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两晋南北朝 > 第35章 一山还比一山高

第35章 一山还比一山高

皇帝年龄小,不适合张扬,慕容恪把重心放在了内政上,对外也没怎么用兵,就往旁边的洛阳跑过两次。第一次去试探,洛阳太守吓跑了,但城没拿下。第二次派慕容垂出马,拿下了洛阳。

东晋这边丢了洛阳,桓温很没面子,可听说慕容恪是当代的“周公”,惹不起,就忍着没敢动。

公元367年,慕容恪病亡,临死之前,两次推荐慕容垂,可惜掌权的慕容评握着兵权不放,太后可足浑氏也不喜欢慕容垂,所以只能边缘化。要不是后来跟桓温打一架,慕容垂估计连扬名的机会都没有。

听说慕容恪死了,最高兴的是桓温,赶紧准备粮草,整顿兵马。公元369年,桓温领兵5万再次北伐,目标是前燕。前燕离的近,周边防区都能帮上忙。这次桓温没敢直扑洛阳,从东边绕着走。一路上山山水水,很适合作战。前燕的慕容评握着兵权不会用,派一群窝囊兵迎战,去一个丢一个。

眼看着桓温逼近黄河,邺城岌岌可危。一群人火速商量搬回龙城。慕容垂又急又郁闷:“好歹让我试一下,如果输了,再搬家也不迟。”请战好几次,都被驳回。大臣们也急了,集体支持,才给了八万兵,派慕容垂去打。

慕容垂使招,全都是智慧,第一招,避开正面,直戳桓温的软肋。桓温的软肋是粮草,也是桓温这次用兵的昏招。

上次打前秦,在灞上征粮吃了大亏,这次不征粮,后方运粮。可不敢走陆路,就想开通石门河道,水路运粮。可忙活了好多天,不但没开通,还被慕容垂盯上了。

慕容垂直接捣毁河道,占了上游。晋军不但没粮草,连河水都不敢喝,怕上游下毒,桓温只好撤兵,走陆路,好歹能挖井取水。韩信用兵的大忌,桓温也顾不上了。

这次,慕容垂使了第二招,雷同贾诩的奇谋。当年,贾诩支招张绣,差点活捉了曹操,用的就是这招。简单一句话:胜兵撤退,不能急追。

前秦就吃过这亏,桓温从灞上撤兵,前秦急着去追,虽说砍了桓温一万多人,可前秦损失也不小,还把太子苻苌给搭进去了。

所以,五万人撤退,八万人原地目送,不追。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你根本没法体会,这到嘴的肥肉,不能吃!

等到送的没影了,慕容垂才选了八千奇兵,加速去追。分出四千,超车埋伏,等桓温松懈了,前后夹击,砍掉三万多。刚狼狈逃出,又碰上前秦伏兵,再折一万多。回去清点,人数不足一万。

都说胡人有勇力,没智慧,可这传说也太不靠谱,谁信谁倒霉。桓温输的心服口服,但只认输,不认错,上了折子狡辩。朝廷也不敢怪罪,还派人好吃好喝的去慰劳。

桓温戎马一生,功败垂成,靠军功立威的想法泡汤了。以德服人没走通,那就以威服人,于是桓温变了招:换皇帝。

公元371年,桓温带兵入朝,逼迫褚太后废掉司马奕。借口也怪异,说司马奕不能生育,一群皇子都是赝品,代孕的。

别看桓温来的凶,可找褚太后批复的时候,照样一身冷汗。毕竟头一回干逆天的事,褚太后要反对,未必能成。当年司马师权倾朝野,照样没争过郭太后,坑的司马昭背了几千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损名。

褚太后也干脆,没争,同意了。倒不是怕桓温,褚太后很明事理,陪了几个皇帝,没一个争气的,累了。

新皇帝是司马昱,桓温选的。52岁的司马昱,从首辅晋级成了皇帝。这岁数,桓温都敢拥立,是因为桓温太了解司马昱了,比小孩还好欺负,就扶他。

司马昱上朝,大殿上一半新面孔,跟桓温不对付的都被换掉了。桓温出手够狠,该降的降,该整的整。最惨的是庾家,从庾亮开始,庾家就迅猛发展,桓温很忌惮,不收拾干净都睡不踏实。所以追到天涯海角,一个都没放过。

整改完朝廷,桓温撤走了,住不惯皇城。司马昱很别扭,桓温不在,活没法干,可不干,又担心自己也被废掉。这大把年纪,羞都能羞死。于是请桓温到建康上班,可请了两次,人家死活不来。

就这样,司马昱提心吊胆的扛了几个月,没扛住,病死了。临死前留遗诏:桓温摄政。要是皇族摄政,倒没话说,可桓温摄政,就等于断了其他门阀大户的路,这缺德的桓温,谁露头砍谁!所以集体反对,王坦之干脆站出来,撕了诏书,重写。司马昱没办法,只能把“摄政”改成“辅政”。

公元372年,在位不到一年的司马昱驾崩,司马曜继位,年龄太小,11岁。所以褚太后还得听政,可身份却不是太后,因为褚太后是新皇帝司马曜的从嫂。

司马曜上台三个月,就有人闹事,三百多道教徒冲进皇宫,闹着要给废掉的皇帝司马奕复辟。桓温不在建康,只能靠一帮朝臣镇压,这场有惊无险的事件最大的后果是朝廷权力发生了变化。

王坦之和谢安开始有了实权,王坦之是司马昱的内臣,相当于家臣,对朝廷很忠心,但性子直,不会弯弯绕。相比之下,谢安就复杂多了,既忠心,又会弯弯绕,而且背景很强大,大到桓温都不太敢惹。

当然,单凭家族实力还不足以对抗桓温,但谢安是清谈的代表人物,这个流派太厉害,桓温当初也玩过,根本惹不起,所以才会放殷浩一马,没敢玩的太绝。

谢安是北派士族,从小就沉着稳健,思维敏捷,很受王导器重。可性格古怪,不爱做官,就爱聊天。别人举荐,他根本不应,举荐多了,就躲起来玩隐居。跟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游山玩水搞清谈,旅游方式跟别人也不同,别人都是逍遥自在一个人,他走到哪都带俩歌女。

等到40岁的时候,谢安没法自在了,有任务,要挑大梁。这次是家族逼他,躲都躲不过。公元359年,弟弟谢万领兵北伐,结果跟殷浩一样,一个人单枪匹马逃回来了,被贬为庶人。朝里少了支柱,家族权力受到威胁,眼看着要没落,谢安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听说谢安要出仕,一堆橄榄枝砸过来,谢安选择了桓温。干了不到一年,眼看着桓温要北伐,谢安找个借口就溜了。有没有成绩不知道,但这段时间,谢安算是把桓温摸透了。

离开桓温,谢安就被司马昱征召重用。当初,司马昱请不动谢安,才请了殷浩,可见司马昱对谢安有多器重。当然,给的权力也重,而且都是实权,眼看着对桓温造成了威胁,桓温受不了,又带着兵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