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赈灾之公主发馒头
李夫人闻言说道,“公主请说,臣妇定当全力以赴。”
萧揽月闻言笑道,“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你把这种没有父母的孤儿都统计一遍,然后问他们愿不愿意跟我去京都,以后留在公主府当差。愿意去的,我会管温饱,会让人教他们学艺,读书甚至习武。”
李夫人闻言急忙说道,“那太好了,臣妇代替那些孩子谢谢公主。”
萧揽月闻言看着李夫人,“那就辛苦李夫人了,我们去城里看看吧!”
李夫人闻言说道,“好,这个时间差不多该施粥了,公主要不去施粥。”
萧揽月闻言点点头,“可以,本宫也想了解一下百姓现在过的日子。”
萧揽月和李夫人又骑马返回。
来到了州府门口,果然门口很多口大锅在煮粥,百姓都拿着碗排队等着。
李州府见公主来了,立即迎上去,“公主来了,参见公主。”
萧揽月闻言说道,“快起来,赈灾这段时间就不要行礼了。”
李州府闻言回答到,“是,公主,晚饭开始煮粥了,我让人在另外一边空地上搭了棚子蒸馒头,现在有了粮食,大人一顿可以发一碗粥和两个馒头,孩子就发一碗粥一个馒头。”
萧揽月闻言点点头,看到一个个虽然有了一点精神,但是依旧瘦骨如柴的百姓,有的人甚至弯着腰,或者蹲着排队,也有人脸色苍白,恐怕是一直以来的饥饿,又露宿街头,身体很多人都拖垮了。
想到空间里的灵泉水,萧揽月笑着上前到一口大锅旁,接过勺子搅动着粥,然后借机放了一点灵泉水在里面。
百姓看着公主每口锅里都去搅动了,忍不住好奇。
“这公主是干什么啊?”
“不知道啊,已经搅动了好几口锅里的粥了。”
“我知道了,公主肯定是看看锅里米多不多,今天公主还问过很多人有没有吃饱呢!”
“肯定是的,你看公主还特意把米舀一勺起来看看。”
一圈操作下来等萧揽月把所有锅里都加上了灵泉水,锅里的粥也熟了。
馒头也被拿来放在粥的旁边,每个人都可以领取一碗粥,两个馒头,小孩子则可以拿一个馒头。
萧揽月喝了两口灵泉水,也跟着大家一起分馒头给给百姓。
李夫人则去府里带着府里的人给那些孕妇或者孩子分饭菜。
萧揽月每递一个馒头,都会说一句,“拿好,小心烫,安心,皇上惦记着你们的,会过上好日子的。”
每个拿到粥和馒头的百姓都说,“谢谢公主,谢谢皇上。”
一时间百姓领取到粥和馒头的百姓都三五成群的,一边吃东西一边议论着。
“这公主可真好。”
“是啊!我这馒头还是公主给我的,还说让我们安心,说京都的皇上也在惦记我们呢!”
“我们总算遇到一个好的皇上。”
“这公主真善良,还亲自给我们分馒头。”
甚至有小孩子说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公主一样为老百姓做事。”
旁边的大人闻言笑道,“有出息啊!那你以后可要好好读书,将来当官啦不要忘记我们啊。”
另外一个孩子也说道,“等我长大我要去参军,听说公主以前还带兵打仗,说不一定我还能成为公主的手下。”
……………………………………
百姓这这里议论纷纷,萧揽月在那边分馒头分得满脸笑意,自己紧赶慢赶,好多天没有好好休息,总算让百姓吃饱了。
等百姓都喝上了粥,吃上了馒头。负责搬运粮食的念宛和知雅也回来了,萧揽月才和李州府回到府里,几人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
萧揽月见大家都吃好了,看向李州府,“李大人,如果本宫猜得没错,有些人在本宫没有来的时候已经饿死了。不知道那些尸体,李大人怎么处理了。”
李州府闻言说道,“他们家人还能动的时候就找一个地方埋了,那种没有家人的下官让人在一座山上挖坑埋了,但是不管百姓还是士兵都有很差时间没有吃饱了,可能也有疏忽的时候。”
萧揽月闻言沉思一会,“李大人,本宫有一个建议,你看现在百姓都你吃饱了,既然能够吃饱了,那就应该有力气干活了,你可以让人组织几个小队伍,让人们寻找一下尸体,然后统一埋在一座山上,为了避免百姓还怕或者出事,可以一个队伍安排几个士兵带着,这样就能减轻我们的工作量。”
李州府闻言眼前一亮,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还是公主聪明,这方法好。”
萧揽月笑着继续说道,“另外就是,关于做饭的问题,现在煮粥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李州府闻言回答到,“是以前州府的下人,还有我夫人陪嫁几个庄子上的人。”
萧揽月闻言继续说道,“本宫看他们一天太忙了,都没有休息时间,这样对他们来说太辛苦了,明日开始,让那些城里有房子住的百姓来帮忙做饭,一家只能来一个,帮忙做一天饭可以领回去十斤粮食做饭,但是领取到粮食回去做饭的人家,就可以自己家里煮了吃了,太阳毒辣,十斤粮食够家里吃三天到十天,这样肯定有很多人愿意来帮忙,然后有房子的人不用来领粥了,也能解决一些工作量。为了避免有人说谎一个家里几人来帮忙领取粮食,可以传令下去,这种欺骗行为,以后都不会得到粮食,也不会发粥给。若是家里有人领取到粮食回去了,还来领取粥的,也一样。”
李州府闻言越发佩服这公主了,“妙啊公主,太妙了。公主难怪能够摄政,萧国有公主这样的人才,是百姓之福啊!公主,下官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萧揽月闻言端起茶,“不管李州府还是李夫人,知雅,念宛大家丢辛苦了,来一起以茶代酒喝一杯。为沙洲的百姓吃上饭喝一杯。”
“叮叮”
几人的茶杯碰在一起,百姓有了饭吃,几人脸上都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