影响;
因为我们知道“时间”就是“变”;而变化就是区别于之前的一种不同;
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就是说,对它来说,没有变化的过去、未来时间概念;即,转瞬之间的存在,便就贯穿了“时间”的过去未来;屹立于时间的长河中混沌不灭,处在了一种不倒不退,不前不进的地步;
其刹那即永恒;
诸法在其面前化为了空相,遍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其本身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故空中无色;物沿耳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一切大地和宇宙的兴衰对其来说都如过眼云烟;
因为“这种存在而不变的静止”状态,使得外界即使发生了再大时空间的变动,也都好像没有了真实意义;其万法皆空,即,什么也不会对这种事物造成影响,而也就只要我们不去撞到这种事物,便不会有事。
即,它的存在也已经不再是有关“能量性”的变化问题;
而只要一旦是“有”,则这种“有”便立刻遍布过去未来;像根直线或者圆柱体一样拉在我们的面前,或存在于宇宙的某个角落;看得见、看不见、伤不伤得到我们不知道,总之是静止并且存在的。
而我们是运动的,指不定哪一天就会迎面撞上,也许会是堵看不见的墙,或者创生柱那样,但凡碰到它的事物都会被撞坏、坍塌;
其宇宙中的某个角落,也正是因为它的静止存在而不断地陷入一种不通之中,在不断的塌陷和碰撞的堆积情况下,指不定啥时候就会轮到我们地球。
那么,就是说,这种“静止的存在”会在出现的那一刻,就能遍布宇宙的过去未来;而其他的星体也大概率可能是会像藤壶一样不断的对撞过去,形成积累。
而也只要我们不去碰到这种“静止并且存在性”的事物,就会没事;而如果好巧不巧,在宇宙中的某一天,碰到了,那也就算是真的倒霉;因为这种“静止的存在”事物没事,而靠自己撞上去的我们却是有事的。
即,这种事物不需要再经历“变化”才能显象,让我们看到存在;而就只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并且是静止的;而静止就是说,还不能够被损坏,因为如果出现损坏则不就证明其并不是静止的。
而只怕是已经成为了“无漏”的状态,这么说来,岂不就是和“神”一样;和“神”一样,也许不需要能量,或者它们有比能量更高级更万能的超能力东西也说不定,总之是一种十分无敌的存在。
那么到底有没有这种“存在而静止”又能够阻挡我们的事物呢;即,如果我们说有,便就于瞬间之中,其可以无穷无尽的有,各种形状的有,无穷无尽地摆放出来;并且源源不断地摆放进了变化的时间长河中。
但也是现在,这样一种事物的出现,势必会造成对我们的影响;因为指不定下一秒,我们就有可能撞到这种“静止并且存在性”的事物。
或者再想大一点,存在并且还可以动,获得更恐怖的神通。
想来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大概是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知识盲区;但当真我们的这种思维就是正确的吗?
其为什么会这么想?
便是因为,在此段之中,我们把“静止和存在”当成了一种“固有、静有”的现象,并且是带着这种“对立”性的二元思维,去纵观整个宇宙。
即,在我们不由自主、莫名其妙的起心动念间,就立刻产生了关于“运动和静止”、“存在与不存在”这些观念的“两立性”;像缺乏安全感一样,以“有和种种可参照的静态观念”作为了思维的起点。
以“存在和有”的这种观念作为了判断事物的标准;即,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默认了这种“有”的绝对性,一旦没有,甚至于我们还会觉得荒谬。
当其“存在和有”在我们脑海中不知不觉地默认为绝对、底层逻辑性的东西时,也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的开始。
要把“变化”默认为绝对性的东西;思考如何变化。
而不是“存在或者有”等“静相、固相”概念,这些都是名可名的事物。
而其“存在”,就像是在直接定义这个世界的“熵增”情况;即此刻的世界已经不是它本身,而是一种被我们所定义了的抽象观念;即,看着貌似挺具体,很详细,但实则却是大抽象。
因为此时的我们已经将“存在与不存在”“静止与运动”等等概念当做了一种“底层的静态思维方式”,因为此时的我们已经遗忘了,其“存在与不存在”“有和没有”“静止和运动”等等两者之间的“变化方式”;而就只记得了种种之间的牢固对立观念。
即,我们在树立“存在”这个观念时,一定是能够与“不存在”像公式一样让两边产生“变化”的。
其存在一定是因为变化而产生;其不存在也一定是因为变化和不去变化而消失。
是因为“变化”让我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对立性”,其我们所要牢记的更应该是“变化”,而不是所得到的结果。
当然这里并不是在针对熵增,熵增是份很好的思维理念,但却仍不足以做到与时俱进,因为很明显它是选定了“静止”的事物作为了自己增长的判断依据,是“离也”的“涣”。
其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变化的,那么又为什么要选择一份静止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底层思维逻辑。
即,我们一定要清楚“存在与不存在”“静止与运动”包括世间上的一切对立,都是相较于“变化”而言的。
没有“变化”我们产生不了这么多的观念;但其“观念”就像各种各样的“现象、相”,这些都是名可名、无常的,而“变化”才是让一切“呈象”被我们看到的原因。
