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瘟疫的症状
最让他生气的事,底下那些官员让已经进城还安顿下来的难民离开,有的甚至让他把那些难民赶到一个村子里,如果难民里有人出现霍乱,再把难民全部杀之,点火直接把那个村子烧了,永绝后患。
这是人干的事吗,人家难民也许还没有得霍乱,结果因为赶到一个村子里,等接触后才有的霍乱,那不是害人吗。
今天他把锦南城的大夫全部找来,可那些大夫也没有治疗霍乱的法子,他已经上书给皇上,看太医有没有什么办法。
知府夫人听完,脸都吓白了,“老爷,真的是霍乱吗?那怎么办,我让护院把几个孩子送到京城吧,不然……!”
“慌什么,”知府大人呵斥道,“锦南城还没有呢,你到自乱阵脚,现在送哪里去都不安全,听下面官员说,得霍乱的人都是腹泻,呕吐,有些还出现温病,城里大夫说,是由污染的水源引起,肯定是哪些难民的尸体掉入水里,之后其他人喝过水,才会得霍乱。”
“这水源流向哪里都不知道,哪里有霍乱的人也不知道,若是送孩子们回京城,遇到霍乱的人,被传染怎么办,就安心待在家里,哪里也别去。”
知府夫人心神不宁,可也嘱咐道,“我知道了,老爷,那你赶紧去洗澡休息,不然明天早上你又要早起。”
等知府大人和知府夫人回后院后,夏花看向安书怡,“书书,这次的瘟疫是霍乱,你交易系统的药能治吗?”
安书怡点头,“放心,能治!”如果之前还不放心,可听知府大人说过霍乱的症状后,她可以确定,这些药材就是治疗霍乱的。
之前因为不确定那些药材是治疗哪种瘟疫,她就问了小五几种药材的作用,小五也告诉她,都是治疗腹泻,呕吐的,只是现在还出现温病,那就只能让大夫针灸,和药材一起治疗。
夏花说道,“能治就行,那我们回去吧,现在已经确定是那种瘟疫,这知府大人也不像是贪官,就等什么时候锦南城有瘟疫的人出现,我们再来找知府大人。”
安书怡点头,两人就原路返回,回到城墙上,把飞钩拿出来,钩好后就顺着绳子爬下去,下去后再把飞钩收回来,找到两人的马,骑着回桃源村。
她们回到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子时,而林村长还带着人在做冰块,看见她们回来,也才松了一口气,至于两位嫂子去做什么,没有人过问。
第二天早上起来,族人都自发的做自己的事情,背冰块去村口的,还有盖作坊的,砍树的,安书怡和夏花也分开,往两边去看他们砌墙,杏林村的村民,也已经把路挖到村子里,最多还有下午的时间,就能挖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又继续围在安书怡和夏花的周围,听她们谈事。
“书书,我作坊那里下午就能上梁,你要来看吗。”
安书怡想了一会,“村口那里的围墙现在已经差不多,等下午再砌一点,就可以结束,我就不去看,等砌好,就让他们跟着去挖路,这样明天我们就可以铺村子里的路。”围墙都已经有三米多高,这高度正好合适。
“还有这房子,现在还有时间,那就先让杏林村的村民把地基挖出来,到时我们再去找一些专业的人来盖就行。”
等作坊盖起来,族人们就开始忙起来,可没有时间用来挖地基,还是让杏林村的村民来挖比较合适。
夏花点头,“行,那作坊我就让他们今天加点时间,尽量把做冰块的作坊盖出来,明天我们去锦南城看看,那些模具有没有做好。”
听到明天可以去锦南城,安书怡也高兴,“我们去锦南城,让他们铺路没有问题吧,不是还有作坊的地板没有铺吗?”
夏花看了眼旁边蹲地上扒饭的林村长,“放心吧,这么多人,到晚上就能把青瓦盖上去,到时大家再努力,先把作坊的地面给铺上,我教他们一次,明天铺路他们也就会了。”
“对,夏嫂子说的对,”林村长点头,“安嫂子,你们尽管去,我今晚一定认真看,保证把铺路的过程看的明明白白的,没有一点错。”
“那好吧,”安书怡转头看向其他人,“也别你一个人看,大家都看仔细,可不能出错,如果明天模具做好,那等后天,我们就可以在作坊里制冰。”
“对了,木头,族人里有没有会做木工的。”她做纸的的模具还没有呢,还有那些大桶也得准备好,到时在作坊里,再砌几个水池就行。
林村长把碗里的饭扒干净,才说道,“有的嫂子,长业就会,七伯以前就教过他,他两个儿子也都会,以前村里需要做的家具,都是他们一家来做,嫂子有要做的,东西,交给他就行。”
“还有其他几位叔伯也都会做,不过他们做的都是精细活,就比如那些大户人家的桌子,椅子,柜子,床什么的,不过那些都是大件,我们以前也用不上,都有几十年没有做。”
安书怡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精细活,还都是大件,“木头,你去问问叔伯们,能帮我们做家具吗?等长业把我要的东西做好,也让他们一家做,这样就不用去锦南城买。”
现在那些叔伯还有六个,那些大娘婶子还比叔伯们多些,都和族长差不多年纪,都有六十岁,叔伯们只是做点家具应该可以,不然她想做的家具,还得从锦南城拉回来,那些床和柜子,都是精细物件,可不能有磕碰。
“嫂子,待会我就去问问!”林村长也不能一口答应下来,只能去问问。
可他才说完,远处传来声音,“木头,你不用问,这事我们答应了,正好我们几个老家还没有事情做,现在做家具正好。”
安书怡站起来,“谢谢三伯,那到时候做好,再给你们算银子。”
“这才多大点事,不用给银子!”
“那不行,必须给银子,这也不是给我一家做,是给我们这里二十多户人家做,到时每家一套,叔伯,你们能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