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子之怒
“罪不及出嫁女,更何况是女婿,不过就是不能再考功名”,孟氏跟着杜老爷子走南闯北,这点见识还是有的,虽说儿子没说全,却是知晓后果。
“你父亲最后心愿就是一家子平平安安,远离朝廷,你偏偏不死心,我也拦不住你,经历这一遭,你该觉悟,这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孟氏心疼孙子,也心疼儿子,语气还算平和。
到此时杜万坤只能放开自己的执念,父亲入狱,他恨死嫡支那些人,凭什么只有他们能当官,自家就不行?
这才逼着大儿子用功读书,好在他也有天分,中了举人,若不是出这事,进国子学读上几年,怕是进士也中得,毕竟还年轻,只二十岁。
只可惜自己为他选的好岳家,居然牵扯到这次的贪污案当中,功亏一篑。
“清平信上还说什么”?孟氏又问。
“打理好京中事,就带着儿媳妇回来”。
“回来好,回来好啊,在外面才不放心”,孟氏说完就去劝儿媳妇,人没事就好。
在杜清明的记忆里,一家子还住在京里时,哥哥总是跟在祖父后面跑来跑去,跟着处理各种商事。
祖父出事,哥哥很伤心,父亲提出弃商从文,守孝三年他便深居简出埋头读书。
母亲哭过很多次,哥哥每次都笑着劝母亲,他是自愿的。
那会他刚六岁,还不懂,总想拉哥哥一起玩,他总笑着说让小厮陪他去玩,自己还生气过,捉了他最害怕的癞蛤蟆放在他案头。
母亲知道后气的要打他,也被哥哥拦下,再后来自己慢慢懂事,想要帮他分担,可大哥却说,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比如习武,又劝着父亲给他找武习师傅。
三年孝满,大哥就被送到骊山书院,那年只过年时自己才见到他,就连自己生辰,也只托他的小厮金宝送回自己一直想要的那把匕首。
再后来大哥考中举人,被父亲送到京中,再见面就是他成亲,喝得酩酊大醉,拉着自己的手说,让自己一定要好好的侍奉在母亲身边。
当时满院子的艳红,连大哥的眼睛都是红色的,尽管他在笑,可自己却感觉他并不开心。
没想到再次听到大哥的消息,居然是被国子学除名,大哥很伤心吧,他努力这些年,一切付之东流。
……
早晚天没那么热时,秋月一家就在地里翻番藤、拔草,村里人跟着照做。
大伙多是半忧多喜,忧的是外面情形不明,喜的是作物长势良好。
田里稻谷抽穗,还有月余就又可以收获。
秋月寻思完新稻谷产量,又想着要做红薯粉条,得益前世视频里看过,知道个大概过程。
最重要的有两个环节,一个是把红薯磨成粉状,这一步用石磨就可以。
再就是红薯粉做成粉条,这一步得需要模具,平底圆瓢状底部有圆孔漏网,类似平底圆水瓢,和好的粉放进去压挤成粉条状。
这个得需要订做,这时代也不知道有没有钢,就是做成铁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改天也得去请镇上姑父的铁匠铺问过才知道。
铁器容易生锈,有条件还得做成钢的,这时候即便有钢应该也不会那么容易得到,就像制冰的硝石,镇子上就买不到。
想想古代侠士用的刀,金丝大环刀,玄铁匕首,吹毛断发,应该都是好材质,会是钢吗?只是这些真的存在吗?
应该或许有吧,文盲真可怕,没事还得多看书。
要是穿成侠士多自由,天南地北的走,行侠仗义,体验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再有系统加持成为武林第一女高手,酷毙了好嘛。
脑子里胡想一番,总算没那么忧虑,重活一世,自己很多事情还是没有考虑周详,比如红薯收成后怎么处理。
即便是新上任的县令是个好的,怎样把红薯推广出去?整日窝在这山间地头,连个可结识的人都没有。
小民的忧愁只跟生息相关,大人物间的忧愁是性命之关,由税粮引发的贪污案,席卷整个大江南北,多个州府深陷其中,朝廷上下牵连的官员又有多少,京师大狱人满为患,这在几朝都不多见。
年轻的天子更是震怒,登基不过六年,满朝官员居然半数牵扯到此事当中,真真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天子一怒,伏尸不知几何,流血千里,京城菜市口斩首流下的血迹冲洗三日还留有痕迹,让过路人看着胆战心惊。
城西官员们住的地界,每日里都有人被揪出押走,这一场庆和朝的浩劫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各地官员缺口极大,新进的进士总算有用武之地,这一界考中的学子成为最幸运的一批。
周萧杰就是这幸运儿之一,进士排名末尾,他本来还忧心能不能授官,即便不用等太久,也只会是九品芝麻小官,而且是升官艰难的那种。
没成想他走狗屎运,居然碰到这百年不遇的大事,直接被任命渚水县县令,这可是正七品,最重要的朝中正缺人,只要做出政绩,升职有望啊。
天子令各官员即刻上任,他草草寄一封家书回去,就带着指派的两个副手李石和唐文礼,日夜奔波走马上任。
三人还没有到同江府地界,关于他的消息已经在渚水县疯传。
周萧杰,二十八岁,已娶妻,扬州人士,寒门出身无背景,人品如何暂未知,实在是不出名。
这是李有福根据打听到的消息总结出来的,另还有税制,听闻已经改为十税一制,暂时还没张榜,可能要等县令上任。
县衙班子要重组,很缺人,已经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李有福也动心,当然不是他要去应试职位,是秋君,以他的天赋考举人怕是不易,还不如趁此机会谋个文书的位子。
再多的消息也打听不到,想到此,他就决定回村,听闻回村同行的李安和春旺可开心坏了,初来看什么都稀奇,时间一久,还是觉得村里舒服。
三人说走就走,雇马车就上路,到镇上,这次他可舍不得花五十个钱坐马车回村,三人走着往家赶,看到熟悉的村头,还有些小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