我们大概是没有对真正的“自然”具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观念。
其我们一定要知道并且回归到“存在”的真正意义;
即,是因为“变化”,我们才发现了事物的“存在性和熵增性”;并不是因为“存在和熵增”本身就能够独立、并且绝对表达于这个世界之中。
如果“存在”本身能够独立于这个世界中,变成一种绝对,则便就可以出现无穷无尽的“妄想”,虽然有时候很欢乐,但也难免会有哭的时候;因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创造、迸发出各种各样的事物形象,而不再去依赖于它的变化性;
省略事物“变化性”的过程,而就直接让“存在”绝对存在,就是我们逐渐丧失真正自然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始。
因为什么样的“存在”都不为过;但可怕的是,我们却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种“存在”是如何存在的,即,变成一种或是各种各样的未解之谜,这种才是真正的自己吓自己。
即,我们所有一切的“存在”都会造成观念偏差。
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因为“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而不是直接就能够蹦出来;
所有一切能够直接蹦出来的,都是站在“有”的底层逻辑思维当中。
并且“有”是可以允许“静止”存在的;即使再加上“相对静止”,也弥补不了“有”以及“静止”这种观念对于我们概念的混淆。
因为从日常的观念中,我们就已经默认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石头是“静止”的。
石头怎么可能动?从古至今也没听说过石头会动;
这么说吧,如果石头不动,就不会存在于我们的面前;其石头必须是无时无刻的动,才能够继续保持自己变化的模样,在我们面前;
但显然石头的动,就只能够保证自己不会消失,却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活动;但“人和各种各样的物种、生物”的这种变动,却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存在,又可以活动。
而如果生菜某天有了大的“变化”,让它站起来打人也不是不无可能。
其我们一定要知道“变化”当然是最难学的,但收益一定是最好的;不可不变,不可乱变;不要去渴望获得太大的圆满性的事情,但一定要了解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内涵;一定要让真正“自然的逻辑”流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不是让固定的观念占据了我们的思维理念;
这才是“破”一切妄念的开始。
要知道“存在”是相较于“变化的不存在”而言的,这并不是一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东西,直接拿来用,则我们便是首先会陷入他人建立给我们的底层逻辑之中,从而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当然是要尽可能地获得像“自然”一样认知;因为其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现象和规律都是“自然”演化出来的。
其会变动的事物,再怎么动我们也都习以为常;像兔子、蜘蛛。
而不会变动的“静止”类事物,例如石头、蛤蜊壳,它的动才算是真正的不可思议;变到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神鬼莫见的潜移默化效果才算是高明;
因为这种令人迷惑的变化才是真的奇怪,因其便是会产生一种令人迷惑的错觉;
在看似“静”的同时,混淆我们的判断力;变化于无形,鬼神莫见其形,仙魔莫测其踪。
而其能量和存在这种静态的观念,也一定是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能量也会消失;而能量如果是一种固定的力量型观念,那么,就是说,我们在头脑中已经默认了,这种能量,其“静止、块状的存在性”,并且还不自知;
即使我们用言语去说明它的动态性,但很显然我们并不明白这种动态性的变化是什么,否则世界上所有疑惑便都已经解开了;
其便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清楚什么是“能量”,什么是“存在”,把能量的存在情况当做了一种现象,它们不是现象,而是变化。
是因为变化,能量和如有神助的感觉才能够显象出来,被我们看到;并不是因为有神、有能量,才能感受出变化;
变化才是万物之本;而能够查找到这种万变之中的不变之处才能够称其为宗;才是万变不离其宗。
其我们一定是在想到“能量”时,把它当做了一种抽象的固定事物类型,能够用来利用、或对付其他事物、或者去比较大小的情形;
其能量一定是,事物自身所具带的一种反应和变化情形的度量状态,并不是我们觉得;
我们的觉得并不一定是对的,要让大自然觉得。
其“能量”可以直接说成是变化、变化的存在,却不能够说成是“存在”,因为“能量”一旦变成直接存在的方式,就会变得天花乱坠,谁也搞不清楚它是什么,因为我们便是都会去观赏它像烟花一样,绽放时的壮丽,而忽略甚至模糊了“能量和存在”等本身的由来。
因为一旦说成是“存在”,其便就很容易觉得能量是一种固有的现象,而质量、能量等固有的状态现象是会造成我们底层逻辑判断失误的,所以,误差才会成为一种必然情况,但对自然而言,从来就不存在误差这样的一种情况。
