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最终解释权归大萌所有
赵普从海商那里听来的消息比之光幕更加详细,而且贴近于现在。
赵匡胤听得也是饶有兴趣,对宰辅和法师的拌嘴浑不在意,寻思了一下若有所悟:
“所以从明州港起,南下路途遥远凶险,但所获之利也数倍于北上?”
“然也。”赵普确认道:
“另外还有一条商路,从流求沿东北细碎岛屿行船,最终可至倭国。”
“此路最为折中,耗时比从明州北上要久,但比下南洋用时更短,且沿途海民民风淳朴,与巫国昆仑人不类同而不必拼生死。”
赵匡胤觉得自己好像也懂了。
难怪后世如此重视,但朝堂上从来没议过,敢情是因为从流求所出三路,竟无一路太平的。
但……此刻都不需去结合后世所见,单单从赵普所说,此地之用就再明白不过:
“若开海路,此地须纳为宋土。”
“朕当效唐太宗,开宋之海师,以靖海寇,以防不预。”
至于究竟防的是哪个不预……广政殿内几人的目光皆不约而同沿着这流求岛一路细碎的岛屿看往右上。
倭岛狭长如蛇,其脑袋对着华夏之地一副探首欲噬之态。
而此时头顶的光幕上,其内容也再度变化,一副标注着“明”的地图徐徐展开,后辈那悠然的语气重新回来,继续讲述。
【不过当然,不征之国这个听听就完事儿了,这个名号就跟他给开国功臣赐的免死铁券一样,只宜观赏。
所谓的不征之国只是当时不想打,而一旦蹬鼻子上脸,那老朱的什么祖训就是用来上厕所的。
老朱嘎了没两年,安南的胡季犛(音同毛)篡国,原安南皇室子孙陈添平奔逃大明。
最终永乐帝主持公道,除了勒令胡季犛交出与大明有争议领土之外,还命明军护送陈添平回国即位。
结果在路上明军和陈添平遭伏击,引得永乐帝震怒而发兵征讨,胡季犛所立的安南胡朝国灭,全境并入大明版图,设为交趾布政使司。
由此就可见永乐帝也没把他爹的圣训当回事,就跟洪武朝的免死铁券一样,摆在家里看看就好,你要拿出来的话……
老朱:你真用啊?
另外永乐帝灭安南也震慑了大明周遭,当时李氏朝鲜在图们流域和明朝有领土争议,偶有摩擦。
其中的异想天开派已经喊出了兵出鸭绿江,西征辽东的口号了。
结果李芳远一看安南的下场,对这些喝高了的主战派该杀杀该抓抓,迅速打消了跟明朝开战的打算。
不过这些事情,咱们之后也会更详细的讲到,只能说敬请期待了。
本期暂时到这里结束,咱们下期就算承前启后了,聊聊宋亡蒙古裂,元死而明立】
〖撒花!不过最后这个说起来可惜,安南这地儿唐亡以后就丢了,从五代到元朝愣是没打回来,judy好不容易收回来了,结果永乐一去没几年就又给丢了。
几百年前的事儿了,如今咱们也只能叹一声可惜了。
所谓的不征之国我觉得其实就是自留地,但古代对这些自留地的文化向心做的一直都比较糙,就连朝鲜这個大明长子都没停止过对明朝疆土的蚕食。
李芳远当时也算个狠人,人生经历有点李世民内味。
还是差点,李芳远排行老五,四个哥哥基本都是善终,换李家二郎来不得都突突了,不过棒子拍电视剧时候整了个李芳远跟judy结拜,不想想配么,认为义父还差不多。
他敢认judy未必敢收啊,不怕他文化学的太好,来个“大丈夫身居天地之间……”
judy上去就是一巴掌:给你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不过不征之国这事儿也不能这么说,毕竟众所周知,永乐帝最不鸟他爹的话。
归根结底,征还是不征,咱大萌朝拥有最终解释权,国库银子够的话,那就是“只是说了不征,又不是不能伐又不是不能讨,且自古以来……”
如果再历数的话,倭国这个我也要为老朱说两句话,洪武朝时候老朱主要是搞错了谁才是倭国的真爹。
咱们现代人不特意查资料也没几个能弄清的,没啥好指责的,毕竟按国内传统,像足利义满这种“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早该请倭王禅让了才对,结果他给明朝朝贡还是以“征夷大将军”,被拒绝也没啥奇怪的。
是滴,老朱多半还以为接了朝贡下一步足利义满就要请大明出兵助他夺位了,所以还是认“日本国王怀良”,把足利义满这个倭王的真爹当成了乱臣贼子。
这个良怀亲王也是倒霉催的,1359年就被室町幕府扫荡了,1367年足利义满都成倭国五星太上皇了,结果1369年老朱隔空给良怀亲王下令要他管束倭寇,1381年老朱又因为倭寇质问的时候,良怀亲王都被发配到乡下种地快十年了,能管个腿儿。
反倒是足利义满,孜孜不倦硬是等到老朱嘎了,才在洪武三十五年拿到了亲笔御批的国王名号,而且在永乐朝也确实有出力剿灭倭寇。
只能说得亏大萌朝的好臣子足利义满活的够久了。
我多嘴说一句,倭国的什么佐渡金矿鸿之舞金矿比起来鹿儿岛菱刈金矿的260吨储藏量都是弟弟……
李世民:这永乐帝无怪乎对朕多赞美之言,洪武帝有此子,朕何其羡也。
李世民:这棒人没完邪?
赵匡胤:提点颇多,吾为宋主必不能忘也。
张飞:洪武帝,不来唠唠?〗
马皇后笑着摇摇头:
“看来八八的《祖训录》又需琢磨一段时日了,不如……”
明天子立马警觉:
“咱必不会废此书!”
“看看那唐,宗室相残,看看那宋,皇位几更,就连元也是兄弟阋于墙。”
“咱写这个祖训,那也是为咱大萌……大明的江山所想!”
这祖训,二年始纂耗时六年书成,九年时又有追订,但马皇后一直对其作用抱有一些怀疑态度。
不过明天子坚持,她也不多说,转而指着光幕道:
“那……八八不如将方才所言,直询唐宋的太宗太祖,看其如何说。”
“问就问!”
朱元璋梗着脖子哼哼道:
“咱正好问问,标儿这番名怎么个读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