其“存在”是可以、并且允许事物静止下来、不动的,但“变化”不允许,变化就是说,除非我们能够找到它彻底不变、完全规律性的一面,否则我们永远也别想“静”下来,永远也别想安宁;
这就是“变化”的绝对性。
如此说来,存在岂不是很自在,还能静下来休息休息,变化岂不是很苛刻喽;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放眼望去,只有真正通晓变化的事物,才有机会不断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一种“食劫为露,餐云为霞”自然状态;才会时不时呈现出一种能够吞吐山河、包纳宇宙之机的气势;
任其刚来不穷,依然永劫不灭,此为大势所至的思路。
因为只有“变化”,我们才能够将“有无”的关系关联起来,做到“无中生有”;有没有,存不存在,静止还是运动,不是这些观念说的算,而都是“变化”说的算。
而其“变化”所需要的便就是“不妨碍性”;即,不妨碍,就可以产生大地、山川、河流、峡谷、召唤师手册,以及各种各样的锅碗瓢盆、茶壶和杯子;
即,如果想要一切的变化顺利,则就不能去妨碍这种变化,而如果变化停止了,就说明没有了变化,而没有了变化,则便就是“不存在”,复归于无物;
因为当事物出现“虚空”的道通、畅通性时,才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现象;龙卷风,电流,火焰;而当这种虚空性更长久和稳定时,就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实物”,例如土壤、石头。
即,因为变化所需要的是“虚空的道通性”;而其变化能够显象出来,则证明事物是不被阻碍、可以发展的;无论是谁或者哪种力量在推动事物的发展;
但只要这件事物,它能够变化,则就证明其处于“虚空”之中;
而如果没有“虚空”,则变化就无从进行,也没有能够进行的余地;
不具备“虚空”性,就是不会有变化;
而只要具备了“虚空”性,则其各种各样“无常”的变化就会出现,被我们所观测到。
那么,我们使用逆向思维,即,当事物具有了“虚空”时,那么其就会出现“变化”;
因为“不变化”,就也不需要“虚空”;如果要“变化”,则证明事物具有了“虚空性”;
而如果说这件事物具有了“虚空性”,那么是否就是说,它正处在能够“变化”的实色反应中。
即,“虚空”一出现,则什么就都有了;这才是“虚以控实·真空生妙有”;才是我们从“变化”推导出,变化所需要的“虚空”条件,进而当事物具备了“虚空”的条件后,又能够有变化的一段过程。
之后,我们便就知道了,当“虚空”出现时,就会伴随着“变化”,即实色反应;而实色,又为我们可以观测到的一切事物所呈现的变化。
所以,进一步地去想,即当“虚空”的变化是什么样的形状是,其所成显出的“实色”大地就会是什么样子;像龙卷风的虚空,火焰的虚空,电流的虚空等等变化。
但总体来说,是“无常”的一种自然情况,而我们所要知道的便是“虚以控实”的这种效果。
对照进生物当中,其“人”,说是我们为“气”所化的虚通情况,呼吸、消化系统等等上下通行的状态,则其人便就是直立存在、能够上下成形;
鹿,包括自然界的种种动物,它们的“气”多为前后相通,所以,所呈现出的就为四肢着地的情况。
鳄鱼的身体、呼吸和代谢都是趴着的,所以“气”也是横着的,我们看得到的鳄鱼身体样貌情况,大致是围绕着一股横着的“虚空”情况展开。
即,“气”虚通的变化,决定了事物成形的模样;“气·能量”我们大概都可以理解为“虚空”的变化效果;因为“气”很明显也便是在描述“变化”;是我们赋予给“变化”的一种不定而定的称谓。
但其人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物种大爆发的过程中,一定出现了各种各样、更为丰富的物种情况;是由于后来不断适者生存地演化,使得可持续生存的事物保留了下来,而我们人也便就是其中一种;其各种生物的样子,更取决于“气”的变化。
继续说到“虚空”;
即,虚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因为“无”的存在,因为这些字眼所描述的都是一种“不存在”的特征;其有“虚空”,就会有变化,产生各种看得到或摸得到的实色效果;没有“虚空”,就没有变化,就是“无”;
但也正是因为“无”的这种不加以任何的阻碍性,使得一切能够在变化时显象出来;
所以“无”名天地之始,而不是大爆炸,爆炸是变化现象,是依赖于虚空的实色反应;
所以,“虚空”是一种“无有入无间”的变化状态,但本质为“无物”。
而如果事物的变化是处于被“上帝、能量、超能力”等等事物的操控中,则一切都会是处于混乱的状态,因为我们首先便是失去了一种辨识真假的能力;
而没有虚空,即存在“有物”,爆炸变化的现象就会出现问题,事物的客观形象和概念就会被模糊;
谁也创造不出“无”,而“无”却可以提供给任何事物变化和发生的条件,并且不会加以干扰;这才是“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而不有的玄德情况。
所以,对“无”来讲也不存在什么样的平行宇宙或时空间概念;其各种方式的空间维度和平行宇宙,都是我们在“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意愿构想出来的。
有没有无所谓,但“无”始终都是“无”本身,也不存在什么样的断裂情况;因为即使是我们在设想各种时空的变化,也便还是得在“无”之中进行;
而哪怕我们觉得我们的世界有“十四维”之多,想要去变化,想要在这些空间维度中有所作为,也便还是需要“无”,否则一切都是不成立的;说成是和“空间”一样,就是在着相的开始,所以,无论外界的事物是何种形象,即,在我们看到和想要去了解它们形状的时候,就是在着相的开始;要了解它们的“变化”,而形状、等等的实色情况和样貌都是“变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